APP下载

3~6岁聋哑儿童面部表情识别特点

2014-04-27王道阳魏玮周文杰李泽吴婷婷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嘴部聋哑眼睛

王道阳 魏玮 周文杰 李泽 吴婷婷

3~6岁聋哑儿童面部表情识别特点

王道阳*魏玮*周文杰*李泽△吴婷婷*

目的 考察3~6岁聋哑儿童与正常儿童在四种基本情绪和不同面部线索条件下对面部表情识别的差异。方法纳入30名聋哑儿童与30名正常儿童分别为聋哑组与对照组,观看三种面部线索(面部、眼睛、嘴部)下的四种基本情绪(开心、愤怒、悲伤、恐惧)图片,选择对应面部表情的情绪词。结果聋哑组根据完整面部线索识别开心[(97.50±6.89)vs.(95.42±8.33)]、愤怒[(48.10±14.76)vs.(45.42±14.80)]、悲伤[(50.42±17.82)vs.(47.08±17.63)]、害怕[(67.08±15.21)vs.(52.92±17.95)]情绪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聋哑组根据单独眼睛线索识别愤怒[(43.75±12.17)vs.(36.67±16.00)]、害怕[(47.92±15.78)vs.(45.83± 14.31)]情绪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聋哑组根据单独嘴部线索识别开心[(85.00± 18.97)vs.(80.42±18.43)]、愤怒[(29.58±17.82)vs.(27.92±16.48)]情绪的能力高于对照组,悲伤情绪识别能力低于对照组[(47.08±7.58)vs.(54.17±20.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听力障碍给聋哑儿童情绪识别能力带来心理补偿,总体上情绪识别能力高于一般儿童;聋哑儿童在单独嘴部线索条件下悲伤表情的识别能力低于一般儿童,与听力障碍有一定关联。

聋哑儿童 表情识别 面部线索

情绪是人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以及附带的生理反应。面部表情识别是个体情绪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1]。面部表情识别能力与诸多神经精神疾病有关。有研究证实,面部表情感知缺陷是孤独症患者社交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2];社交焦虑症患者的面部表情认知神经加工过程激活左侧杏仁核、右侧脑岛和膝下前扣带回等脑区[3]。目前对面部表情的研究多是将表情以静止的方式呈现,而现实生活中,面部表情是一个连续而富于变化的过程。本研究借鉴这种思路,考察聋哑儿童与正常儿童表情识别的差异,从而为聋哑儿童面部表情识别能力相关神经精神疾病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聋哑儿童来自芜湖市聋哑职业学校。入组标准:①年龄3~6岁;②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斜视、色盲等;③智力正常,无精神疾患;④先天性听力障碍,双耳纯音气导言语频率听阈级均大于71 dB,没有语言能力。共收集聋哑儿童30名,男女各15名,年龄平均(4.4±1.0)岁。对照组儿童来自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入组标准:①年龄3~6岁;②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斜视、色盲等;③智力正常,无精神疾患;④听力、语言能力正常。共收集对照儿童30名,男女各15名,年龄平均(4.2±1.1)岁。两组儿童年龄无统计学差异(t=0.71,P=0.48)。所有被试的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取得安徽师范大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材料 采用自编的面部表情图片,先由大学生进行识别,从中选取正确识别率100<的面部表情图片。图片为4名中国大学生(2男2女)的不同面部表情彩色照片,分别表现开心、愤怒、悲伤、恐惧等4种基本情绪,且每种情绪都由2张不同唤醒程度(高唤醒程度和低唤醒程度)的照片呈现,共32张原始面部照片(4名大学生×4种基本情绪×2种唤醒程度)。通过截取等技术处理制作32张面部照片、32张眼睛部位照片和32张嘴部照片,共96张照片。面部照片均为肩部以上的正面照,大小为17.00 cm×14.01 cm,397像素×482像素;眼睛部位照片,大小为2.75 cm×11.78 cm,317像素×78像素;嘴部照片的大小为3.95 cm×7.62 cm,216像素×112像素。所有照片要求面部无明显标志,如胡须、眼镜、皮肤痣、化妆等,经Photoshop 7.0软件处理后达到大小、明暗、对比度和饱和度等物理性质一致。

1.3 研究方法 聋哑组儿童由聋哑学校教师用手语沟通,对照组由主试直接宣读指导语。面部表情图片在电脑上使用PowerPoint 2007逐张呈现,被试看完图片后,在答题卷上的4个情绪词选项中,选出符合所示图片的情绪词选项。每张图片呈现时间为4 s,答题时间为7 s。为平衡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测试分3个阶段进行,每阶段呈现32张图片,中间间隔2 h。在每个阶段内,图片随机出现,完成每个阶段后,放映自动结束。被试答对1种表情对应的情绪,得1分,答错得0分。被试完成测试任务后获小礼品一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对各情绪类型(开心、愤怒、悲伤和害怕)的得分进行2(聋哑组、对照组)×3(完整面孔、单独眼睛、单独嘴部)多因素方差分析,使用Holm-Sidak法进行组间分析。检验水准α为0.05,双侧检验。

2 结果

聋哑组与对照组在不同面部线索下对不同基本情绪的表情识别得分见表1。多因素方差分析示,开心(F=23.08,P<0.01)、愤怒(F=20.32,P<0.01)、害怕(F=24.17,P<0.01)情绪的分组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即聋哑组得分高于对照组。面部线索因素的主效应、面部线索与分组之间的交互效应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olm-Sidak法组间分析发现,在开心、悲伤情绪识别上,聋哑组的完整面部线索、单独嘴部线索的情绪识别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聋哑组的单独眼睛线索情绪识别与对照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愤怒情绪识别上,聋哑组的完整面部线索、单独眼睛线索、单独嘴部线索的情绪识别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害怕识别上,聋哑组的完整面部线索、单独眼睛线索的情绪识别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聋哑组的单独嘴部线索情绪识别与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考察诸如聋哑儿童等特殊人群面部表情识别,对于揭示情绪认知障碍与疾病病理生理过程有着重要意义。有研究发现,12~16岁自闭症儿童对高兴、悲伤的表情识别能力较强,对愤怒和恐惧的识别较差[4];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明确的面部表情识别功能障碍,尤其辨别中性表情困难[4];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广泛的情绪认知障碍,并与某些症状相关,提示情绪认知障碍可能与疾病病理生理过程有关[6];陈建军等[7]采用情绪面孔嵌合试验鉴别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功能障碍在左右侧的位置。聋哑儿童由于存在生理和社会认知缺陷,若未经恰当的护理和疏导,发生自闭症以及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风险增高。因此,研究聋哑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面部表情识别,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开心、悲伤情绪识别中,聋哑组对完整面部线索、单独眼睛线索的情绪识别优于对照组,而聋哑组对单独嘴部线索的悲伤情绪识别较差。这可能与聋哑者面部表情识别中嘴部线索作用较弱有关[8]。

表1 聋哑组与对照组在不同面部线索下表情识别得分(±s)

表1 聋哑组与对照组在不同面部线索下表情识别得分(±s)

1)与对照组完整面部线索比较,经Holm-Sidak法组间分析,P<0.05;2)与对照组单独眼睛线索比较,经Holm-Sidak法组间分析,P<0.05;3)与对照组单独嘴部线索比较,经Holm-Sidak法组间分析,P<0.05

组别聋哑组对照组面部线索完整面部单独眼睛单独嘴部完整面部单独眼睛单独嘴部n 30 30 30 30 30 30开心97.50±6.891)66.67±12.38 85.00±18.973)95.42±8.33 67.22±16.09 80.42±18.43愤怒48.10±14.761)43.75±12.172)29.58±17.823)45.42±14.80 36.67±16.00 27.92±16.48悲伤50.42±17.821)43.33±22.86 47.08±7.583)47.08±17.63 42.42±20.51 54.17±20.77害怕67.08±15.211)47.92±15.782)42.50±19.30 52.92±17.95 45.83±14.31 41.67±18.97

随着研究方法的进步,人们对于表情识别的研究不断深入和拓展。以往对人脸图片再认的研究发现,聋哑者对于眼部细节的再认能力和对于人脸的平行比较能力高于健听者,相对于人脸再认能力来说,聋哑者对于人脸的平行比较能力优势更明显[9]。Baron-Cohen等[10]发现正常成人通过整个面部表情线索判断情绪要显著好于仅仅通过眼睛或嘴部线索判断,而眼睛与嘴部没有差异。本研究对正常儿童和聋哑儿童分别进行表情识别的测试,所得结果与Baron-Cohen等[10]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对照儿童和聋哑儿童均在完整面孔下表情识别得分最高,且都显著优于在单独眼睛和单独嘴部线索下的表情识别得分。按照Baron-Cohen等[10]的研究和观点,盯视跟随和注意监控是个体交往中对他人心理状态认识的基础。因为面孔在表达情绪和其他心理状态时,脸部肌肉的运动和各部分的表现是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形成表达某种情绪和心理状态几乎固定的模式[11]。所以,人们在面部表情知觉中,首先会从整个脸部线索来获取足够多的信息。本研究发现,聋哑儿童在开心、愤怒、害怕三种情绪上的表情识别能力显著高于正常儿童,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这一结果可能与聋哑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生理缺陷有关。听觉丧失给认识活动带来严重影响,由于得不到声音刺激,聋哑儿童对复杂环境的感知不够完整,在每一瞬间能够直接反映到他们大脑中的只是视野之内的东西,因此聋哑儿童在认知、交流过程中多是以画面的方式进行感知,这就使他们对表情的识别比正常人更加敏锐。聋哑儿童面部表情识别还受到一些心理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有研究表明,不良的家庭和同伴关系对面部表情识别有负面影响[12],聋哑儿童自尊和社会支持水平均显著低于普通儿童[13]。这种心理状态使之不愿与人交流,内心敏感,也加重他们对外界环境的抵触。

[1] Markham R,Adarrn K.The effect of type of task on children's identification of facial expressions[J].JNonver Behav,1992,16 (1):21-39.

[2] 郭嘉,静进.孤独症谱系障碍的面部表情认知特征研究进展[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9,4(6):543-547.

[3] Ball TM,Sullivan S,Flagan T, et al. Selective effects of social anxiety,anxiety sensitivity,and negative affectivity on the neural bases of emotional face processing[J].NeuroImage,2012,59 (2):1879-1887.

[4] 邱天龙,杜晓新.眼部、嘴部信息削弱对自闭症儿童表情识别的影响[J].中国特殊教育,2013,(5):37-40.

[5] 陈瑜,姚志剑.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面部表情识别功能障碍的初步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17(5):298-299.

[6] 董毅,李晓驷.精神分裂症患者面孔情绪认知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7,33(7):402-415.

[7] 陈建军,田仰华,董文文,等.利用情绪面孔嵌合图形研究精神分裂症的注意偏向[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 38(4):212-216.

[8] 王柳生,钱萼.面部表情识别中眼睛的线索作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10(6):115-119.

[9] 徐步云.聋人与健听人视觉变化觉察特点之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10] Baron-Cohen S,Wheelw right S,Hill J, et al. The"reading the mind in the eye"test revised version:a study with normal adults,and adults with Asperger syndrome or high-functioning autism[J].JChild Psychol Psychiatry,2001,42(2):241-251.

[11] 莫书亮,苏彦捷.儿童情绪表情识别的眼睛线索之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6):1365-1367.

[12] Collin L,Bindra J,Raju M, et al. Facial emotion recognition in child psychiatry:a systematic review[J].Res Dev Disabil,2013, 34(5):1505-1520.

[13] 常伟苹.普通大学生与聋哑大学生自尊及其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B845.1

A

2013-11-19)

(责任编辑:肖雅妮)

10.3936/j.issn.1002-0152.2014.05.009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芜湖241000)△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嘴部聋哑眼睛
此人为何杠得如此嚣张?
圆号教学中嘴部教学的重要性及训练方法研究
聋哑人罪犯服刑期间的心理情况调查与分析
高中素描头像教学中提高嘴部刻画能力的策略探究
两个好朋友
基于Horn-Schunck光流法的多目标反刍奶牛嘴部自动监测
我有一双探索的眼睛
眼睛在前
女儿孝心无边聋哑50年的母亲开口说话
为什么眼睛不怕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