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营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

2014-04-27王锦锦

科技视界 2014年8期
关键词:东营区水域林地

王锦锦

(聊城第四中学,山东 聊城 252000)

人类活动深刻地改变着自然地理环境,土地利用是这种作用的主要形式,而其直接结果是地表覆被状况的改变[1]。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集中体现了这种自然与人文的交互作用,它不仅记录了人类改变地球表面特征的空间格局,而且再现了地球表面景观的时空动态变化过程[2]。我国近几年已开战了大区域、大尺度的土地利用变化检测,并取得了很多成果,县域级别的动态变化监测也逐渐展开。东营区位于山东省东北部,黄河三角洲腹地。目前尚没有全面反映东营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的资料,将其作为一个完整的单元来研究其土地利用变化特点及空间分异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区概况

图1 东营区地理位置图Fig.1 The chart of dongying district location

东营区地处黄河冲积平原滨海地带,地势西高东低,比降为1/10000;地面平均高度6-8米,地势低平,属粉沙淤泥质海岸。潮间带面积133.5平方千米,是滩涂养殖和采捕贝类的良好场地。石油、天然气资源富集,含油层系多,油气藏类型多,已发现油田8个,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亿吨以上,累计生产原油约2.8亿吨。卤水年开采量约100万立方米,现保有储量约95335万立方米。地热是继油气资源的第二大能源资源,储量丰富。历年平均降水产生的地表水径流量为0.65亿立方米,多集中在夏季,大部分排入渤海,利用率尚低。全区浅层地下淡水面积为26.67平方千米,当年平均水量为4627.28万立方米。黄河是境内主要客水水源。

2 东营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2.1 土地利用现状与格局

TM影像数据通过ENVI监督分类中最小距离法分类后,得到东营区两期土地利用图。如图2、图3所示。在ENVI中进行混淆矩阵运算,两期影像分类结果kappa系数分别为82%与87%,精度符合要求。

图2 东营区土地利用1995年成果图Fig.2 Dongying District 1995 Land Use results chart

图3 东营区土地利用2010年成果图Fig.3 Dongying District 2010 Land Use results chart

东营区2010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与占比如表1、图4所示。可以看到东营区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为耕地与水域,其中耕地主要分布在东营区的龙居镇与牛庄镇。水域主要分布在六户镇与胜利街道靠近海边的位置。

表1 东营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与占比Tab.1 Dongying District area and percentage of each land use type

图4 东营区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格局示意图Fig.4 Dongying District 2010 land use pattern schematic

2.2 土地利用时间过程分析

各土地类型面积变化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表现,通过分析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总量变化,可以了解土地利用变化总的态势以及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通过对东营区1995年、2010年两个典型时期的土地利用结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可以得出1995-2010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总体特征(表2)。

由此可以看出,在1995年到2010年间,东营区全部的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减少的面积最大,林地的减少面积次之,水域则大量增加。

2.3 土地利用空间过程分析

从空间分布上来看,东营区范围内耕地主要分布在靠近内陆的地方,草地林地主要分布在黄河及黄河入海口周围,水域以黄河为主,贯穿整个东营区,水库坑塘遍布整个研究区域,其中在海边的水域多为盐田虾塘,城镇建筑用地主要集中在两个地区。滩涂范围主要分布为海边和盐田虾塘的四周。东营区土地利用动态转移矩阵如表3。

表2 东营区1995年与2010年各土地利用类型与变化统计表Tab.2 Dongying District each land use types and changes Tables in 1995 and 2010

表3 1995-2010年东营区土地利用动态转移矩阵Tab.3 1995-2010 Dongying District land use dynamic transition matrix

1995-2010年东营区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转换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耕地林地与城镇建筑用地之间的相互转换。由耕地和林地转为城镇用地的面积分别为14.12km2和8.22km2,占到了总转入面积的88%。

(2)林地耕地与水域用地之间的转换。由林地耕地转化为水域的面积分别为88.43km2和18.53km2,占到了总转入面积的88%。并且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多被开发为盐田。

(3)耕地林地与滩涂之间的互相转换。该时期由耕地和林地转化为滩涂的面积为16.20km2和5.21km2,占到了总转入面积的85%。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在1995-2010年这15年的时间中,东营区在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很大转变。变化主要以耕地和水域为主,耕地减少的面积最多,水域增加的面积最多。但各种类型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转换关系。分析其原因,以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为主要动力,驱动着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他因素:城市化水平及全区生产投资建设方向和农民产业结构的变化为重要原因。

3 东营市土地利用问题分析及对策

3.1 问题分析

1)耕地快速减少,1995年东营区耕地面积为456.98km2,2010年减为358.94km2,随着东营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建设用地和城镇居民生活用地的需求仍将保持高速发展,耕地等资源的保护的压力还会进一步加剧。

2)东营区海边滩涂面积较大,在2010年已经达到了95km2,滩涂开发潜力较多,适合发展海水养殖等高附加值产业。

3)东营市处于大气、河流、海洋与陆地的交接处,研究区特有的多种物质交汇、多种动力系统交互作用的多重生态界面是其自然灾害多发的环境基础,盐碱土地分布广泛,咸水入侵、土壤侵蚀、旱涝灾害频繁。较为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草地林地及水域变化频繁,不易健康发展。

3.2 对策研究

随着东营区人口的进一步增加,东营区各种资源的生产能力也要与人口保持相对平衡,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具体来讲,主要处理好两种关系:

1)土地资源与产业之间的平衡关系。主要是土地资源与农业和非农业之间的平衡关系。根据资源特点与国民经济中各部门,各产业发展要求,调整产业结构,使土地资源结构与产业结构相互协调,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保护与建设并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因东营区为黄河入海口区域,该区域的生态保护必须紧抓不放松。黄河口湿地生态公园属于高度特异性旅游资源,有很强的观赏性。因其独特的湿地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园内的生物资源非常丰富,是集生态原始旅游、湿地科学考察、鸟类研究、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的旅游地。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旅游业促进生态环境建设,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不足导致的掠夺式资源开发导致的生态破坏。

[1]摆万奇,阎建忠,等.大渡河上游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驱动力分析[J].地理科学紧张,2004,23(I):71-78.

[2]史培军,江源,王静爱,等.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生态安全响应机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孙强,蔡运龙,王乐.北京耕地流失的时空特征与驱动机制[J].资源科学,2007,29(4):158-163.

[4]郝仕龙,曹连海,李壁成.小尺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力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7,14(2):228-230.

猜你喜欢

东营区水域林地
进博会水域环境保障研究及展望
城市水域生态景观设计探讨
丹东市林地分类研究
浅谈林地保护及恢复措施
东营区棉花生产情况分析及发展建议
浅谈东营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林地流转模式的选择机理及其政策启示
小型无人飞行器用于林地监视的尝试
我国水域将按功能定位分类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