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开展音乐课

2014-04-26傅尧禹

校园英语·中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音乐课学情动力

傅尧禹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开设音乐课,一直都在探索中进行。中职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有特殊性,学习的主动性较差,这些特点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手段和内容。培养学生好的习惯与积极的学习态度,接受音乐知识的讲解。

【关键词】音乐课 培养 学情 兴趣 动力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除了有音乐艺术专业的学校外,很多理工专业类的学校并没有开展音乐课。而作为一名此类学校的音乐专业教师,我在思考音乐课如何开展。在我校主管教学校长的指导下,我秉承着我校的教学宗旨,摸索着开展了音乐教学活动。现以我实施的音乐教学情况为依据,谈谈我对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开展音乐课的思考。

谈到中专学生开设音乐课,很多教师和学生都会认为“音乐课就是唱唱歌,上不上课无所谓”。这种观念完全违背了学生需要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我认为忽略音乐的素质教育功能,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提高,是值得深思并且纠正的错误思想。

一、 音乐对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早在2500年前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育人理念,认为经过“乐”教才能达到人格完善的境界。所以,音乐与情感、品德关系密切,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调剂品以及人们寄托思想感情的艺术品,更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音乐教育,学生可以扩大音乐视野,培养出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陶冶高尚的艺术情操,形成正确的艺术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现代的学生接触到的媒介非常的多,所以接触到各类音乐作品的机会就大大增加。而因为社会各种盈利目标的驱使,很多不健康的音乐素材和作品充斥着大街小巷,作为正在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学生,非常容易进入误区,被不健康的音乐所吸引。所以有能力辨别音乐的雅俗、良莠,培养一种音乐上的免疫力,不至于被低俗的音乐所俘虏,或在精神上受到腐蚀,是非常必要的。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所以,音乐学习的结果,不只是个人艺术潜能的充分发挥,重要的是培养普通的、高素质的人。

二、循序渐进的教学手段

1.分析学情。我校学生大部分都是因为成绩不够理想而放弃升学,到我们学校谋求就业机会为目的。这类学生的共同特点就厌学、强调自我主观意识,不太会体会别人的感受。所以要引起学习的兴趣,让他们首先坐得住,才有可能进行教育引导。我校教学部门采取的办法是,让学生自己选择上什么样的课,也就是我校特色课的开展。这样让学生主动的走入课堂。下一步就是我的教育手段的吸引,让学生们能够坐下来进行交流和学习。

在第一堂课我并没有按部就班的马上开始进入正题。而是由我唱歌给大家听,让学生们了解老师的长处,让学生发出赞叹的声音,这样他们就产生了新奇感和兴奋感,激发起了学习的情绪。然后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讲讲他们来学习音乐的想法。通过几节课,我总结出学生的想法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爱好,想解决歌唱中遇见的实际问题;一类是因为好奇,因为对别的学科不感兴趣而选择音乐课。所以就此,我制定了我的教学计划。

2.以兴趣为起点,激发学习动力。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我选择用贴切的歌唱表演告诉学生,看起来严肃的、有技巧的歌唱是他们可以学习,可以学会的。主要激发学生学习情绪的原动力,是用音乐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纠正学生自由散漫,对事物冷眼旁观的学习态度。交谈的教学方式学生充分感受到和老师自由交流,并进行自我评价的快乐。之后我让对歌唱感兴趣的学生表演自己拿手的歌曲,活跃着课堂气氛。此时老师做的事情是在学生表演的同时,总结着他们的歌唱上的问题,表演上的问题。在鼓励和赞许之后,对他们的问题进行小结。我所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得到了同学们肯定的,并得到了学生们希望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下一步就是导入了我这堂音乐课教学内容的正题。

3.教学方法。在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下,展开我的课堂教学。我的教学目标是通过音乐知识、技能来建造、改变学生的审美价值取向,陶冶学生的情操。我坚信美妙地音符能够激活人的灵性,经典旋律具有德育功能。所以我的教学方法首先是歌唱技巧的教学,其次是经典音乐的赏析。更重要的是以人为本,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去演唱,去分析。任何作品都没有历史背景的介绍,全部由学生自己去理解去感悟,让学生能够自在灵活的利用音乐的感染力,修正自己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我校的大部分学生音乐基础知识薄弱,所以在教学上我首先由音阶开始学习。用发声练习的小段旋律演唱进行声音和音准的练习。我校的学生是以就业为目标的,在校期间实习课比较多,课堂音乐教育的时间有限,所以我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着重解决,让学生能体会解决问题的快乐。

本文只是浅显地阐述了我的教学体验,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专业教师,我会在音乐教育岗位上,继续探索我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让学生通过轻松愉悦的心情去接触音乐、感受音乐,通过音乐课的学习体会音乐带给我们的力量,正确抒发情感,用高雅的音乐塑造高品位的心灵。

参考文献:

[1]章连启.音乐教育教学经验[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2]钟启全,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步根海,徐虹.音乐的力量[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endprint

猜你喜欢

音乐课学情动力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基于多动力总成的六点悬置匹配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