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人文素养的培养

2014-04-26李景梅

校园英语·中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课文

李景梅

人文素养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不仅包含一个人对文学艺术的欣赏水平、感悟能力,而且还包括一个人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内在气质和精神境界。语文,作为母语,其中积淀了民族的睿智、文化和精神。因此,语文教学是培养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天然乳汁。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我在实际教学中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切入:

一、更新观念,创设民主的氛围,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传统教育中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的做法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习被动,个性发展受到压抑。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对于人文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人文关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不断唤醒学生蛰伏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尽情地展现自我;师生的交往活动也应当充满尊重、宽容与关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去欣赏课文,领略课文中作者流露的真情实感。摆脱了传统的师道尊严,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讲解和课文说“我不理解”“我认为应当这样”,还学生质疑权和商榷权,让学生有更多的勇气和胆量发表自己的看法,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根据课文进行二度创作,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去体悟人文精神。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要让学生变为被灌输的容器,而应该让学生以生活体验来理解文章。建立平等对话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融入到课堂中,才能与教师、与作者产生更多的情感共鸣、精神共鸣,而原来机械式的学习也才能回归到诗意的、审美的语文教育。

二、利用好语文教材,仔细品味,透悟课文的人文内涵

语文课本中佳作连篇,几乎每篇中都包含着人文精神,如果在教学中能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发挥,把人文精神挖掘出来,对学生进行有意的熏陶。日积月累,无疑会逐步形成学生的人文意识,养成良好的人文习惯。

1.反复品味,激活情感体验,透悟课文的人文内涵。 叶圣陶说过:“辞的情味,可从好几个方面去辨认,有的应从字面去推敲……”可见语言蕴含的情味。教材中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只有在反复品味中才能体验。

课堂上对美文佳作进行讲析时,抓住精彩段落、重点词句,引导学生领悟课文的人文内涵,只有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特别是人文性有了感同身受的认识后,才会油然而生认同心理,进而被其中的人文精神所感染。

2.多读、熟读,在联系延伸中培养人文素养。 佳作美文,往往渗透着作者不可遏止的感情:或者热爱祖国;或者热爱人类;或者热爱大自然;或者热爱人类文化与文明……虽然语言风格各不相同,但人文性却是明晓的。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懂得了什么是爱,怎样善待生命,如何关心他人他物以后,再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经历谈感想,然后形成书面文字,使人文精神深留学生的脑海中。如学习了《藏羚羊的跪拜》后,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什么?结果学生们所叙述的都是母羚羊对自己孩子的母爱,这时,教者就为学生揭示了课文更深一层的含义,那就是对“爱”的渴望,不光是母爱,还有对一切自然生命的热爱。这样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就会意识到自己认识上的欠缺。

三、开发语文学习资源,在扩展阅读中拓宽学生视野,发展学生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充分把握好课堂资源外,更要开发课外语文学习资源。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因此学习资源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我们应该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拓宽学习渠道,开发和利用生活中丰富的课外资源,如课外书籍、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各种标牌广告等,以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以让学生充分地受到文化的熏陶与启迪。

1.引导鼓励学生课外阅读。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阅读教学要建立一个开放的,以语文课本为扩散点,开展扩展性阅读,让学生阅读更新、更活的大教材。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同时要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和鉴赏能力,引导学生用心去欣赏语言文字运用之妙,丰富学生的知识。在扩展性阅读中,学生的视野不断扩大,探索能力不断增强,与此相伴随相统一的语言的感受能力,人文精神也必将厚积而薄发。这样的学习既是我们语文课堂的延伸,又是孩子们培养阅读习惯、感受文学魅力的契机,与此同时,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在大量阅读中获得了发展。看的东西多了,积累在“肚子”里,能慢慢地发酵。在适当的时候,它会自然地通过言语倾吐出来。

2.鼓励学生体验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到实际活动中去亲身体验,亲密接触课文以外的世界,让他们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发现、去描写生活中的人与事,抒发自己的情与感。如编演课本剧,叙写故事,开展辩论演讲比赛,把一些诗文配乐、演唱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激活学生思维,张扬学生个性,促发其创造力。

总之,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人发展的最本质的源泉,最持久的动力,是生命核心的潜能。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各篇课文,各种语文活动,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辨别,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关怀,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并由此焕发出内在外在的激情、生命的活力、坚强不屈的意志力、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使他们以后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曲折,经历怎样的人文精神危机都能从容应对,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势。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