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佳节冷暖与人口迁徙

2014-04-25雷辉

支点 2014年4期
关键词:龙船村社舞狮

雷辉(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高级政策分析师)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之一。闽南地区的过节风味总是特别浓,清明也不例外。

在南方,有“清明大过年”的说法,每年这时,广东等地祭祀品卖断货,高速公路堵成“停车场”,回乡祭祖的人接踵摩肩,一派浓郁的传统节日氛围。

不仅仅是清明,沿海地区很多传统节日的氛围都很浓厚。比如春节,在粤西湛江的吴川市,年味要浓得多,逛花街、走花桥、吃年例,人山人海。从城里到乡下,舞狮的、游神的、唱戏的,随便可见,而且规模宏大。

比如每年端午节,中华龙舟大赛的参赛队伍几乎都来自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这些沿海省份。在我曾工作过的佛山市,一到端午到处都在划龙舟、吃龙舟饭,锣鼓喧天、山呼海啸。虽然佛山的很多河流被污染了,但佛山人似乎不太在意,依旧兴致勃勃、情绪高涨。

相比之下,内陆的端午节氛围就要寡淡不少。湖北是屈原故里,龙船调是湖北民歌,我的老家武穴更是号称“万塘之市”,河流密布,水网纵横。但清澈见底的水面上,安静得只剩一阵清风,没有半点龙船的影子?

为什么沿海与内陆会有这种差别?

我同很多人探讨过,比较常见的说法是“经济决定论”,划龙船也好,舞龙舞狮也好,要上规模,搞出氛围,都是要花不少钱的。沿海地区经济普遍比较发达,政府和民间有充裕的财力支撑民间文化事业,而中西部不少地方是“吃饭财政”,哪有什么闲钱搞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我初听觉得很有道理,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记得我小时候,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家乡节日的氛围相当浓郁。一到端午节,也是到处赛龙舟。到了元宵节,每个村组都要出节目,踩高跷、打腰鼓、扎故事、扎花灯等等,然后集中到县城大游行,观看的人里三层、外三层,那真是万人空巷。如果是没钱,二三十年前其实更穷,为什么那时候民俗反而搞得更好呢?

在对沿海与湖北的人口结构进行深入比较分析后,我大概找到了答案。

对传统文化习俗造成重大冲击的是现代工业文明引发的人口大迁徙。对广大中西部地区而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令当地村社人口结构出现重大缺陷,传统文化习俗失去了人力基础和集体承载。

以龙舟比赛为例,实力强劲的队伍大多来自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的经济发达地区,这与上述地方的水文条件和经济实力有关系,但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是,这些地方的村社人口结构是完整的,他们不用外出打工,完整的村社给了传统文化习俗表演的舞台。

而在中西部,近一二十年间,出去打工的人越来越多,老家剩下的主要是老人儿童妇女,哪里还有人有精力去张罗这些习俗?虽然春节期间,中青年劳动力回乡了,但平时在外打工那么辛苦那么忙,短暂的假期也只能用来走亲访友和休闲娱乐。

事情正在好转。

近几年,我老家的公路边涌现出不少工厂,据说在当地打工收入比沿海差不了太多。很多人选择在家务工,一股回乡创业、就业潮悄然兴起。我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回到故乡,随着故乡人口结构的不断恢复,今后传统节日的氛围会越来越浓。(支点杂志2014年4月刊)endprint

猜你喜欢

龙船村社舞狮
龙船颂
省委组织部等3部门发出关于组建村社万支小分队开展暖心配送服务的通知
创新“村社宜站” 加强村综合服务能力建设
粤北龙船歌研究
勇于改革 善于创新 全力打通村社巡察“最后一公里”
舞龙舞狮进校园
舞狮
农村村社自治与股份合作的关联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