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义都市新区对机电类专业人才需求分析与应对研究

2014-04-25郑鹏飞楼越升

中国科技纵横 2014年5期
关键词:机电类都市新区

郑鹏飞 楼越升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信息分院,浙江义乌 322000)

金义都市新区对机电类专业人才需求分析与应对研究

郑鹏飞 楼越升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信息分院,浙江义乌 322000)

通过总结分析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学生的特点,结合金义都市新区的建设与发展规划,调研部分相关行业、企业,分析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探索出一种结合企业、学校、学生共同发展的培养方案。并以此为契机,提高机电类毕业生的职业综合技能,更好地服务于金义都市新区建设。

金义都市新区 机电类 人才需求 应对

金义都市新区位于浙江中部,地处长三角经济圈和海西协作区交汇点。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新区未来将与金华和义乌市区共同形成浙中城市群核心区,成为浙江省第四大都市区。新区规划发展高新产业领域,将重点引进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项目,这些项目均与机电行业紧密相关。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专业技术力量已直接关乎金义都市新区的有效建设与长久发展[1]。金义都市新区的高新产业建设与发展离不开专业技术力量的支持与专业技术人才的补充,在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有限的前提下,如何培养符合新区高新产业建设与发展的本土人才资源显得更为必要。作为义乌市唯一高校,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已为本地区培养了近千名机电类专业人才,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学院作为培养机电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基地,为了适应金义都市新区经济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为能更好地促进新区发展与服务地方产业、行业,我院机电信息分院机电工程部组织了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骨干教师,对金义都市新区做了为期2个月的企业调研。

表1 企业调研与课程相关性

1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分析

通过走访调研企业,发现新区里集中了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传统企业、高新企业、新兴企业等。大部分企业从事装备制造业、汽车零部件、能源材料、电子电器产品等,因此,与我院的电气、机电两专业比较对口。另外,从企业员工的学历层次分析,绝大多数企业中员工学历为专科,主要从事机械、电子产品的制造与装配等工作。通过与企业进行的访谈发现,这种模式主要由两大因素导致。一方面,新区企业大多属于中小型企业,工作内容中制造生产多过设计研发。另一方面,对企业而言,专科类毕业生选择余地较大且非常方便,还有一个企业较为关心且现实的问题,成本问题。假如,同一项工作内容,专科生和本科生都满足条件,且区别较小,而专科生对薪资要求比本科生低,那么企业当然非常愿意选用专科生。实际生产中,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专科生较本科生,动手能力较强、不怕辛苦、对工作环境要求较低。而这又是制造行业的特点,无法迅速改变,这也许正是机电行业中专科生的流动性比本科生小的原因。

社会需求与就业岗位决定了高职人才的基本特征[2]。作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缩短培养周期,尽量招聘能直接上岗、专业性对口的技术人才;作为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期望学生初次就业时具备良好的职业竞争力。因此,作为院校,分析企业的岗位需求,将是教师做到教有所用、学生学以致用的前提。

2 培养方案应对研究

相比之下,在分析企业岗位需求之后,如何思考应对策略和改革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则显得更具现实意义。机电类高职毕业生主要从事生产与技术管理第一线工作,以技能操作、技术管理岗位为主,属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在生产劳动和技术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和素质,向高技能型人才发展[2]。

根据新区制造业企业类型和我院机电类专业结构,现将新区企业分为两大类:机械产品制造与装配类、电子产品制造与封装类,我院与之对应的专业分别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这样的划分将有利于学校进行专业改革,帮助专业找到很好的专业定位与方向。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寻找合适的合作院校与专业,促进企业长远发展,保证企业在人才资源上的相对稳定性。对于学生而言,这种专业与企业的对口化培养方案,将会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专业技术、职业技能,也让学生形成一个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同时消除了部分学生思想上学无所用的观念。

总而言之,这种能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联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符合我院机电类专业发展需要,也满足了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要求。因此,这种校企生结合的培养模式必将会形成令学校满意、企业乐意、学生受益的良好发展态势。

3 课程改革适应性分析

为了更好地落实人才培养方案,须对现有课程做出必要改革,使其适应新型培养方案,为新区建设输送合适人才。通过分析新区两类企业的产品特点和加工生产过程,总结出其所对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把这些知识溶于现有专业课程体系中。围绕“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过程—资源管理”这一流程,建立企业、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3]。

通过企业调研和走访历届相关行业的毕业生情况,总结出企业行业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两类企业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具有相似性,且涉及课程均为专业核心课程,这与我院机电类专业课程设置比较吻合。因此,该模式的课程改革可行性较高,操作性较强,只需保持现有框架,对部分课程做些适当调整,并尽可能地引入一些企业案例,使课堂成为企业的仿真工场。

4 结语

本文以适应金义都市新区建设为背景,总结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等特点,探索出一种适合机电类专业学生服务都市新区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学院的角度,尽最大能力配合与推动金义都市新区的发展。同时,进一步改善目前高职机电类专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状况,以期改善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局面。

[1]张宏,茆琦,李潍.苏州地区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对“工科类”各层次机电人才规格的需求调研[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4(4):11-13.

[2]胡适军.高职两年制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106-111.

[3]李宏.高职机电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7(14):71-72.

金华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支持课题(Y170)。

郑鹏飞(1984-),男,浙江兰溪人,讲师,主要从事于机电专业教育与研究。

猜你喜欢

机电类都市新区
基于Spring Boot的机电类特种设备风险防控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更正启事
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工作中的沟通探讨
接地技术在机电类特种设备中的应用及检验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