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市中环快速路工程吴中区段S230枢纽互通式立交设计探讨

2014-04-25闫新崔武剑

中国科技纵横 2014年5期
关键词:互通式中环度假区

闫新 崔武剑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4)

苏州市中环快速路工程吴中区段S230枢纽互通式立交设计探讨

闫新 崔武剑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4)

S230枢纽互通式是连接中环西线与太湖度假区连接线的二路互通式立体交叉。本文就该互通方案研究阶段的基本思路、互通的功能和形式做简单介绍和分析比较,来探索复杂因素控制条件下互通立交的设计思路和选型问题。

互通立交 交通量 交叉

表1 平纵线形指标采用情况一览表

表2 加宽标准表

1 工程概况

S230枢纽互通式立交位于中环西线与太湖度假区连接线交叉处,即现状东山大道与子胥路交叉处,交叉桩号为WK7+956.088。其中,太湖度假区连接线的快速主线为旅游快速通道,地面辅道为城市主干路(预留远期规划S230一级公路建设条件)。(图1)

根据交通量预测分析、主要控制因素,结合节点区域地形、地物及规划条件进行立交总体布置,施工图阶段维持初步设计阶段的推荐方案,即Y型全互通,立交层次为4层。中环西线地面辅道与太湖度假区连接线地面辅道(S230一级公路)位于地面第1层;中环西线高架主线、太湖度假区连接线高架主线位于第2层;西北象限左转匝道(C匝道)上跨中环西线高架主线,位于第3层;西南象限左转匝道(A匝道)连续上跨中环西线高架主线、C匝道,位于最高的第4层;其余右转匝道(B、D匝道)位于第2、3层之间。

表3 平面交叉口一览表

2 建设条件

节点区域内规划为工业用地,东北象限现状为德合集团绿色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在建厂房,东南象限现状为宇扬包装材料公司、林峰机电公司的大型厂房(距离现状东山大道仅10m),西南、西北象限为密集民房。根据中环西线、太湖度假区连接线的总体方案,该节点范围内需改造利用子胥路、东山大道等现状道路作为地面辅道,立交匝道桥梁布墩需尽量减少对地面辅道的影响。此外,节点区域内现状有多处高压线塔,涉及胥新线、阳胥线等110kV高压线,立交方案应考虑减少高压线拆迁量。

节点为中环西线与太湖度假区连接线的交叉,属于两条快速路T型交叉。从功能上分析,西南象限主要承担太湖度假区与滨湖新城、吴中区、吴江区的交通量转换,同时还承担S230小型车辆的过境交通,因此西南象限转向量较大;西北象限主要承担太湖度假区与苏州市区之间的沟通,有一定的交通量,但相比西南象限较小。

3 互通立交设计

3.1 设计速度

(1)西线:快速系统:80km/h;辅道系统:40km/h。

(2)太湖度假区连接线:快速系统:80km/h;辅道系统:40km/h。

(3)立交匝道:A、B、C、D匝道:40km/h。

3.2 西线

3.2.1 西线主线W

S230枢纽互通式立交区域内西线主线W为南北走向,设计起终点为WK7+373.95~WK8+435.500,自北向南往滨湖新城方向为上行,自南向北往苏州市区方向为下行。西线主线最小平曲线半径270m,最大纵坡1.3%,最小坡长410m,最小凸型竖曲线半径6000m,最小凹形竖曲线半径10000m,最小竖曲线长度144.000m,满足设计速度80km/h的快速路设计标准。

3.2.2 西线辅道WFa

互通范围内西线辅道WFa沿子胥路布设线位,止于子胥路与东山大道交叉口处。子胥路现状为城市次干道标准,双向四车道+两侧人非慢行系统,总断面宽为28m。互通范围内西线辅道WFa最大纵坡0.7%,最小坡长145m,最小凸型竖曲线半径7700m,最小凹形竖曲线半径12200m,最小竖曲线长度110.100m,满足设计速度40km/h的设计标准。

3.3 太湖度假区连接线

3.3.1 太湖度假区连接主线Z

太湖度假区连接线起于子胥路与东山大道交叉处,止于孙武路东入口,是一条旅游快速通道,通往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规划断面双向六车道。由于太湖度假区连接线与远期规划S230一级公路在子胥路段共走廊,综合考虑交通功能、节约用地等因素,推荐共线段采用总宽43.5m的断面。其中,高架为太湖度假区连接线快速路主路,地面辅道近期为城市主干路,预留远期规划S230一级公路建设条件。互通范围内的太湖度假区连接线为直线段,最大纵坡0.5%。

3.3.2 太湖度假区连接线辅道FZ

子胥路现状为双向四车道+两侧人非慢行系统,总断面宽为28m,设计为太湖度假区连接线地面辅道,近期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40km/h(预留远期规划S230一级公路设计速度80km/h的建设条件)。子胥路互通范围内为直线,最大纵坡0.308%,最小坡长200m,最小凸型竖曲线半径36333.333m,最小凹形竖曲线半径29934.210m,最小竖曲线长度182.000m。

3.4 互通匝道

互通匝道主要包括A、B、C、D等匝道,平面最小圆曲线半径为146.5m,最大纵坡4.35%上坡/-4.088%下坡,最小凸型竖曲线半径900m,最小凹型竖曲线半径964.701m,最小竖曲线长度50m。具体各匝道指标如下:(表1)。

3.5 超高设计

本互通范围内快速系统共设置平曲线3处,1处半径2500m,1处半径550m,1处半径525m,1处半径270m。设计速度80km/h对应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值R=1000m,本互通范围内有2处平曲线半径R=550m、R=270m需设置超高。在R=550m(μ=0.072),设2%超高,横向力系数μ均小于0.1,能够确保圆曲线路段的行车安全和舒适性;超高渐变段长度取132.545m,位于缓和曲线内,超高渐变率为1/260。在R=270(μ=0.147)圆曲线路段设4%的超高,横向力系数μ小于0.15,能够确保圆曲线路段的行车安全;超高渐变段长度取113.426m,位于缓和曲线内,超高渐变率1/242。

3.6 加宽设计

根据《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要求,匝道半径小于250m的弯道路段均需按表进行分车道加宽(表2)。

双车道匝道加宽时,内侧加宽值按普通汽车取值,外侧车道按小型车取值。加宽渐变段推荐采用三次抛物线方式。

3.7 互通区平交口设计

互通区结合现场调查地形地物条件、现状及规划道路功能等因素,布置了2处平面交叉,详见表3。

4 结语

从S230枢纽互通式立交的设计过程可知,在兼顾社会影响、环境评价、国家土地政策等多方面条件下,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工程和用地,以节约工程投资,减少新增占地,缩短施工工期。

[1]SII-26 S230枢纽互通式立交设计图.

[2]张雨化.道路勘测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3]CJJ37-9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S].

猜你喜欢

互通式中环度假区
陕西中环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环球度假区正式开业
thé ATRE茶聚场北京王府中环店
互通式立交连续钢箱梁计算分析
山区互通式立交布设影响因素探讨
首批17家国家级旅游旅游度假区名录
山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选型体系的研究
重庆古木峰互通式立交设计方案的研究
山西太原南中环立体化改造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