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当前装备使用维修管理的变革及主要工作

2014-04-24庞在立

中国军转民 2014年3期
关键词:维修策略可靠性装备

■ 张 林 常 胜 庞在立

引言

维修是指产品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所进行的全部活动,它是绝大部件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特别是在战场上,维修可以使故障或损坏设备“死而复生”,重新发挥作用,甚至可通过维修使敌方战损遗弃装备为已方所用,增加战斗力。为此,加强维修管理无论从战斗力提高还是经济效益角度考虑都至关重要。

由于军用装备系统的复杂性,其维修及管理也相当复杂、严密。国内外近几年在维修与管理工作中总结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思路和方法,在使用阶段维修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维修思想与维修策略的变革

传统的维修思想以“预防为主”,这是长期以来在维修性管理的共同准则,以之指导维修实践,对于防止耗损性故障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主要观点是:

(1) 故障的发生、发展皆与时间有关;

(2) 任何一个元器件、零部件发生故障都可能导致设备和系统的故障;

(3) 多做维修工作就可以预防故障。

根据这些观点得出的维修策略就是定期进行维修,更换超过规定时间的元器件、零部件。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的研究与维修实践证明,这种维修策略和维修方式有严重的缺陷:它不可能预防任何设备和系统都存在的随机故障;一刀切的更换元器件、零部件会浪费寿命,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频繁的定期维修拆装,有时反而引入了新的缺陷而造成故障。

当前美国等国家已经实现了维修思想的转变,即由“以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转变为“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思想,引发了维修的重大变革。我国国内也开始了这种转变,并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它的主要观点是:

(1)耗损性故障与工作时间有关,而随机性故障与工作时间无关,再多的定时维修也无济于事;

(2)结构复杂的装备系统,除某种主导性耗损故障外,其他故障属于随机性的,浴盆曲线对此类产品不适用;

(3)在采用冗余技术条件下,一个元器件、零部件、设备分系统的故障不一定造成整个系统的故障;

(4)定时维修不能预防早期故障的随机故障,应采用保护、监测、隔离和自诊断等,消除或减弱故障后果;

(5)定时维修方式并不是预防维修的唯一方式。

根据“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采取的维修策略,是根据不同的特点和需要,采取不同的维修方式,即定时、视情及状态监控相结合的维修方式。

2.维修方式

在维修管理中,一般采用定时维修、视情维修与状态监控三种维修方式。

2.1 定时维修

定时维修指产品使用到预先规定的间隔期时,按事先安排的内容进行的维修,它是预防性维修的一种方式。

2.1.1 定时维修的特点

(1) 属于预防性维修方式,以时间为标准进行翻修或更换;

(2) 定时分解检查,不能随时监控产品何时发生故障;

(3) 管理工作简单,但针对性差,维修工作量大,不经济。

2.1.2 定时维修需要具备的条件

产品的故障与使用时间有明确的关系,大部分项目能工作到预期的时间以保证定期维修的有效性。

2.1.3 定时维修适用范围

(1) 故障对装备系统有致命性影响,而且不可能采用视情方式维修的产品;

(2) 具有不能进行原位检查的隐蔽功能的产品;

(3) 确有耗损期并且进入耗损区的残存概率较大的产品。

2.2 视情维修方式

视情维修是对产品进行定期或连续监测,发现有功能故障征兆时进行有针对性的维修,它是预防维修的一种方式。

2.2.1 视情维修的特点

(1) 属于预防性维修方式,按产品的某些状况标准来控制其可靠性,能反映产品的实际情况,维修针对性强,经济;

(2) 要不断地定量分析视情资料以确定产品的最佳更换期,对资料的积累要求高,组织管理复杂。

2.2.2 视情维修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产品的视情要求、技术状况参数、监控手段(方法和设备)、视情资料等。

2.2.3 定时维修适用范围

适用于耗损故障初期有明显劣化征候的产品,又需要有适当的检测手段,并且能粗略估计出从潜在故障发展为功能故障所需的时间。

2.3 状态监控(或事后维修)

对装备状态进行连续性监控或借助诊断技术所提供的信息,通过统计分析确定装备不能再继续使用而进行的维修。

2.3.1 状态监控的特点

属于非预防性的维修方式,不断分析产品的故障和历史资料,进而评定产品的可靠性及维修性大纲的有效性。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产品效能,最为经济;

2.3.2 状态监控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故障必须对装备系统的正常工作无直接危害,且有数据收集系统及评定产品可靠性及维修大纲。

2.3.3 状态监控适用范围

(1) 无隐蔽功能,而且故障对装备系统的正常工作无直接危害的非耗损性产品;

(2) 必须具有连续监控或先进的诊断手段。

3.维修计划的编制与维修机构的设置

为了做好复杂、庞大的装备系统的维修工作并保持系统的可靠性、完好性,有必要编制维修计划,确定一系列维修工作项目,组织各级维修机构用最经济的手段加以实现。

3.1 维修计划

维修计划是为了恢复或维持装备系统的工作能力而必须达到的要求,以及必须完成的维修工作项目。

维修计划的制订在装备的研制阶段开始,由承制方与使用方合作,逐步完成。它应该包括维修方案、可靠性及维修性参数和要求、维修工作项目、维修组织、支援和试验设备要求、维修标准、检验判据、补给保障要求、设施要求以及最后的实施计划,还应包括达到战备完好率或装备完好率指标的日期,以及对人员、元件、元器件、零部件、专用工具以及其他维修器材要求。同时,还要将维修工作项目分配给各个适当的维修等级。

各级维修机构应该根据本级维修职责,编制更详细的有关维修工作项目的实施计划进度表,作为具体实施和管理的依据。

3.2 维修工作项目

维修工作项目应反映在计划中的维修工作项目及其说明,见表所列。

表 维修工作项目表

3.3 维修机构

复杂装备系统的维修机构是一个严密的维修组织体系,各级维修机构有不同的职责。根据装备系统维修的程度以及难易,分别进行相应级别的维修。

一般的分工原则是:在现场级,进行故障隔离,原位修理或掉换备用组件;在基层级,进行零部件、组件修理;在中继级,进行较复杂的修理及调校;在基地(工厂)级,进行全面修理、更换、翻修、调校。

4.维修条件的保障

维修条件是进行维修的保障,需要提供必要的维修保障条件,主要有:

(1) 设施。包括各维修级别的补给、修理、储存、试验等场所;

(2) 设备。包括检验设备、测试设备、诊断设备、校准设备、包装设备、搬运设备及各种工具;

(3) 维修人员。指平时或战时维修装备所需人员的数量、专业及技术等级;

(4) 维修备件。指根据寿命周期内使用与维修所需的备件及消耗品的品种和数量、要求;

(5) 维修文件。包括使用方法、维修方法、检查与试验方法、失效判据、重要零部件及组件检查修理要求、调试及修改软件的方法、故障分析、故障诊断与隔离等文件。

5.结束语

维修思想、维修计划的编制以及维修保障条件的保障是维修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我国空军及航空系统“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指导和改革维修工作,在有效保障飞机可靠性、安全性的同时,使维修工时和维修费用大幅度下降,飞机停飞日大幅度减少,飞机可用率显著提高,飞机误飞千次率下降,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与技术效益。所以,“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和维修策略,对改革维修工作,提高维修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保证军用、工业用装备系统的可靠性,减少维修人力与费用,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维修策略可靠性装备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考虑故障相关性的风电机组维修策略
装备维修策略选择和优化研究综述
防晒装备折起来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维修策略制定及优化分析
合理使用及正确测试以提升DC/DC变换器可靠性
GO-FLOW法在飞机EHA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
基于状态维修的防空反导装备预防性维修策略
5G通信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