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电池企业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的竞争态势

2014-04-23温秋红

电源技术 2014年6期
关键词:系统集成动力电池新能源

温秋红

(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15)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世界各国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应用普及,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为动力电池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核心部件,随着其技术和市场接受度的提升,将呈现爆炸性增长。本文通过与国外动力电池制造企业的比较,分析我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竞争环境,为我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1 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中原地区和京津地区的四大动力电池产业化聚集区域。

(1)产能

近几年,我国在动力电池领域有近100亿的产业资金投入,年产能近200亿瓦时,近100家动力电池企业参与到动力电池的产业化进程中,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十几家,其产能占到了国内总产能的30%左右。表1为我国主要动力电池企业的年产能统计。

(2)技术水平

我国动力电池企业针对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领域,生产能量型、功率型以及能量功率兼顾型三类动力电池产品。目前正极材料以磷酸铁锂材料为主,能量型电池的比能量在100~140Wh/kg,同时加大了三元材料的应用,电池比能量达到了160Wh/kg以上。

(3)企业运营状况

我国电池企业整体处于微利状况,净资产收益率在5%左右。动力电池属于新兴产业,由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前几年许多企业盲目扩产,造成了产能过剩,产品的折旧成本高。

2 国内外动力电池企业对标分析

2.1 产品技术对标

国外的动力电池生产商主要集中在日本和韩国。由表2~表4可见,我国与国外的主要动力电池企业相比,生产的动力电池在类型和结构上并没有太大区别,明显差距主要在:(1)材料,国外在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的选择上更加灵活;(2)比能量,国外产品可达150Wh/kg以上,而我国参与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的动力电池比能量大多在120Wh/kg以内;(3)电池容量,国外单体容量普遍在几十安时以内,国内单体容量跨度比较大,从十几安时到几百安时不等;(4)时间差距,通用沃兰达和日产聆风在2010年面市,其所采用的150Wh/kg电池在2010年前已经研发生产,而国内三元材料150Wh/kg的电池基本上在2013年才开始研发生产。

2.2 发展模式对标

国内外动力电池企业发展模式如表5、表6所示。

国外动力电池企业的发展模式主要为合资模式,日韩等传统大型电池与汽车企业(或者汽车配件企业)合资成立动力电池公司。国内以合资模式发展动力电池目前并不多,绝大部分都是与汽车企业开展业务合作,未形成资本层面合作。国内的大型汽车企业普遍认为合资时机尚早。

表1 我国主要动力电池企业的年产能统计

表2 国外主要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及其产品技术指标

表3 我国主要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及其产品技术指标

表4 国内外动力电池主流产品的性能对比

3 我国动力电池企业在国内外竞争中的态势分析

(1)优势

具有较好的电池生产经验,初步形成了动力电池系统集成的开发能力。与欧美电池企业相比,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有较好的消费类电池生产经验。经过几年参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动力电池企业拓展了系统集成能力,建立了与汽车企业的深入合作。

(2)劣势

研发能力不强,前瞻性部署不够。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研发主要侧重在电池型号的开发上,在正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等关键原材料核心技术上的研发能力和投入不足,导致了对正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等关键原材料的技术理解力较弱。

(3)机会

环境污染及国家政策的持续推动:京津冀等地区的雾霾污染日益严重,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是解决城市雾霾的重要举措,我国政府以应用推广和补贴政策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国内汽车企业逐步进入商业化新能源汽车的时代:我国汽车行业企业平均燃油消耗限值的实施,将推动汽车企业加速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市场推广。

表5 国外动力申池企业发展模式

表6 国内动力申池企业发展模式

国外汽车企业产品逐步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国外已上市的新能源汽车正加速进入中国市场,部分产品已实现了本土化生产。为进一步降低成本,将会逐步采用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产品。

(4)威胁

国外电池企业的挤压:国外电池企业如三星、LG化学等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资金实力,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国外电池企业将逐步进入中国市场。

汽车企业向产业链上游延伸: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扩大,汽车企业愈倾向于向上游延伸,组建动力电池系统集成公司或与动力电池企业成立合资公司,以达到控制核心技术和获取主要零部件利润的目的。

专业动力电池系统集成企业对利润的分成:目前越来越多的第三方独立的动力电池系统集成企业参与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它们可能是传统的汽车零配件、底盘系统集成企业或是新成立电池系统集成企业,对动力电池企业形成市场挤压[1]。

4 发展建议

(1)加大技术研发,构建核心竞争力

动力电池获得大型汽车企业的产品订单,需具备一流的研发、中试和规模生产能力,建议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加大产品的技术研发能力,特别是基础材料方面的研究能力。

(2)定位于动力电池系统集成

在单体电池研发和规模化生产的基础上,坚持从单体扩展到模块、系统,增强自身系统集成能力和水平。

(3)做好向汽车零配件企业的转型升级

传统的电池公司熟知通讯行业的要求,汽车领域完全不同通讯行业,动力电池企业要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逐步向汽车零配件企业转型升级。

(4)加强与汽车企业的合作

随着技术合作的深入,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与汽车企业建立股权层面的合作,实现技术和资本的双方面合作,将动力电池企业做大做强。

[1]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年鉴[M].北京:《中国汽车工业年鉴》期刊社,2013.

猜你喜欢

系统集成动力电池新能源
加氢站与调压站能源供应系统集成技术及应用
动力电池矿战
动力电池回收——崛起的新兴市场
工业企业系统集成技术 系统集成技术与信息化集成系统(下)
“系统集成”式的改革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技术与应用》
基于模糊卡尔曼滤波算法的动力电池SOC估计
车牌识别与视频监控系统集成探讨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