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格特征对各年龄个体不同类型框架下决策的影响

2014-04-23刘涵慧黄雯菁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年龄

刘涵慧 黄雯菁

摘要 以20名青少年及45名中老年为被试,考察在目标和风险框架下,为自己和亲朋做决策时,人格特征与框架下决策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目标框架下,青少年为自己做决策时,宜人性、外倾性较强者更易做出检查身体的决定,开放性较强者更少决定检查身体;尽责性、神经质较强者越易出现决策偏差。风险选择框架下,青少年为亲朋做决策时,宜人性、开放性越强者越易出现框架效应。中老年群体中,人格特质对框架下决策的预测作用并不显著。

关键词 框架效应,目标框架,风险选择框架,大五人格,年龄。

分类号 B842.5

1.问题提出

在决策领域的研究中,“框架效应”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所谓“框架效应”即因决策情境的表述不同,导致决策者做出不同决定的现象。该现象所反映出的是个体非理性的决策行为。应当看出,恰由于框架效应等非理性决策的存在,人们预测、控制人类决策行为的难度增加了,因此有必要对影响框架效应及框架下决策的因素给与澄清。已有研究者分别从框架的设计等决策情境因素及决策者特征等个体因素两个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

决策情境角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框架类型(Levin,Schneider,&Gaeth,1998),决策情境内容(domain),情境与个体相关关系(reference)等方面。个体角度的研究则从最初的风险趋近一风险回避性格(Mahoney,Buboltz,Levin,Doverspike,&Svyantek,2011),乐观-悲观性格(王青春,阴国恩,李帅,2012)等逐渐拓展成涵盖了认知、情感、人格特征等的全方位分析。目前,人格特征角度的分析相对集中且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结论:例如,在风险选择决策中,神经质倾向的个体更容易表现出框架效应(Levin,Gaeth,Schreiber,&Lauriola,2002;Laufiola,&Levin,2001),因为他们在正框架下更保守,在负框架下更冒险(Lauriola,&Levin,2001);宜人性、开放性越高者越容易表现出更大的决策偏差,开放性越高者越冒险(Levin,et a1,2002)。目标决策中,宜人性、尽责性越强者越易接受他人建议(Levin,et al.2002)。来自卡特尔16PF的研究也表明,风险决策中,敢为者倾向于选择高风险选项,目标框架下,忧虑者更易出现框架效应,自律者无论在风险还是目标框架下均更少出现框架效应(刘涵慧,周洪雨,车宏生,2010)。除上述结论外,还有研究者分别探讨了害羞、恐惧(Levin,&Hart,2003)、冲动性(Gambetti,&Giusberti,2009;Benjamin,&Robbins,2007;Levin,&Hart,2003)、对健康的卷入程度(Lauriola,Russo,Lucidi,Violani,&Levin,2005)、内外向(Lauriola,et al,2005;张银玲,苗丹民,罗正学等,2006;梁建平,申存生,范安辉,2008)与框架下决策间的关系,但结果尚存矛盾。

不难看出,已有探讨人格与框架下决策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风险决策领域,特征框架尤其是目标框架下决策中较为少见。之所以有此现象,可能是因为,目标决策框架中决策偏差往往较小,很多研究(Levin,et al.2002;Lauriola,et al,2005;Stoner,2009)未能在目标决策中发现框架效应,这也就为在此类框架中发现人格与决策偏差间的关系带来了障碍。分析上述研究所用材料,目标决策情境中所涉及的材料(例如,减少红肉摄取量,增加维生素摄取量,减少晒太阳次数等)均有任务过于简单、被试者容易被说服的特点。因此,本研究拟适当提高目标情境所选择的任务的难度,尽量提高目标情境决策偏差的可能性,以便发现人格特征与决策间的关系。此外,已有研究中人格与决策偏差间关系的结论较少,相反人格与决策问关系的结论较为成熟。同时,已有研究所用被试的年龄阶段(大多为针对青少年阶段的研究)、所选择的决策情境等也存在一定差异,难免带来结论的混淆,这些均有必要予以澄清。

本研究拟借助大五人格量表,并有针对性的做出三点改进:第一,既分析风险选择框架下的决策问题,也分析目标框架下的决策问题;第二,既关注人格与框架下决策问的关系,又重视人格与框架下决策偏差间的关系;第三,区别分析不同年龄段群体,不同程度的情境相关度下,人格与决策及决策偏差的关系。

本研究的假设是:第一,目标决策中,宜人性、尽责性越强者越易接受他人建议;第二,风险决策中,神经质、宜人性、开放性越高者越容易表现出更大的决策偏差,开放性越强者越冒险;第三,上述关于人格与框架下决策的关系应在青少年群体中得到证实。

2.研究方法

2.1被试

65名无相关经验被试,包括20名青少年(M=18.2岁,SD=4.03岁),45名中老年(M=49.58,SD=10.43岁),男女比例均衡。

2.2研究材料

目标框架情境:说明肺癌(乳腺癌)对于人体的伤害及病发隐患,要求被试给出监督自己(或亲人)去医院定期检查的可能性。正框架:告诉被试定期检查对健康的好处,负框架:告诉被试不做检查对健康的威胁。

风险选择框架情境:设大学毕业年收入范围在0-9万之间,有稳定就业(工作一)与创业(工作二)两种方案可供选择,要求被试为自己(或朋友)在二者之间做出抉择。正框架:选择一,确定年收入3万,选择二,有1/3的可能收入9万,2/3的可能收入0。负框架,选择一,确定年收入比最高收入低6万,选择二,有2/3的可能收入为0。

2.3研究设计

本研究为2×2×2的混合研究设计。被试内自变量:决策情境的个体相关性(高相关即为自己决策、低相关为亲朋决策)、框架价态(正、负);被试间自变量:年龄段(青少年、中老年)。分别探讨,四种条件对两个年龄段被试决策的影响。

因变量为决策分数。

2.4研究程序

研究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进行决策情境测验一,包括目标情境、风险决策情境测验。第二阶段,在两个月后,进行决策情境测验二,也包括两类型的框架,但其价态恰与测验一相反。相关性高低任务也采用随机顺序安排。如,第一阶段是正框架目标框架任务,且按照高相关、低相关顺序作答,第二阶段便是负框架目标框架任务,且按照低相关、高相关顺序作答。

决策问卷计分:目标决策,从非常确定不监督检查到非常确定监督检查,依次计-3到3。风险决策,从完全选工作一到完全选工作二,依次计-3到3。

3.结果与分析

3.1不同性别决策分数及决策差异分数

不同性别被试在各框架情境下的决策状况如表1所示。重复测量方法分析表明,无论在目标框架还是风险选择框架下,不同性别之间并不存在决策分数的显著差异(目标框架:F=0.076,P>0.05,风险框架:F=0.719,p>0.05)。

不同性别被试在各框架情境下的决策差异状况如表2所示。重复测量方法分析表明,无论在目标框架还是风险选择框架下,不同性别之间并不存在决策差异分数的显著差异(目标框架:F=2.528,p>0.05,风险框架:F=1.223,p>0.05)。

3.2对不同条件下决策分数的分析

下文分别以不同年龄段群体的决策及决策差异分数为因变量,以大五人格量表的5个纬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采用了下述分析步骤:(1)首先,根据性别变量对决策分数及决策差异分数的预测力决定是否将性别作为变量引入方程;(2)再将大五人格量表的5个纬度以“Enter”方式引入回归方程,判断系数显著程度。结果如表3所示。

结果表明,在对青少年群体的分析中,对决策分数发生影响的人格特质有宜人性、外倾性、开放性,B=0.73,t=2.85,p<0.05,B=0.48,t=2.36,p<0.05,B=-0.83,t=-4.03,p<0.01,但也仅限于在为自己做决策的目标情境下。对决策差异发生影响的人格特质,在目标情境中有尽责心与神经质,B=0.29,t=2.25,p<0.05,B=0.29,t=2.01,p<0.05,此外,性别也显著,B=-0.27,t=-2.26;在风险情境下有宜人性与开放性,B=0.57,t=2.23,p<0.05,B=0.41,t=2.00,p=0.05。在对中老年群体的分析中,对目标框架下决策分数发生影响的人格特质有神经质,B=0.66,t=3.03,p<0.05;对风险决策下决策差异发生影响的只有性别,B=-0.30,t=-1.99,p=0.05。

4.讨论

4.1人格特征对各年龄段群体框架下决策的影响

人格特征与框架下决策的关系在青少年群体为自己做决策时表现的较为突出。尤其在目标框架下,宜人性、外倾性得分较高的决策者更容易被说服,做出检查身体的决定,相反,开放性越高者越不容易被说服。该结论的宜人性部分基本证明了假设一的结论。

宜人性部分的结论与Levin等(2002)是一致的。宜人性较强者,其形象可以刻画如下:外表温和、文雅,内心柔软、充满同情心,整体上易信赖、服从他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拥有此类特征者更愿意听从建议去医院也是容易理解的。外倾性与开放性对目标框架下决策的预测作用与Levin等(2002)并不一致,他们的研究中并未发现外倾性与开放性对目标框架下决策的影响。这可能是因为,其研究中所用的目标框架决策的背景信息是父母吃红肉导致血液中胆固醇含量上升,要求决策者建议其父母减少红肉摄入。相对于监督医院花钱检查身体,该情景的目标——建议减少红肉摄入较简单,需要决策者付出的代价较少,于是,无论正、负框架下,大部分人均会给出父母不吃红肉的建议,这就难免会带来天花板效应,得到外倾性、开放性与决策无关的结论。

事实上,外倾性较突出者,其表现为爱交际、内心充满热情、有积极情感体验,整体上给人以主动、灵活的印象。通常的,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适时地听从他人建议,因此,外倾性强者更容易接受建议;而开放性所体现的则是个体思维的批判程度,开放性越强者越是质疑情境描述中所暗示的建议,给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故开放性强者更难被说服也不难理解。此外,尽管目标框架情境中,决策者并不需要做出有或无风险的决策,但是,仔细分析,也不难看出,接受建议者实质上是做出了相对保守的决定,而不接受建议者则表现出一定的冒险倾向。若从该视角分析,外倾性、开放性的作用也与Levin等(2002)风险决策领域的结论有着一定的一致性。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并未发现大五人格特质对风险决策的预测作用。该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Levin和Hart(2003)的结论,与Levin等(2002)的观点相反。之所以有此结论,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本研究所选择的少年群体与Levin和Hart(2003)的儿童群体决策有相似特征,与Levin等(2002)的青年群体决策存在较大差异。另一方面,由于本研究所设计的关于稳定就业和风险创业的抉择中存在着社会背景干扰,使得大多决策者倾向于选择稳定就业,造成一定程度地板效应,这可能也是导致本研究未能发现人格与决策间关系的一个原因。

最后,当决策可影响的群体变成自己的亲朋时,所有人格特质均失去了预测力。事实上,研究早已提示,当决策者意识到自己所做出的决策影响的群体有所区别时,决策状况会有显著差异(McElroy,&Seta,2003;刘涵慧,周洪雨,车宏生,2008;Benja-min,&Robbins,2007)。当决策者意识到是在为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做决策时,也许他们会表现出较为一致的保守决策特征,带来地板效应,从而导致人格特质对决策预测效力的消失。

4.2人格特征对各年龄段群体框架下决策偏差的影响

人格特征与框架下决策偏差的关系在青少年群体做决策时表现的较为突出。目标框架下有,为自己决策时,尽责性、神经质得分越高的决策者越容易出现决策偏差。风险决策框架下有,为朋友决策时,宜人性、开放性越强者,越容易出现决策偏差,除神经质部分外,该结论基本证实了假设二。

目标决策框架下,尽责性部分的结论证实了Levin等(2002),尽责的核心在于认真、严格自律,事实上,框架效应的出现依赖于决策者认真阅读决策情境,尽责之人恰好符合了这一条件,便更可能陷入有偏差的决策中了。但若决策者不仅认真阅读而且做到对所表述情境的深度加工,便会克服框架影响,做出理性决策。因此,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检验尽责性较高的决策者加工程度以证实该解释的正确性。神经质倾向较强者则往往情绪不稳定、容易陷入消极的情绪状态中,表现出框架效应(Levin,etal,2002;于会会,徐富明,黄宝珍,文桂婵,王岚,2012)。只是在本研究中,神经质对框架效应的正向预测作用却仅在目标框架决策中表现出来,风险决策中并未能发现。

风险决策框架下,为朋友决策时,宜人性、开放性越强者均表现出更显著的决策偏差,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Levin等(2002)、Levin和Hart(2003)及刘涵慧等(2008)的结论,也提示,只有在儿童、少年及青年群体而非中老年群体中,才会有宜人性、开放性对决策偏差的正向预测作用;不仅如此,预测作用还尤其体现在为自己亲人和朋友做决策时。这可能是因为,压力是促发决策出现偏差的重要因素,也许为亲朋做决策比为自己做决策压力更大。宜人性强者重视良好人际关系的保持,自然也会背负更多压力,带来决策偏差。此外,开放性高者思维灵活、敢为、易失控,他们在风险决策中表现出偏差也不足为奇。

最后,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是,大五人格特质的各个纬度对框架下决策的预测关系仅在青少年群体中得到体现。该结论基本证实了假设三。相反的,在中老年群体中,无论是决策还是决策偏差,人格特质的预测效力均十分有限。这可能因为:第一,中老年群体的决策通常相对更保守,容易带来地板效应;第二,中老年群体认知能力相对较差,对决策情境尤其是框架的设计领悟度相对较差,这也可能带来适用青少年群体规律的失效;第三,本研究风险决策情境社会背景过强,稳定就业(保守选择)对于生活经验丰富的中老年群体而言意义尤其重大,因此,原本较易展示出人格与决策间关系的风险决策情境被人为的模糊了。究竟哪一种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探索。尽管如此,本研究的结果仍然提示我们,该领域的研究多将关注焦点放在儿童、青少年群体,相对忽视老年群体的做法是有局限的,因为适用于青少年群体的规律也许在中老年群体中并不适用。5结论

目标情境下,宜人性、外倾性者可能因其灵活、信任等性格更容易听从建议,开放性者却可能因喜发散思维,不容易被说服。为亲朋的风险决策可能会因带来比为自己决策更大的压力,使人们更多做出保守决策,人格对亲友风险决策并无预测力;且框架效应出现的可能性增大,宜人性、开放性对决策偏差的作用在为亲友风险决策中表现出来。人格特征对决策及决策偏差的影响在青少年群体中突出,中老年群体不突出;这可能与中老年群体决策更保守以及认知能力较差有关。目标情境下,尽责性者决策偏差较多,是否是因其更认真地阅读所设定的情境所造成的尚需更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年龄
年龄歧视
《年龄》
算年龄
年龄的秘密
指点迷津
地球的年龄有多大
四兄弟的年龄
老年忠告:记住年龄与忘记年龄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