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若羌县卡南钼矿找矿标志及找矿前景分析

2014-04-21周晓颖伊永国张轶

新媒体研究 2014年4期

周晓颖+伊永国+张轶

摘 要 新疆若羌县卡南钼矿隶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塔里木板块之柴达木微板块南缘活动带中的祁曼塔格古生代复合沟弧带内,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上三叠统鄂拉山组(T3e)凝灰岩,在矿区东南部发现的二长花岗岩及斑状二长花岗岩中多见石英脉穿插,工作中所发现的辉钼矿化全部见于石英脉十分发育的花岗岩中,故初步认为本矿床成因类型为斑岩型或石英脉型钼矿床。

关键词 钼矿;石英脉;斑岩型

中图分类号:P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4-0169-02

本文针对新疆若羌县卡南钼矿的区域背景及矿区地质进行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对找矿前景进行初步分析。

1 区域地质背景分析

1.1 区域地质特征

卡南矿区位于塔里木板块之柴达木微板块南缘活动带中的祁曼塔格古生代复合沟弧带内。

据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卡南矿区所在的东昆仑陆块出露的地层包括古元古界、中-上元古界、上古生界、中生界及新生界,以中生界上三叠统分布面积最大。

1.2 区域构造特征

本区的总体构造线呈北西西向。受不同方向断裂构造的分割与控制,区域地层多呈断块状分布,褶皱构造不甚发育,因此,区内构造形迹以断裂及韧性剪切带为主。

1.3 岩浆岩

本区的侵入岩主要发育于祁漫塔格构造混杂岩带中,呈岩体或岩枝产出。区内的祁漫塔格造山带中零星分布有浅变质基性、超基性岩体,如库木俄乌拉孜辉长岩、橄辉岩残留体群。

1.4 矿产

矿区位于东昆仑(造山带)Fe-Pb-Zn-Cu-Co-Au-W-Sn-多金属-盐类成矿带(Pt;O;C;P;Q)祁曼塔格(VI-2-①复合沟弧带)W-Sn-Pb-Zn-Fe-Cu-多金属矿带,该带以钨、锡、铅、锌、铁、铜矿及多金属矿产为主,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远景很大的钨、锡矿带。钨、锡矿主要分布在白干湖地区,具有大型-超大型矿床远景,为与酸性花岗岩有关的矽卡岩型矿床。铅锌矿为火山岩型,主要有维宝、维东、青龙岭等矿床。此外,还有阿布拉斯铜金多金属矿、阿达滩铜多金属矿、蟠龙峰和阿尼亚拉铁多金属矿等。

2 区域地球物理化学特征

2.1 地球物理特征

矿区处于东昆仑北缘(巴颜喀拉山)重力梯级带西段转折区,区域上对应为库木库里盆地与柴达木盆地的过渡区,构造与岩浆活动较为频繁,导致重力场变化急聚,是有利的成矿部位。

矿区所处的东昆仑陆块卡尔塔阿拉南山岩浆带(弧),以北西西向负磁异常带为主体,梯度变化较大,局部夹ΔT零值区,该带向西被阿尔金变化正、负磁异常带所截,向东延入青海省境内,总体揭示了区域沉积建造水平分带的宏观磁场概貌。

2.2 地球化学特征

区域地球化学异常以铅、锌、银、钼的异常最为突出,铜异常次之。这些元素异常具异常面积大(最大的单元素异常上百平方千米)、元素含量高,具成群成带分布的特点。铅、锌、银、钼及铜异常呈带状展布,多种元素高含量点套合较好,往东南方向延伸至青海省境内,构成明显的铅锌多金属地球化学带。

3 矿区地质特征

3.1 地层

矿区由于地形切割较为强烈,地表坡积物覆盖较厚,主要出露地层以三叠系鄂拉山组为主。

上三叠统鄂拉山组(T3e):为本区出露的主要地层单元。基岩出露较差,地层产状为185°~190°∠65°~75°。该组由一套陆相中酸性、酸性火山岩和很少量碳酸盐组成,岩石类型比较复杂,以火山碎屑岩为主,伴有少量的碳酸盐岩。主要岩性有浅灰褐色晶屑岩屑凝灰岩,深灰色含角砾混合凝灰岩,工作区中南部见少量大理岩脉。

3.2 构造

矿区位于阿达滩南缘断裂,次级断裂位于卡尔塔阿拉南山的南、北坡一带,呈北西向展布。比较大的断裂有卡尔塔阿拉南山北坡断裂、阿尼亚拉克萨依断裂、卡尔塔阿拉南山主脊断裂,由于矿区坡积物覆盖面积大,厚度大,小的断裂构造不明显。但由物探解译成果推断该区存在着一组基本以向北倾的平行断裂。这些断裂构造的存在为后期热液的进一步运移提供了通道,对成矿十分有利。

3.3 岩浆岩

矿区出露的岩浆岩主要为中酸性侵入岩的景忍单元(T3πηγ)。主要分布在矿区北东部及西部大部分地区,基岩出露十分差,岩性主要为灰白色花岗岩、斑状二长花岗岩,次为灰绿色花岗闪长岩及少量暗灰绿色基性脉岩。

其中,灰白色花岗岩及斑状二长花岗岩中多见石英脉穿插,宽1 mm~30 mm不等,呈网脉状、条带状、不规则脉状。由于难以见到基岩,产状无法确定,但石英脉分布位置明显的集中于工作区中部山脊附近,且今年发现的辉钼矿化全部见于花岗闪长岩西侧石英脉十分发育的花岗岩中,故推断石英脉与辉钼矿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此外,灰白色花岗岩外围,即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接触部位普遍发育十分强烈的褐铁矿化、黄铁矿化,局部可见孔雀石化、黄铜矿化,推测两套岩体接触部位为找矿有利地段。

4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4.1 矿床成因

由于本矿区矿体与侵入岩体接触带有关,结合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初步认为本矿床成因类型为斑岩型或石英脉型钼矿床。

4.2 找矿标志

斑岩型钼矿(细脉浸染型钼矿):产于花岗岩及花岗斑岩体内部及其周围岩石中,矿化与硅化、钾化关系密切,以黄铁矿、辉钼矿、黄铜矿为主,矿体呈层状、似层状、筒状、巨大透镜状产出,品位偏低,伴生有铜、钨、银、铅等。钾硅化斑岩对斑岩钼矿的寻找极为重要。

脉状钼矿:产于各种岩石(侵入岩、喷出岩)的断裂带中,倾斜常陡,常见黄铁矿、辉钼矿,次为黄铜矿、磁黄铁矿等,矿体呈脉状、复脉状、扁豆状。

因此,岩体接触带及其围岩是寻找斑岩型钼矿的突破点。

5 矿床成矿基本规律及远景评价

5.1 矿床成矿基本规律

卡南矿区位于祁漫塔格构造岩浆带上,夹于北西-南东向阿达滩与阿尼亚拉两条区域大断裂之间,在岩体的接触带上形成了钼、铜、铅、锌矿产,受侵入岩接触带及岩性控制;北西-南东向大断裂为岩浆和成矿热液上升提供了通道,与其配套的次一级断裂、裂隙则是导矿、储矿的良好空间。

5.2 远景评价

卡南矿区位于东昆仑西段北坡、柴达木盆地西南缘,处于东昆仑陆块之卡尔塔阿拉南山岩浆带中东部,陆块以北为祁漫塔格早古生代构造混杂(岩)带上。

本次工作中在卡南矿区东南部发现的二长花岗岩及斑状二长花岗岩中多见石英脉穿插,宽0.5 cm~2 cm,钼矿多见于该岩体及边部的石英脉中。它们的存在对于寻找斑岩型钼矿床十分有利。

参考文献

[1]青海省地质调查院,2001年-2003年,J46C003001(库郎米其提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地质图说明书.

[2]新疆地矿局物化探大队,2004年-2005年,《新疆若羌县土窑洞一带1∶5万化探普查成果报告》.

[3]周晓颖,等.新疆若羌县阿达滩铜多金属矿普查报告[R].新疆地矿局物化探大队,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