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汪剑超:想推翻垃圾这座山

2014-04-21

当代工人(A版) 2014年20期
关键词:垃圾分类绿色

□特约记者范瑞鸣

世相掠影

汪剑超:想推翻垃圾这座山

Wang Jianchao:I Want to Overturn the Rubbish Mountain

□特约记者范瑞鸣

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往小了说,是对周围的亲人朋友有价值。往大点说,是对城市有价值,对社会有价值。

音乐回转的小巷,低矮整齐的建筑,宁静清新的环境,这里是成都水碾河南三街37号院,u37创意文化园区。汪剑超的办公地点就在其中。

园区内工作的大多是年轻人,有开咖啡厅的台湾人,也有培训美容美发的专业学校。这里以前是印刷厂,而这种将废弃工厂改为文化创意园区的做法,在成都比比皆是。

“选择在这里办公,感觉与我们的风格和理念极其相似。”汪剑超对这里的办公环境极其满意。聊天过程中他不断看向大办公区工作的年轻人:“我们都是因为同一个理想走到了一起,又因为同一个目标而奋斗在这里。”

自从2011年受朋友之邀加入绿色地球公司,汪剑超带领着团队用3年时间,将每日的垃圾分类变成成都市锦江区20万市民的生活习惯。如今,他们仍然在为自己的理想不断奋斗着。

辞职微软

大学时,汪剑超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高才生,后来在中科院软件研究所取得硕士学位。毕业后,他顺利进入微软中国公司工作。

5年时间内,他先后担任研发工程师和产品经理,“一心想改变世界,改变亿万人的生活”。不过,渐渐的汪剑超发现,在大公司里一个新点子从生发到实现,路径极长。几经斟酌,2010年他辞去这份报酬不菲的工作,与朋友开始自主创业。

一开始,汪剑超走的还是高端路线,他和朋友们打算做移动互联网的手机客户端。几人都是技术型理工男,虽然在研发方面有诸多优势,可对于如何获取用户、与人打交道、进行推广和运营,却一知半解。

不得已,几人决定各自发展,积累创业经验。“后来一个去了小米公司,现在是首席设计师。另一个进了金融行业,收入不错。而我,从北京跑到成都变成捡破烂的了!”汪剑超开玩笑地自嘲。

他的转型源自一次经历。汪剑超称还在微软工作时,有一次到美国总部的员工食堂吃饭。倒餐盘时他愣住了——面前竟有5个不同标识的垃圾桶。一位美国同事看出了他的疑惑,上前教他如何进行分类处理。这次经历让他意识到,国外的好环境与每个人的参与是分不开的。

回国后汪剑超反思,国内很多大城市每天都会产生上千吨的垃圾,如果从源头上进行垃圾分类,将有用的垃圾进行回收利用,不但能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创造出的商业利益也同样惊人。

就这样,这次异域见闻点燃了汪剑超对环保的兴趣,并让他最终义无反顾地走上绿色事业之路。

水滴终可石穿

创业之初的辛劳,没有亲历者是无法想象的,尤其是垃圾回收这个吃力不讨好的行当。

来自市民的质疑,是汪剑超和他的团队首先遇到的问题。“没有人愿意相信我们,他们觉得垃圾分类回收说起来很新鲜,但能够产生什么效果,大家是持怀疑态度的。”汪剑超说,甚至有人认为他们是打着环保的旗号从中牟利。

于是,每个周末,汪剑超都带着公司团队到大街小巷和社区里宣传垃圾分类的环保理念。发送传单、海报,登门一遍又一遍地讲解,过程异常繁琐。但汪剑超相信,这是一个水滴石穿的过程。“肯定有很多困难,但是只要坚持,早晚能够渗透进去。”

物业公司的态度,也让推广走得磕磕绊绊。因为需要在小区内进出,还要安放半米多高的可回收垃圾箱,有可能破坏园区绿化,一些物业公司难免不乐意。为此,汪剑超和团队没少做工作,困难时只得向社区和街道办求助协调。

逐渐的,大叔大妈们开始懂得,生活垃圾和厨余是要分开放的,而废电池和金属是可能产生毒害的,物业公司也由不合作变成了默许。绿色地球公司的行动也得到了官方认可,2011年成都市锦江区政府主动找上门,投入400万元购买其专业服务,并在后期逐年追加。“截止到今年7月,参与我们垃圾分类处理的小区已经有近百个,居民家庭超过6万户,20多万人。”汪剑超自豪地说。

其实,当初他放弃优渥的工作从北京来到成都,家人也不理解。汪剑超有股理科男的倔劲儿,“我告诉他们,我有自己的理想,而这个理想在僵化的环境下无法实现。”彼时,妻子给予他最大的支持。当时妻子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就职,工作非常稳定,但她毅然决定辞职,拖着身孕跟汪剑超到成都打拼,“她是我最感谢的人。”

跨界思维收废品

有了环保的认识,并不一定会转化为环保的行动。“一开始居民在理念上知道垃圾分类好,但却不知道该如何分类处理。”

汪剑超告诉记者,目前国内没有专门立法对垃圾分类进行约束,实践中只能通过潜移默化让分类成为居民的日常习惯。经过摸索和试探,汪剑超终于寻找到了一条带有自己鲜明特色的路——将移动互联网跨界垃圾分类,使二者完美融合。

汪剑超为公司量身打造了一套企业信息系统,在所有环节上,每一袋垃圾都能被有效跟踪。“依托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概念,去思考如何才能提供良好的体验,如何让用户来参与互动,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汪剑超笑言,“这就是互联网和垃圾分类的跨界。”

这话听着有些玄,其实是为垃圾分类配上了一个高科技“内核”:二维码身份证。在操作中,居民先免费注册成为绿色地球公司用户,学习详细的垃圾分类方法,然后领取分类垃圾袋和二维条形码。每个条形码对应一个家庭账户,就像是独一无二的身份证。

用户把家中产生的垃圾,分类收集到袋子里,贴上二维码后投放在社区里的专用垃圾回收箱。这之后,绿色地球的工人每天负责把垃圾袋收回到分拣厂,扫描二维码、称重。各种数据信息传到绿色地球公司后台,转换为积分进入用户的账户。而垃圾则被送往生产线,消毒后加工成新的产品。

积分有什么用?当然是兑换奖品。按照规定,每投放100克可回收的混合垃圾,可兑换1个积分,更细致的分类可以获取更高积分,而大约20积分就可兑换1元钱的日用品。每到周末,绿色地球公司的工作人员就会拉着一箱箱的奖品,到各小区里去发放。在汪剑超公司的公共办公区,记者看到不少可以用积分兑换的奖品,如洗手液、洗衣液等。据说,有些居民加入垃圾分类行列后,家里的日化用品都不用自己掏钱买了。

“毕竟我们无法强制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所以只有通过积分、回馈、赠品等方式将他们吸引进来,把一些持观望态度的住户也带入其中。”汪剑超说,这就是以奖励的方式促进居民养成环保意识。

当然,有些居民参与其中不是为了一块肥皂或一瓶洗衣液。汪剑超研究过用户心理,有很多居民乐于向家人或朋友“炫耀”,洗化用品是通过垃圾分类换来的,“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成就感。”

射手男的创新路

汪剑超的“捡破烂”事业并不是只在常态下进行。

2013年4月12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发生7.0级地震。震后,芦山县城布置了几百个临时救灾安置点,卫生管理偏离常态化,居民产生的垃圾量激增。汪剑超带着团队,第一时间赶到了灾区。

在杨家洼生产队,聚集了40多户灾民,一次性用品堆成了垃圾山,蝇虫盘旋、污水肆流。汪剑超和同事们逐个帐篷普及垃圾分类方法,两天后,每天早晨的垃圾分类便成了灾民们的早课。他们将有用垃圾仔细挑出,分类回收走。每天200多吨的垃圾减至60多吨,与灾前基本持平。

而在灾区外,成都市锦江区所有参与绿色地球公司垃圾分类的数万居民家庭,都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小积分,微慈善。您每捐出一个积分,成都绿色地球公司将为雅安灾区捐赠5分钱。”平日里兑换奖品的积分,此刻变成了奉献爱心的中介。

生为射手座,汪剑超身上有着强烈的射手座个性:好奇于所有新鲜事物,并敢于创新。他这样评价团队的工作,“其实我们这份工作,每一天都是创新。小到海报的设计,大到产品的研发,都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在采访过程中,不断有人拿着新设计的海报给他看。“我们每次都要做出不一样的东西,这样才能抓住居民的眼球,吸引大家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来。”

其实,早在2008年绿色地球公司成立之初,采用的是Excel表格登记,用比较原始的方式处理信息。当用户量增至1万户时,运作起来已经难以负荷。汪剑超加入后,引入企业信息系统,让工作效率实现了倍增。

按照设计,住户每到月底就会接到短信,告知本月垃圾分类的积分额度。微信和微博兴起后,汪剑超又引入了新媒体,让用户可以登录微信平台实现查阅。“现在很多家庭做分类的是老人,年轻人因为平时工作压力大,鲜有精力顾及。引入新媒体,也是为了带动年轻人的积极性。”

在某个周末的上午,当这位前微软工程师带着微博、微信在社区里讲解垃圾分类时,顿时吸引了诸多年轻人的注意力:“原来收个废品还可以玩这么多花样!”

希望下一代能看到蓝天

2012年11月26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卡达尔多哈如期举办,汪剑超应邀参会。

他这次赴会,得益于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的推荐。当时,有120多家环保企业申请参会,最终只有两家中选,绿色地球公司是西南地区的唯一代表。

收到邀请函后,汪剑超兴奋得一夜难眠。他制作了全英文幻灯片,在大会上进行讲述,让世界听到了成都和绿色地球公司的环保故事。

垃圾分类回收的价值,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废塑料可以重复回收利用10次以上,回收一吨废塑料相当于节约6吨石油。但废塑料与其他生活垃圾混合在一起,其分离费用可能会超过其回收经济价值。

2008年创办之初,绿色地球公司是国内首家实行垃圾分类的专业机构。到2012年底,国内其他城市开始陆续出现同类企业。对此汪剑超感到十分欣喜:“有更多人学你,说明这个事是靠谱的。如果只有你一个人做,而没人模仿,那说明这个事多半是行不通的。”

汪剑超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往小了说,是对周围的亲人朋友有价值。往大点说,是对城市有价值,对社会有价值。”他说,自己这代人经历了天空从蓝变灰的过程,希望下一代能看到天空从灰变蓝。

“让地球不再为垃圾所困,这是绿色地球的愿景,也是我心中的信念和梦想。”

责编/马征mz@lnddgr.cn

猜你喜欢

垃圾分类绿色
绿色低碳
垃圾去哪了
分类算一算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倒垃圾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