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困境及出路

2014-04-19黎晨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哲学理论哲学马克思主义

黎晨

(西北政法大学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甘肃 兰州 710063)

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困境及出路

黎晨

(西北政法大学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甘肃 兰州 71006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相关教育部门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对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促进其发展.然而,在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过程中,我国很多高校都不同程度的陷入了教学困境,面临着非常尴尬的局面,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尽快走出教学困境成为我们广大高校马克思哲学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对高校面临的马克思哲学教学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解决措施.

高校;马克思;哲学

1 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笔者基于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现状对某省某大学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的主要形式是调查问卷,在进行调查问卷的基础之上也进行了个别的访谈,在调查方法上采取的是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接受调查的人群在性别、专业、年级上也分布的相对均匀.调查结果如下:一共发放了500份调查问卷,收回了460份问卷,回收率为92%,其中的有效问卷为440份,无效问卷20份,有效回收率为88%;此次调查男女人数各班,500份问卷相对平均的分给了大一到大四的四个年级,并且涉及到了学院中的各个系,比例比较均衡;接受调查的人群,其中有270人来自城市,190人来自城镇,40人来自农村.

图1 调查样本中各个专业人数的所占比例

年级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调查样本比例 47% 26% 21% 6%

我们将调查问卷进行汇总,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在众多高校开展的学科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位于学生“最不喜欢上的课”的榜首位置,并且占据很高的比例,很多学生表示该课比较无聊、内容枯燥、不容易理解,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厌学情绪较为严重;调查样本中85%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理论性太强,教师讲述的内容与现实社会严重脱节,学生很难理解,更有甚者,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漠视会引起老师的消极情绪,老师们看到学生对自己的教学热情不高,便也不进行深入探究,在教学理论方面缺乏“厚度”,授课缺乏激情,在与学生的交流方式上也比较直接、简单,久而久之,就出现了恶性循环,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课渐渐走入绝境.那么,我们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应该如何解决目前的问题,使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尽快走出困境,真正的使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作用呢?

2 解析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处于困境的原因

通过上述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正处于困境之中,认真分析其原因至关重要,笔者认为,目前我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主要存下几点问题.

2.1 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各高校开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都是学习前苏联教育理论体系,这种旧的教育体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理论变成了教条、结论以便学生接受和记忆,这样一来,学生所接受的马克思主义的知识都是枯燥的书本内容和生硬的总结、归纳,不仅不利于激发其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还会在不知不觉中避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自身的难点,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被束之高阁,没有机会遇到现实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提出的难点问题,不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向广大学生展现出来.总的来说,教条式的教育不能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精华展现出来,学生也没有机会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究,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充满兴趣和好奇心,养成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习惯更是无从谈起,针对这种情况,我国的相关教育主管部门也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模式进行了改革,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旧教科书的理论体系并没有完全改善,学生对教师在课上提及的一些概念如:使用价值、运动规律、世界是物质的等内容还是较为模糊,对这样脱离生活实际的概念、大道理还是会觉得乏味、无趣,也体会不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巨大作用,依旧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是脱离现实世界的理论内容,不能清晰的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对生活的指导性,更不能很好的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使我们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成为“花架子”,这样一来,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课程引起了广大学生的强烈反感,甚至有些大学生对该课程形成了逆反心理,不仅如此,旧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模式也没有引起学生思考方式的革新,这就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目标的实现,不能使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魅力之花尽情绽放.

2.2 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

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是一门魅力十足且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如果大学生能够接受良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必然会非常有利于其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但是实际的教学情况却不容乐观,那么,我们广大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教师应该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魅力展现给同学们呢?笔者认为,当前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教学模式存在问题,急需解决.一直以来,我国在教学的过程中一直坚持“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不仅如此,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不适用等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总的来说就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教学模式存在问题,导致其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笔者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改变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教育模式,首先就要解决“教师主导”、“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的问题.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一直作为大学的公共基础课主要以教师讲授的形式进行,这种灌输式的方法在一定时期、一定环境下是有效的,但是不适合长期进行,否则会阻碍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展现自身的魅力.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总是讲究师道尊严,总是板着面孔,以一种真理的宣传者的姿态向学生讲解教科书的内容,偶尔也会在讲授理论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实例,但是基本都是为了证明理论正确性而提出的事例,并不能很好的培养大学生的思维和思考能力,这就导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多学生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知识死记硬背,在实例运用的过程中更多的也是生搬硬套,大学生的哲学思辨能力也就无从获得.

3 解析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困境的出路

3.1 创新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内容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其不断进步的动力,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也是如此,我国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之所以止步不前、陷入困境,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教学内容不够新颖,创新教学内容是大势所趋.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逐渐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开打了中国的大门,与世界接轨,三十余年来,我们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拼搏,不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与此同时,我党也在不断的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建设方法等进行反思,最终形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人们的意识和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认识也更加深刻和清晰,这一切变化都要求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教学内容的更新.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问题、矛盾都在不断的凸显出来,针对这种情况,在我们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观察学生思想的变化,高度关注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所面临问题及困惑,一定要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切实的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日常关心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如恋爱、就业、学习等问题,要让学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其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解决问题、消除疑惑.

3.2 创新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模式

笔者认为,要想从根本上创新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教学模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要努力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师的理论修养.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性较强,如果教师的理论修养不够,就很容易造成枯燥的课堂氛围,学生原本对马克思主义有很好的探索积极性,这样一来就会使学生兴趣索然,因此,高校的马克思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脱离课本,摆脱教科书的束缚,解放思想,理论结合实际,尽可能的列举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事例.其次,要使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都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因此,一定要归还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彻底颠覆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师模式,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课堂互动.最后就是要建立一个教师与学生平等、自由交流的平台.亦师亦友是最好的师生关系,寓教于乐是最好的课堂氛围,高校马克思教师一定要乐于与学生交流,交换想法,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平台,让学生在马克思课堂上擦出智慧的火花.

4 小结

通过上文论述可知,我国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教学正在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解决当前的教育困境成为我们广大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坚信,天道酬勤,在我们广大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国的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事业一定会蓬勃发展,为祖国培养出一批批栋梁之才.

〔1〕刘云涛,刘春玲.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问题[J].学理论,2012(06).

〔2〕周发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辩证分析[J].重庆与世界,2011(13).

〔3〕张兵.以哲学的方式问思哲学的教法——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方法探讨[J].学理论,2011(15).

B0-0;G41

A

1673-260X(2014)02-0215-02

猜你喜欢

哲学理论哲学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哲学理论价值
菱的哲学
哲学理论的使命与担当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柏格森生命哲学理论对语文教学智慧的启示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中国语言哲学的发展之路*——语言哲学理论建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