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止嗽散加味治疗喉源性咳嗽43例临床观察

2014-04-18方军沈翠干张小芹

江苏中医药 2014年9期
关键词:僵蚕风邪宣肺

方军 沈翠干 张小芹

(金湖县中医院,江苏金湖 211600)

止嗽散加味治疗喉源性咳嗽43例临床观察

方军 沈翠干 张小芹

(金湖县中医院,江苏金湖 211600)

目的:观察止嗽散加味治疗喉源性咳嗽疗效。方法: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给予止嗽散加味口服,对照组给予盐酸司他斯汀、咳必清、溴已新口服,治疗2周后观察并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结论:止嗽散加味治疗喉源性咳嗽疗效确切。

喉源性咳嗽 疏风散邪 利咽止痒 止嗽散

近2年来,我们采用疏风散邪、利咽止痒治法,方选止嗽散加味治疗喉源性咳嗽43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86例喉源性咳嗽患者,按门诊就诊时间先后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男23例,女20例;平均年龄40岁;平均病程3~12周。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平均年龄41岁;平均病程3~12周。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1、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中医耳鼻咽喉科学》[2]拟定。符合如下条件:(1)可有外感病史;(2)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咽痒及干咳、少痰,反复发作,甚至咳而作呕,部分患者可伴咽异物堵塞感等;(3)专科检查:咽喉部检查无明显异常或咽峡、声带可有轻度充血;(4)辅助检查:鼻咽镜检查鼻腔及咽喉部未见明显异常,排除鼻炎、鼻窦炎及鼻后滴漏等,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有时可见肺纹理增多增粗。

1.3 排除标准(1)妊娠或哺乳期妇女;(2)因急、慢性支气管炎及其他肺部疾病引起的咳嗽患者;(2)咽部囊肿、肿瘤患者;(3)鼻炎、鼻窦炎、鼻咽炎引起的鼻后滴漏患者;(4)正在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者其他药物可引起咳嗽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拟疏风散邪,利咽止痒。方选止嗽散加味:荆芥10g,桔梗10g,白前10g,紫菀10g,百部10g,陈皮10g,甘草10g。偏风寒伴咳嗽明显者加炙麻黄6g、杏仁10g;偏风热伴咽痛明显者加蝉蜕10g、木蝴蝶10g;以风邪偏胜伴咽痒明显者加防风10g、僵蚕10g、地龙10g;夹燥邪伴咽干明显者加天花粉10g、川贝10g。日1剂,取清水适量浸泡中药20min,煎汤去渣取液200mL,饭后温服,日2次。

2.2 对照组口服盐酸司他斯汀片(回音必集团抚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1082501)1mg,日2次;喷托维林片(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111092)25mg,日3次;溴已新片(浙江万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11230)16mg,日3次。

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服药期间忌烟、酒、辣及生冷食物。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2拟定。痊愈:咳嗽等咽部症状完全消失,专科检查咽部无充血;显效:咳嗽等咽部症状明显好转;有效:症状稍好转;无效:咽部症状无缓解。

3.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3.3 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4 讨论

喉源性咳嗽由干祖望教授于1989年在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教材《中医喉科讲义》中首次提出,临床上较为常见,以阵发性咽痒、干咳、少痰,反复发作为主要特征。病位在咽喉,咳的起点在声门以上,咽喉部检查可正常,或咽峡、声带可有轻度充血,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变应性咽炎。西医采用抗组胺制剂、化痰止咳等对症治疗,效果一般且有嗜睡等副作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

古代文献《证治汇补·八卷杂病·咳嗽门》中谈到“外感风寒,概应温散,不知久则传里,变为郁咳”,《医砭·咳嗽》“木火刑金而肺叶干皱则痒,痒则咳,此不必有痰,故名干咳”,与本证相类似。其发病机理为,风邪或异气侵袭于外,邪壅咽喉,不得外越,失于疏解,以致浮邪不泄,困于肺经,肺失宣肃上逆而致,故采用疏风散邪、利咽止痒治法,方选止嗽散加味。

止嗽散出自《医学心悟》。方中紫菀、百部为君,两味药苦,入肺经,其性温而不热,润而不寒,皆可止咳化痰;桔梗、白前味辛平,亦入肺经,桔梗味苦辛,善于开宣肺气,白前辛甘,长于降气化痰,两者协同,一宣一降,以复肺气之宣降,增强君药止咳化痰之力,为臣药;荆芥辛而微温,疏风解表利咽,以除在表之余邪,陈皮理气化痰,均为佐药;甘草缓急和中,调和诸药。偏风寒伴咳嗽明显者,加炙麻黄、苦杏仁,两者味苦,皆入肺经,炙麻黄外能发散风寒,内能开宣肺气,苦杏仁善于肃降肺气且兼有宣肺之功,为治咳喘之要药,两者合用共奏宣肺平喘之功,以利咽喉。偏风热伴咽痛明显者,加蝉蜕、木蝴蝶,两者皆为寒凉之品,质轻上浮,长于疏散肺经风热,清肺利咽。以风邪偏胜伴咽痒明显者,加防风、僵蚕、地龙,防风既能散肌表风邪,又能除经络留湿,僵蚕长于祛风,地龙长于息风,三药合用,共奏祛风利咽止痒之功。夹燥邪伴咽干明显者,加天花粉、川贝母,两者味甘苦,性微寒,皆能清热生津、润肺利咽。综观全方,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散寒不助热,解表不伤正。本研究表明,止嗽散加减治疗喉源性咳嗽的效果较好,明显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1]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熊大经,刘蓬.中医耳鼻咽喉科学.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65

编辑:韦杭吴宁

R256.110.5文献识别码A

1672-397X(2014)09-0033-02

方军(1980-),男,本科学历,主治中医师,中医耳鼻喉科专业。351952904@qq.com

2014-03-17

猜你喜欢

僵蚕风邪宣肺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three decoctions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o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related tolllike receptors-mediated inflammations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不同重量僵蚕总灰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风邪伤人速 避风如避箭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规模化养殖中降低僵蚕灰分含量的方法
僵蚕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的优化
宣肺止嗽合剂辅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风邪犯肺证患者
疏风宣肺止咳汤对CVA的疗效及对BHR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