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中的角色势能分析

2014-04-17邱光洪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势能教育者情境

邱光洪

(昭通学院 云南昭通 657000)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中的角色势能分析

邱光洪

(昭通学院 云南昭通 657000)

随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情境教学具有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了情境教学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相互的作用力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就我国高校目前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效果来看,情境教学方法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问题,如教育者在进行情境教学中在教学内容选择和内容设定上的势能不足、被教育者在定位过程中的选择、主体以及创造能力势能上的缺位等等。这些问题都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效率的提高,教育者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中的角色势能,明确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情境教学中的角色和地位,提高情境教学的整体方法。

思想政治教学;角色势能;情境教学

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情况的一般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方案由教师确定,通过设置特定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常是以现有的思想政治教学教材为基础,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获得自主探究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自我需求。本文就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势能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角色势能的基本概念和情境教学的意义,并针对思想政治教学双方的基本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总结,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一、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中的角色势能概念及意义

角色势能,也被称为“位能”,而“势能”这个词本来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专业词汇,而“位能”当中的“位”一般指的是对某种人或事物的定位,两者结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借由位置产生的能量,通过位置或者角色来汇聚、创造或者激发某种能力。一般来说,一个物质的势能是根据自身所处的空间位置而不断变化的,所以说一个物体产生的能量大小不仅和自身的条件有关,还和自身所处的位置有关,物体都是处于静止或者运动两种形态的,处于静止的势能是对能量的储藏,而处于运动的势能是对能量的释放。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的角色势能分析根据物理现象的原理,并借用了物理中“势能”的概念,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情境教学中角色势能分析法,通过这种方法有效地分析了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能量的相互作用。就情境教学过程中来说角色所处的位置能够创造较大的势能,这种角色势能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取决于双方位置的交替以及双方进行能量转换的条件,而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不是一个封闭的教学系统,这种情境教学的教育系统具有较高的开放性,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是一个信息从内部运行到外部,再由外部运行到内部的一个信息转移活动,所以教学双方的信息传送方向的变化也导致了双方角色的变化。从系统理论上来讲,在系统性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保持各种角色势能之间的动态平衡,如果不能保持这种平衡,就会导致事物本身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甚至会造成非常严重的不良影响。同时,随着时代的变化,时间上的变化也给位置变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模式,所以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者不仅要对教学系统进行时刻升级,确保内部系统和外部环境保持时刻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对角色进行更加明确的定位,确保能够从外界引进积极因素,保证高价值能量的释放,确保教学自身系统的教学活性和整体协调性。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无论是社会经济发展还是技术进步,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目前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而具有较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需要有更加先进的教学作为人才培养基础,注重发挥教育的全局性和先导性作用。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在新时期建立了教师在教学观念的过程中,以人为本。情境教学不仅是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学的教学目标,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和独立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并形成正确的人生和社会价值取向,这是现代思想政治教学的基本要求。

虽然我国的教育事业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教学方法也在面临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挑战,因此教学者需要通过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是为应试教育服务的教育,在教学形式上比较重视教学最终产生的结果,而忽略了整个教学的过程和教学中采用的方法,所有教学的目的都只是为了能够提高高校的整体学习水平,在学习内容的选择和教学形式的确定上,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十分被动,自身的自主学习性和主动创造性都受到了严重压迫。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和实际生活的严重脱节,这就导致了学生在情境教学中无法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不利于思想政治素养的形成。所以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中明确提出,要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学中过于呆板和机械训练的教学现状,提倡通过更加积极主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思想政治学习中来,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以及获取知识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思想政治情境教学的核心就是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促使学生在情境学习中产生比较浓厚的学习动机,这种学习动机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发挥自身学习潜力的基础,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上的情境教学主要是通过创设客观存在的情境来完成日常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法是从学生的日常教学生活根据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要求选取特定的内容进行情境创设,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情境教学中人作为最基本单位的感性认知因素,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表演中进行情感上的自我体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产生自身提升和自我反思的学习目的。通过这种灵活性较强的开放式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教条式说教,使得整个课程变得更加具有节奏性,从而在课堂起伏的节奏中增强信息的传授强度,增加单位时间内信息的传输量。同时这种情境教学模式非常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得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师生关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变得更为协调,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的感觉也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非常和谐的关系。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中的角色势能现状分析

就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情境教学的实践情况来看,始终受到了很多方面条件的影响,因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角色上的定位和对角色势能分析的不足导致了情境教学没能得到应有的效果。接下来本文分别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两个角度来分析情境教学中角色势能的基本现状:

(一)教育者的角色势能现状

从教育者的角色势能方面来看,首先是教育者在教育目标制定上的角色势能缺位。一般来说,思想政治教学实践在高校教学当中存在过于理想化的现象,很多高校将思想政治的教学目标设定在短时间内难以企及的共产主义理想上,这个层次的道德目标普遍高于目前所有现实的道德水准,这种过于理想化的道德目标的设定忽视了现实条件下学生的基本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层次性和阶段性,如果思想道德教学是一蹴而就的就不存在针对不同成长阶段所制定的思想政治教学目标体系,而且这种理想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忽略了被教育者自身的基本承受能力,这就导致了在情境教学当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认知和学习情感上缺乏内在的一致性,从而导致无法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其次,在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上来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是比较贫乏的。主要是因为在高校现实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中教育者对思想政治理论本身及现实问题的研究相背离,割裂了思想政治理论和现实生活,没有用思想政治理论来指导现实生活,从而使得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远离了现实生活。而思想政治情境教学内容本身也存在着内容重复和缺失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教学管理者在内容编排上的疏漏,导致了整个教学内容的无序性。

最后是在进行情境教学过程中的方法势能不足,各个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情境教学过程中因为各自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以及最终的教学效果评价都比较单一,这就导致了思想政治教学体系中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呈现了单一的线性关系,没有产生多维度的双向互动,甚至很多教育者将这种新型的情境教育模式又改变成为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将整个教学实践活动定义在了考试范围之内,这就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和高中、初中规定性政治学习内容划了等号,妨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也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情境教学模式的改进,使得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学到真正需要的思想政治理论。

(二)受教育者的角色势能现状

而从被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受教育者的角色势能存在的问题表现为这样几个方面,首先是受教育者的主体角色势能不足。被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主体角色势能体现在被教育者作为教学时间的主体所具有的主动性能量,人作为一种能够吸收能量和释放能量的理性存在,这种存在的意志是自由的,这种自由是每个人天生平等的一种权利,而每个人因为各自的条件不同导致了主体势能的强弱也不同,一个人只有因为自己意志的存在而不被其他自然物改变时才能体现自身的主体性。由此来看,自由的意志在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中学生虽然是教学实践的主体,自身的自由意志通常处于一种“服从”的能量收缩状态,这种被动的道德不是思想政治所要求的平等的道德,而在这种状态下因为受到的压力做出的思想道德承诺和各种看似合规的行为也是欠缺真实性的。而且在新时期高校受教育者也在逐步改变自己的学习观念,积极通过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架构和价值观对思想政治教学实践进行重新的定义,通过这种定义还能够有效地将自己的想法反馈给教育者,以这种双向交互式情境教学方法能够促进教学者对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目标的制定进行及时准确的改进,使之能够符合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需求。除此之外,当今社会的信息开放程度较高,所以在虚拟空间领域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是平等的,通过这种更加平等的平台能够有效地促进情境教学的顺利开展,被教育者可以利用这个渠道获取各种有效信息,对同一个思想政治观点进行多元化的评判和思考。但是很多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没能对学生进行信息开放,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在各种信息的平等性和互动性,最终影响受教育者的整体动能发挥,使得他们没能在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中释放出最大的能量。

其次是角色势能不足,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情境实践中高校学生并不是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内容进行全盘否定或者全盘肯定,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知识结构有选择性地选取一些知识和相关理论,并且将这些理论融入到日常学习中,在日复一日的锻炼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能力。因为信息时代的便利性,导致了很多高校学生能够在收到较小限制的条件下同时接受很多不同种思想,这很好地解释了恩格斯所谓的“人性至上”的角色势能。“人性至上”这一观点充分肯定了人作为客观存在的思维能动性,根据人思维的稳定性来看,意识是具有一定能动性的,这种能动性可以理解为人作为声中中的各种角色,这种精神或者想法都是“角色势能”。人们对于意识来说都有着非常深的认可。然而大学生对于现实思想和对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是能够表现的盲目、被动地节后或者抵制都是对现行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体制的抨击,体现了角色势能选择上的欠缺。

最后是角色势能创造上的贫乏,角色势能的创造指的是受教育者在接受情境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根据这些素养来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道德习惯,从整体上推动全社会的进步。俄国伟大革命家列宁曾经说过:“人的意识不仅仅是用来反映世界的,更是来创造和改变世界的。”虽然人作为客观存在不能脱离自身所在的社会环境,但是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始终会制约着人的潜意识,而这种制约从根本上来讲给了人们进行创造的边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也是对世界观和人生观不断构建的工作,在每次知识结构更新和理论诠释中,总有很多内容包含在内,而在这个过度过程中虽然形成了很多新的结构,但是目前高校大学生并没有主动地创造情境中适当的角色,所以在进行知识体系构建和提升思想政治素养上都十分欠缺。

三、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中角色势能的建议

(一)教育者要实现情境教学实践的角色转换,明确自身的教学义务

首先,教育者在情境教学角色定位时,要认识到自身作为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对高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建立和引导都负有非常重要的责任。因此在进行思想导向教学的工作过程中,就要对自身的角色势能选择进行充分的考虑。因为自身的角色定位不仅仅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和课堂的教学效果,更会影响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形成,甚至还会对学生的认识观产生深远的影响。而思想政治教学实践的工作者在情境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定位最主要就在于自己的角色选择是否向学生传递了学生可以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的能量。教学工作者的责任不仅要对学校和高校大学生负责,更要对国家和社会负责,履行好作为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理念、内容、教学方式和途径上都要符合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和普遍的情况。伟大的教育学家雅斯贝尔斯也曾提出过有关教育的相关言论,“所谓教育,不过是人与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因此,在思想政治情境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学者不仅要尊重教学本身,更要尊重被教育的主体,尊重这些主题的自由性,认识到高校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学的对象在思想政治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自主性构建,而不是依靠学校教育者的强行灌输。教育家泰普斯特指出:“让孩子们在资讯的世界里乱闯,并不一定是他们学习的最佳方法。教育者应该成为领航者作为学生学习时的重要指导和支持”。也就是说,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中要充分尊重被教育对象的主体自由性,善于通过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的参与和探究来实现引导。另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淡化自己在知识、阅历和地位上的优越感,“将自己定位于与受教育者平等的学习参与者、合作者、服务者,虚心倾听对方对沟通信息的理解,耐心细致地引导分析”。在信息时代,“随着个体主体意识的强大,其自主选择意识和能力的增强,使政治型德育面临严峻挑战。‘你说我听,你打我通’的政治宣传式的德育将越来越失去市场”。在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中,教育者树立与教育对象的平等理念是其基本的角色要求。

其次,在思想政治情境教学中要对角色要求进行深入的分析,思想家恩格斯曾经指出:“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所以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中不仅要将既定的教学内容以对外传输的模式教给学生,更要通过自身的表现,以自身为核心与周围的环境相互接触和作用,从时代性的状况去反思人类的存在,使理论真正成为自己时代的精神精华。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时刻保证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先进性,确保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能够被及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作为愿望和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本真的生命欲求,是一种对终极性存在的渴求或关怀,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应以其自身的理论魅力使受教育者形成并达到一种高举远慕的心态、慎思明辨的理性、体会真切的情感、执着专著的意志、洒脱通达的境界。因此,教育者必须具有深厚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全面系统地把握学科知识点,不断优化自己的智能结构,根据学科特点,全面认识和了解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深入研究相关理论问题,以逻辑、理性的力量进行深刻的理论论证,使思想政治理论内容的讲解真正让大学生心悦诚服,从而“人脑、入心”。

最后,在教育方法层面的角色要求。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情境教学实践中要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单向输入教学方法,要在情境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中充分了解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的思想动态,并且要以更加多样的方式去感受学生的内心体验,而且对于学生的多样化也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使用普遍性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有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同时根据自己的教学方式和特长形成具有自我特点的教学方法。除此之外,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时还要对大学生当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引导,根据大学生当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制定制能够通过思想政治教学方法解决的相应心理治疗方案,以此为基础对大学生产生的心理偏差进行及时的纠正,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提高高校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确保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明晰受教育者的角色定位与角色责任

对于被教育者来说首先要充分了解当代高校大学生的角色特点。在我国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自由原则、竞争原则和高校毕业生分配的双向选择现实,使大学生的角色定位由指定角色转变为自选角色。大学生角色变化的事实决定其在角色扮演中要明确意识到其角色责任的变化。

其次针对受教育者要明确自身的角色责任,严格把握政治性原则。时代特点要求作为跨世纪人才的大学生学会在国际大环境中对自己的政治角色进行定位,这一代大学生将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存亡,坚定的政治信念,崇高的政治理想是其政治角色责任。政治上出现偏差,整个道德体系就改变了前提和基础。事业性原则。大学生承载着较高的社会期望,他们的敬业精神,扮演他们应该担任的角色的态度和能力,事业心、社会责任感、荣誉感是考察其事业角色定位的重要内容,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其事业角色责任。人格性原则。远大的人生追求是其人格角色责任。大学生是社会道德的范导主体,他们的行为影响着社会的道德风尚。人格角色责任最现实的内容是他们顺应和超越市场经济影响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自决能力。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因为大学生的政治、事业、人格的角色特殊性决定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中的角色责任,这就决定了高校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的角色势能,因此高校大学生在自觉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势能、选择势能、创造势能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的能动作用,对教育信息的反映、建构、选择以及与教育者之间互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搞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教育者的责任,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中受教育者的角色义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工作,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者的巨大精力投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是为了实现德育现代化教育的需要和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需要。所以不仅要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更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从根本上提高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效率。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整体环境不稳定,在制度上不健全同时在教育方法上也存在失当等诸多问题。所以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就要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作用,教育主体也应该正视目前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只有积正确处理好高校思想政治情境教学的角色势能之间的关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才能为我国提供全方位综合素质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1][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86.

[2][法]帕斯卡尔.思想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157—158.

[3]张澍军.德育哲学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03.

[4]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228.

[5][瑞士]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6,20.

The ro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ituation of potential energy in the new period

Qiu Guang-hong
(Institute of Zhaotong, Zhaotong Yunnan, 657000, China)

Sweeping a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the situa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has the very good teaching effect, the teaching method is mainly through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both educators and those being educated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use force each other to produce good teaching effect of a way of teaching. But as far as the pres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effect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has very many problems, such as educators in situational teaching on the choice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the content setting of potential energy shortage, educators in the localization process selection, main body and the lack of creativity on the potential energy, and so on. All these problems hinde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fficienc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the educators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otential energy, clear the educators and those being educated situation the role and status of teaching, improve the overall situation teaching metho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role; potential energy; situational teaching

G641

A

1000-9795(2014)010-000047-04

[责任编辑: 鲍 雨]

邱光洪(1971—),男,汉族,副教授,云南威信人,昭通学院老师,国家司法鉴定人,长期从事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势能教育者情境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不同情境中的水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动能和势能”知识巩固
“动能和势能”随堂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动能势能巧辨析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