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介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及挑战

2014-04-17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教育者媒介时代

曹 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杨凌 712100)

新媒介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及挑战

曹 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杨凌 712100)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整个社会已经进入新媒介时代。新媒介环境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新媒介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快速传播等特点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努力探究新媒介时代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新方法,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新媒介;机遇和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近些年,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手段和沟通媒介迅猛发展,依托于网络、数字、移动通信技术的新媒体正以强势姿态进入社会生活中,在大学生群体中发展的尤为迅速。新媒介的介入也成为新时代校园的最显著特征。新媒介时代的校园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价值取向等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这也给大学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巨大的冲击。全面分析新媒介作用于思想教育工作的影响,探索新媒介时代的思想教育新方法、新途径是现今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新媒介的特点及与传统媒介的区别

新媒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具有不断更新变迁的特点,即指相对于书信、电话、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其新表现在传播技术的“新”,如互联网技术,表现形式的“新”,如电子杂志。新媒介具有信息内容包罗万象、信息来源广泛分散、信息表现形式多样化、信息发布及时性和信息更新快速性等特点。以网络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介使我们身边的媒介环境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这种新形态下的媒介环境具有便捷、快速、开放、多元化,全球化的鲜明特点。

传统媒介是单向线性的信息传播方式,而新媒介则是双向互动的传播模式。新媒介的特点、与传统媒介的区别和传统思想教育模式碰撞后,产生的奇妙反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挑战与机遇并存。

二、新媒介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1.新媒介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世界观

在新媒介时代下,各种来源的信息铺天盖地而来,不乏个别不良信息见缝插针地侵入,如一些虚假低俗、反动蛊惑、暴力色情等不健康的信息,在技术的掩护和利益的驱使下,广泛传播,造成媒介环境的污染。而对于社会阅历较少、辨别庞杂信息能力较弱、世界观趋于成熟的大学生,极易被此类信息侵蚀污染,沉溺于虚幻的网络世界中,思想和世界观逐步迈向歧途,甚至人格扭曲,道德沦丧,走上犯罪的道路。

2.新媒介改变着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

新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观点前卫新颖,符合当代大学生选择信息的个性化标准。而部分大学生过度沉迷于新媒介的世界中,成为“低头族、手机族”,将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其中,荒废了学业,也不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逐渐丧失了与人面对面交流沟通的能力。他们终日在宿舍专注于网络世界,日复一日,逐渐被边缘化,缺少现实的人际关系,随之而来的是心理问题的产生、性格日趋偏执和人生观的消极化。

在新媒介传播的信息中,充盈着全球各异的文化,各种价值观念和多样的生活方式等,他们在不断的相互碰撞、融合,甚至相互冲突。尤其是一些偏离主流意识形态的观念,看似新潮创新,但其中的真实意图隐藏很深,甚至有一定的危险性。媒介素养较低的大学生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新媒介环境,还不能够从容应对,对错误、欺骗性信息的判断力不足,部分大学生失去了对自身民族传统文化的定位,严重影响正确价值观的建立。

3.新媒介时代影响着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中,教育者具备一定的“信息优势”和话语权,起着主导作用,能够获得学生的尊重和肯定,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而新媒介的丰富性、快捷性和多元化对传统思想教育有着较大的冲击力。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认同感使得他们能够通过新媒体迅速得到更加开放、多元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而教育者逐渐丧失了优势地位。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对教育者及传统思想教育的依赖性和信任度减弱,新媒介时代中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受到很大挑战。

三、新媒介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传统思想教育要求时间地点固定,讲究教育的统一性和同步性,教育形式比较单一,这使得被教育者思想和行为受到约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和逆反心理。而在新媒介时代下,E-mail、QQ、MSN、博客、飞信、微博、微信等新技术手段的相继问世,使得双方交往的形式更加随意自由、灵活多样,可以实时同步或非实时同步、单向或双向交流等。思想政治教育完全可以利用新媒介的优势,缩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空间和心理距离,使其可以更加亲切自然、深入细致地交流。新媒介传播环境中,淡化了信息发布者和接受者的界限,任何人都可以发布自己的见解、观点或参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讨论。再这样环境的引导下,活力四射的大学生会主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念等思维信息,主体意识增强,这有利于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利用新媒介时代信息交流的快速性,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时效性。新媒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等特点很容吸引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并对其产生重要影响。将传统思想教育模式与新媒介相融合,优势互补,势必会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感染力。

四、新媒介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

1.积极搭建以新媒介为载体的思想教育平台

积极建立以博客、QQ、MSN、BBS、飞信、微博、微信、网络社区等为代表的新媒介交流平台。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关心的社会热点话题和当下流行的观点理念进行整理过滤,实时发布,吸引学生群体或个人。秉承贴近学生、服务成长、育人成才的理念,传播“正能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弘扬社会正气,加强思想文化内涵建设,形成全方位的“思想营养”教育。

2.建立一支新媒介时代的专业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新媒介时代的海量信息中,不良信息占有一定的份额。这些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道德规范。所以必须建立一支适应时代要求、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这要求教育者要深入了解新媒介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加强理论研究,提升媒介素养,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3.努力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指一个人利用媒介资源的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作为新媒介的使用者,大学生对庞杂信息的辨识能力较弱,媒介素养较低。相比与西方国家,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相对薄弱,全国只有几所重点高校开设媒介素养教育相关课程,而选此类课程的大多是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所以,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迫在眉睫。

综上所述,在新媒介时代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有效利用新媒介的特点和其积极的影响,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巧妙融合传统教育模式和新媒介,增强思想教育的感染力;加强新媒介环境中教育者的专业化和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努力拓宽新媒介环境下的教育发展思路,使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理想的状态。

[1]徐振祥.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

[2]聂竹明.论媒介素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东南传播,2010(7).

[3]王勇.论新媒介环境下的政府公共传播[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4]崔丽娟,刘玉林.互联网对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3.

[5]谭春萍.大众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引导[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1(3).

[6](美)詹姆斯·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M].丁未,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7]马祥甸.基于新媒介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6-9.

Under the new media era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s facing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Cao Shan
(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China)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ociety has entered the new era of media. New media environ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changing so much. New media rich contents, various forms, rapid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opportun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also brought serious challen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s must face these problems, efforts to expl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new media era, a new method of work, open up a new wa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w media;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college student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641

A

1000-9795(2014)010-000040-02

[责任编辑: 鲍 雨]

曹 姗(1990-),女,河北唐山人,本科,现工作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为教育部和陕西省2014年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蜂巢教室: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模式研究》阶段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教育者媒介时代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