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图腾之浅析

2014-04-17贾薛飞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图腾中华民族文化

贾薛飞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山西长治 046011)

龙图腾之浅析

贾薛飞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山西长治 046011)

图腾是民族的象征。几千年来,龙图腾一直是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旗帜,具有极强的凝聚力。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龙图腾的内涵赋予了新解。本文试从图腾的定义和渊源入手,对中华民族的龙图腾进行阐述,对龙文化提出自己的粗浅认识。

图腾;龙;民族文化

自古以来,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图腾,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象征。图腾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寄托。中华民族的先祖以龙为自己的崇拜对象,并相传至今。“龙”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成为华夏儿女的自豪,不论身在何方,都会牢记自己是“龙”的传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尤其21世纪以来,龙图腾引起一些学者的反思和新的评品,可谓众说纷纭。一些学者支持传统龙文化的同时,对龙图腾和龙文化提出质疑。在我看来,龙图腾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象征,它所蕴涵的进步精神值得沿袭,但龙图腾是人为拟定的崇拜偶像,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观点和滞后理念。作为新时代的龙的传人,既应当继承龙的精神也应当看到传统龙文化存在的问题,给中华民族的龙文化赋予新的意义。为此,笔者试图从什么是图腾、人类历史赋予图腾的意义、中华民族几千来何以把龙作为图腾等方面入手,谈一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图腾的起源及意义

图腾一词源出印第安语,“totem”意为“他的家族”、“标志”。1903年,我国清代学者严复译英国学者甄克思的《社会通诠》一书时,首次把“to⁃tem”一词译为“图腾”。图腾就是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我国权威人士对图腾的定义是:原始社会的人认为每个氏族都和某种自然物(多为动物)有血缘关系,此物即被尊奉为该氏族的图腾。①

图腾被视为氏族的保护者和标志,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宗教现象,包括宗教、民俗、法律、文学艺术、婚姻等。远古时代,处在蒙昧状态的人类,对许多自然现象既不能认识和解释,又无从掌握和控制,于是认为存在某种高于人之上的能够主宰万物的偶像,并把自己的希求、期望寄托在它的身上。这种偶像,根据群体生活环境的不同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某种动物或植物,如熊、虎、鹰、鹿或巨树、瑞草;也可以是某类自然现象,如雷鸣、闪电、云霓、风雨、火焰或日月星辰。不同的群体、部落认为某种东西和自己有着特殊的、甚至是神秘的关系,而且这种东西特别偏袒、佑护自己,能够替自己消灾降福。于是,奉为神灵甚至祖先,以它的形象作为自己族群的标志或象征。可以说,图腾文化是人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出来的,是人希望和寄托的载体,它的出现是单纯的,并未包涵过多的精神象征,如今图腾被赋予的多种含义是人在历史沿革、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解释某种图腾的意义人为增加的。图腾文化在具有传统意义的同时,应该随时代发展逐渐变化更新,所象征的某个民族精神才能与时俱进,图腾文化的意义也才能得到更好发挥。

二、中华民族龙图腾的历史缘由

关于将龙作为中华民族图腾的说法有许多。一种为“融合说”。这种学说认为,远古时期,生产力仅仅停留在逐水而居。浅耕时代的黄河流域,大致生活着大大小小几十个原始部落,其中势力比较大的主要有炎黄部落。各个部落都有自己不同的图腾。黄帝战胜炎帝一统华夏族,为巩固自身的“天子”地位,客观上必须统一图腾。于是采取折衷的办法,将主要部落的图腾加以揉合通融,形成了中华民族图腾龙的雏形,以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主要是:黄帝部落的熊或云的特点,龙可以腾云驾雾;炎帝部落的牛或火,龙有牛耳,可以喷火;共工氏的水,龙可以主载水;三苗的蛇,龙有蛇的鳞片,尾巴,龙可以生九子,表示繁衍;同时还融合了其它部落的鹰、猪、鹿等特征,最终形成了具有多种动物象征的龙。中华民族图腾龙的由来是在黄帝一统中原后博采各部图腾之特长确定的,以蛇为主体,以鱼鳞为龙鳞,以鱼尾为龙尾,以狮头为龙头,以鹿角为龙角,以鹰爪为龙爪。后经历代沿续,并赋予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龙”的意义,成为中华民族的图腾。

另一种学说为“伏羲女娲”说。这种学说认为被称为“龙师”的人文始祖伏羲氏出生在雷雨之时,是雷神的儿子。而闪电为龙之形,雷声为龙之音,雷神的儿子就是龙。以炼石补天、抟黄土造人、始创嫁娶等功绩而著名的女娲氏,也是一条龙,一条女龙。古人言女娲氏“蛇身人首”,“伏羲鳞身,女娲蛇躯”。蛇是龙的模特,龙是蛇的升华。说女娲“蛇身”、“蛇形”,也就等于说女娲“龙身”、“龙形”。“伏羲龙身,女娲蛇躯”的故事是:相传一个漆黑的夜晚,突如其来的洪水,湮灭了整个世界。伏羲女娲兄妹赤脚跑到高高的昆仑山巅,才幸免于难。为了人类不致绝种,兄妹成婚,遂繁衍了中华民族。所以中华民族的世世代代就成了龙的传人。

综合了许多动物形象,整合了许多动物的优点,具有驼的坚忍、鹿的温柔、兔的机警、蛇的凶狠等,几乎无所不能,能够腾云驾雾、上天入地、播云降雨。龙形象的整和表现出人们寄予的希望和渴望得到的保护。因为龙是一种虚拟的动物,所以它真正的来源并不能完全被历史科学验证,龙图腾就映着许多神话传说在中华大地上久久流传,龙成了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开端的象征。自三皇五帝开始,中国人把龙奉为神明,自称为龙的传人。封建社会,龙成为皇室帝王的象征,统治阶级把龙异化为专宠,利用中国人对龙的崇拜作为自己江山统治的集权手段。但老百姓也喜欢龙,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龙和龙文化:赛龙舟、耍龙灯、舞龙狮、集龙票;洛阳有龙门,开封有龙亭;俗语中有“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等;成语典故中有龙马精神、龙飞凤舞、龙凤呈祥、龙骧虎步、龙争虎斗、龙吟虎啸、龙肝凤髓、龙驹凤雏、龙眉凤目、龙盘虎踞、龙章凤姿、龙腾虎跃、龙潭虎穴等。既古老又年轻的龙文化就这样一直在中华大地上沿袭。

三、对龙文化争议的分析

龙文化吸引了众多学者,他们怀着寻根的思想对龙图腾进行思考和研究。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关于龙图腾文化的讨论和反思可谓众说纷纭。

有专家认为“中国龙”标志易遭西方曲解,建议不再以龙作为中国形象标志。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教授领衔建议不再以龙作为中国形象标志。他们认为“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容易使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②这种观点受到了许多中国人的强烈驳斥。大家认为,不能因为适应西方人就更改自己民族的图腾,而应该加大龙图腾的释义宣传。也有人主张将中华民族的图腾改为熊猫。如某电视台《头脑风暴》主持人、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建议以熊猫作为中国的标志。其实,对龙本身具有的皇权和霸气特质,以及龙不是属于全民的而是属于皇家专有的,不适合代表中华民族等质疑,古来就有。早在2300年前,屈原在《天问》一诗中就曾对“龙”这个神物提出过怀疑。

这些争议至少告诉我们在一味遵从龙文化的同时,也要对龙文化进行深刻的了解和思考。

在我看来,“龙”文化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否认龙的传人,彻底改变龙文化是不可能被中国人所认可的,对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的遗弃也是不妥当的。然而,龙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所含有的民族精神和中国形象是人所赋予的,并不是这个接近虚幻的动物身上所固有的。人赋予它吉祥、积极、进取等意义,使它成为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精神的象征,最终让龙的精神深受中国人的喜爱。一方面“龙”的确一度与中国封建帝王相联系。“龙种”、“龙颜”的专制统治词汇使得龙的形象增添了几分凶恶和残暴,对作为象征帝王的龙的膜拜极有可能导致对凶残的恶化乃至认同。另一方面,对更多的人来说,龙是一种虚拟的动物,不是个现实的对象,它的属性和特质众说纷纭,甚至可以供人任意解释。崇拜一个空洞、虚拟对象,在现代科技发达的社会却有遗憾。此外,龙的形象设计也应当更加柔和、善良,在勇敢、奋起的形象中不妨增添和谐、友好的因子,让龙的形象在代表中华民族积极进取的精神的同时又表现出中国人的和谐与友善。

注释:

①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第1318页

②《新闻晨报》,2006年12月4日

[1]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马晓京.图腾柱文化象征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3]刘毓庆.图腾神话与中国传统人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杨俊峰.图腾崇拜文化[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1.

A Brief Analysisof the Totem of Dragon

JIA Xue-fei
(Shanxi Institute of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Changzhi,Shanxi046011,China)

A totem is the symbol of a nation.For thousands years,the Totem of Dragons has always been the united and striving flag of the Chinese nation,and it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powerful action in China. With the changing times,however,the Chinese people are giving the new comprehension to the Totem of Drag⁃on.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finitions and origins of the totem aswell as the Totem of Dragon,this paper tries tomake the exposition about the Totem of Dragon of the Chinese nation,and then propose the understanding on the culture of the dragon.

totem;dragon;the national culture

G03

A

1674-5078(2014)05-0090-03

10.3969/j.issn.1674-5078.2014.05.027

2014-05-25

贾薛飞(1982-),女,山西长治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猜你喜欢

图腾中华民族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这条比较傻》等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再来一瓶
关注食品安全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