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快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思考

2014-04-17曹京生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诚信内涵个性化

曹京生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江苏南通 226010)

关于加快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思考

曹京生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江苏南通 226010)

为加快高职教育内涵式建设,实现高职教育从“技能本位”到“人格本位”的跨越,文章提出了高职教育必须以诚信为本,实现个性化管理的思路,给出了具有“宽基础,活模块”的现代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对当前高职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高职教育;内涵建设;个性化管理;高职课程体系

0 引言

纵观中国教育发展历史,高职教育历史相对短暂,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院校,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以来,中国高职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过程,高等职业教育不但形成自身的体系框架,而且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占据了高等教育半壁江山,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1]在看到高职教育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高职教育存在问题也不容忽视,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高职规模扩张与内涵建设不同步,导致高职教育质量不能同步提升甚至出现下滑现象,这不能不引起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深思,因此探索加快高职教育内涵建设可谓是当务之急。

1 高职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必然的选择

20世纪80年代,高职教育以规模扩张为基础的外延式发展开始起步,历经三十多年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数量和招生规模增长都趋向平缓。但最近几年发生的许多现象足以引起我们深思:首先,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生源总数不增反减,高职院校从不担心招不到学生到这几年招生生源大战,各高职院校招生工作力度逐年加码,而与之对应的是新生质量下滑、报到率不断降低;其次,从在校生学习情况看,虽然我们在课程建设上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学生的学习热情总体不断下降,直接导致高职教育质量逐年下滑;再次,从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看,高职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也逐年加大,从过去的供不应求转变成供需平衡,甚至发展到有些高职毕业生找不到自己的岗位,而企业又招不到需要的人才,近年来国家推动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无疑将使高职的形势更加严峻。这一切都表明高职院校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思路,要想站稳脚跟并继续发展,就必须要选择加强加快内涵建设,把从注重规模数量扩张的外延式发展转向注重质量效益提高的内涵式发展,否则高职教育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

2 诚信是加快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保证

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诚信一直向世人展示着撼人心魄的力量。人无诚信不立,家无诚信不和,企业无诚信就好比将高楼建在沙滩上,社会失去诚信必然乱象环生。近年来,黑心棉、民工米、毒奶粉、瘦肉精等事件不正好说明失去诚信问题的严重性吗?高职教育同样存在诚信严重缺失的问题,就以每年学生的毕业论文为例,很多论文水平可以和任何一所本科院校相媲美,但究竟有多少是学生自己完成的?

在中国文化中,诚信作为做人之根本,人若失去根本又何谈做人?一个人只有做到真诚,才能让自己的力量发自内心,则没有什么艰难险阻不能克服,所谓“精诚所至,玉石为开”。高职教育内涵建设难度可能要比外延式发展大得多,而其核心是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人,离开了诚信高职教育内涵建设根本无从谈起。

加快高职教育内涵建设是当务之急,诚信问题是高职教育不可避免的难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构建一个诚信社会,人人讲诚信,决非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诚信社会的建立,只能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此借用老子的一句教诲:“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可以对我们面临的诚信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考,老子此话的含意是:诚信的人我们用诚信对待他,没有诚信的人,我们也用诚信对待他,这样才是最高的诚信。关于社会的诚信问题,一个普遍的心态就是只希望别人做到诚信,尤其是对自己要诚信,却没有注意到诚信必需从我们自身作起,自己缺乏诚信,就是面对一个诚实的人,你也往往产生怀疑。为什么没有诚信的人,我们也用诚信对待他呢?这是为了自己能成为一个真正诚信的人,也是为了人人讲诚信。试想如果对没有诚信的人,我们不用诚信对待他,自己岂不丧失了诚信?那又怎样实现人人讲诚信?因此,只有人人讲诚信,高职教育内涵建设才有保证。

3 个性化管理是加快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关键

现代管理科学认为,管理有三个层次:一是规范化;二是精细化;三是个性化。院校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科学的管理机制和手段最大化地激活人力资本,从而把成效落实到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上。[2]高职教育面临的群体具有复杂多样性,加上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对高职专任教师“双师素质”能力要求等,决定了高职教育内涵建设必须实施个性化管理。个性化管理不仅是对学校的教职工,更是针对学校的广大学生。个性化管理是相对一般化、教条化的管理,转而采用根据管理对象的生理、心理、素质和各自情况的不同特点进行科学管理,某种程度上讲,个性化管理就是一种因人、因事、因地、因时而进行的独特管理方式。个性化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施要法制第一,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把做人放在教育的首位,从“技能本位”到“人格本位”的转变是时代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3]

首先高职教育面临的群体复杂多样性决定了对高职学生的管理必须是个性化管理。现在高职招收的学员不但是应届高中毕业生,还有许多职业高中生和中专、中技生等等,不仅生源多变,生源地千差万别,即使同样的地区,学生个体之间也有很大不同。要想把这些学员培养成才,很难想象用简单统一的管理教学模式可以取得好的成效,唯一的办法就是因材施教,实使个性化教育,必须要根据他们特有的学历、性格内型、社会经历、人生需求等学会用特定的方法来培训他们,使其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和岗位上出类拔萃。

其次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和对高职专任教师“双师素质”能力要求也决定了高职院校的管理必须实行个性化管理。高职教育当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以应用技术操作为重点,关注前沿性技术的最新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教学内容,而教育效果又因师资力量的不同而差别很大。职业教育除了涉及结构化、系统化的显性知识,还包含大量具有个体性、缄默性、由情境和实践得来的隐性知识,师生关系更具有过去师徒关系的特点。因此高职教育必须要求教师能够成为某个行业或岗位的行家,否则高职教育将失去自身存在意义。而这一切离开了个性化管理,不依靠师生个体的主动性很难达成。个性化管理的目的在于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能有效地协调起来,以达到两者自我价值的最大实现,让每一个人的梦想都成真,从而保证院校目标和效能地有效实现。

4 构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中心任务

高职教育内涵建设丰富而复杂,概括起来包含了人才培养方案与模式、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对外合作与科技服务、管理体制与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校园文化创新等内容。在这复杂而丰富的高职教育内涵建设中,构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始终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中心任务,其它建设任务应该围绕中心任务展开。众所周知,教师和学生是高职院校的两大主体,课程是联结这两大主体的纽带,而课程只有在体系中才能很好地定位与有机衔接。单从课程的角度看,课程内容应该系统全面且具有一定的深度;从专业建设的角度看,许多课程的深度与广度取舍只能采用以够用为度的原则;从整个高职课程体系的角度看,课程设置需要尽可能地做到资源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设置,提高效益。

在构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时,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改革经验,笔者认为应采用“宽基础,活模块”原则。宽基础主要是针对基础课程,课程设置不再针对某个专业和岗位,而是一个职业群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并同时考虑学生发展的后劲。活模块主要针对特定专业、岗位技术技能的培训,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路进行课程设置。活模块的关键是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资源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工艺的改进,灵活安排教学内容,模块之间能够有机衔接而又相互独立,既便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模块,又同时方便模块化教学的具体实施,从而使教学资源能够充分利用和效益最大化。比如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在进行模块化教学改革具体实施过程中,采用机电专业学生入学时进行统一的三个学期机电基础知识教学,在第四、五学期进行分专业的专业模块化教学,既为学生从事机电行业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也为学生灵活选择专业模块提供可能,同时教学资源也得到了充分利用,课程体系清晰,可操作性强。

5 结束语

高职教育从注重规模数量扩张的外延式发展转向注重质量效益提高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从“技能本位”到“人格本位”的跨越是时代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而要进行这种转向和跨越,建立诚信是根本保证,个性化管理是关键,在丰富复杂高职教育内涵建设中,构建“宽基础,活模块”、较为完整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是首要的中心任务。

[1]吴高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史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30):10-12.

[2]董刚.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董奇,黄芳,国卉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视觉下的高职课程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14(1):27-31.

Reflections on How to Expedite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AO Jing-sheng
(Dept of Mechatronics,Nantong Vocational&Technical Shipping College,Nantong 226010,China)

To expedite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ealize the leap from skill-based education to personality-based education,this article holds tha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ust be based on credibility and realize personalized management as well.In addition,it puts forward the mode of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marked by a wide base and a flexible module,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which is of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the reform in this fiel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onnotation construction;Personalized management;Curriculum system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G710

A

1671-9891(2014)03-0071-03

10.3969/j.issn.1671—9891.2014.03.018

2014-07-20

曹京生(1957—),男,江苏扬州人,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教授。

猜你喜欢

诚信内涵个性化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挖掘习题的内涵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