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跨文化适应训练的雅思听力教学

2014-04-17

教育观察 2014年1期
关键词:雅思跨文化听力

刘 芳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国际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一、跨文化适应与二语能力的关系

跨文化适应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初期。研究者普遍认为,人从一种文化移入到另一种文化中而成为旅居者时,会面临很多变化和冲击,例如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的改变,价值观念的冲突,等等,此类改变带给人许多精神压力,从而导致较高的患病率。Oberge(1960)提出“文化冲击”的理论,指出当人与其他文化接触时,会产生种种心理问题,如丧失心理安定,产生各种心理、行为的变化,以及情感方面的障碍等。

随着改革开放和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加速,从1978年到2008年的三十年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39.15万人。这个庞大的群体中,曾出现过各种各样的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认为,跨文化适应的失败可能会使留学生遭受学业上的失败,有的甚至导致退学,酿成其他家庭悲剧等。跨文化适应的成功能缓解海外留学生在不同留学阶段(本科或者研究生)的各种压力、心理焦虑及中外文化差异的应对方式。跨文化适应训练目的是要缓解焦虑,因此,在给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跨文化适应训练前需要了解形成焦虑的主要因素并加以克服。

Gudykunst提出的“焦虑/不确定性管理”理论(anxiety/uncertainty management)在跨文化适应观层面上认为,跨文化适应是不确定减少和减少或控制焦虑在起作用,焦虑和不确定减少和定型观念、有益接触、共享网络、族间态度、文化相似性、文化身份和二语能力有着密切关系。[1]由此可见,二语能力与跨文化适应紧密相关,在跨文化交际中,势必要加强二语能力的训练,并将其作为跨文化适应训练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提高二语能力,增强旅居者跨文化适应的信心,更多、更好地学习、交流思想。

二、融入跨文化适应训练的雅思听力教学目标

雅思,IELTS的音译,全称International Language Testing System(国际英语测试系统),是为众多希望去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北美的大学留学或移民至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人士而设置的英语水平考试。它由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澳大利亚高校国际开发署和英国文化委员会设计组织,面向母语为非英语的人群。[2]雅思已获得全球120多个国家、6000多个教育机构的认可,目前受到中国留学生广泛青睐。

雅思这项新型的交际型测试从听、说、读、写四个环节充分检测学生是否具备在英语环境中进行交流和理解判断的能力。雅思考试的测试材料多选自于真实的生活,话题注重实用性,因此能够如实地反映应试者的真实语言水平。以听力部分为例,题材主要来自现实生活,话题有问路、购物、求职、求租住房、旅游等。题型主要有填空题、完成句子、短问题回答、匹配题、图解标签题、多项选择题等。听力共分4个部分,每个部分10题,共30分钟,既有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两人对话,也有非学术讲座的单人演讲或讲话,还有2~4人的学术话题讨论,以及较长的学术讲座片段等。

在英语为非母语的留学生中,跨文化适应问题的产生一则是因为对英语国家的文化缺少足够了解以及语言交流能力欠缺而导致生活的不便,二则是因为对西方教学模式的不适应而导致学业困难等。随着出国留学人员的增多,这些问题日渐突出。

国内已有研究者认为,家长在孩子的培养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其心智与能力的培养,国内学校或留学中介机构最好能为准留学生提供一些专门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训课程,有目的地提升其跨文化敏觉力、跨文化交际能力。[3]

我们发现,雅思听力教学实践中,选取国外留学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两个主题,分析考试内容与实际留学生活的衔接之处,提前给予学生对陌生文化的预知、预适应,再使学生明确跨文化适应过程中应达成的目标,降低因文化休克而产生的焦虑等心理,帮助其顺利实现跨文化适应。融入跨文化适应训练的雅思听力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在备考雅思的同时,不仅及时到位地补充语言文化知识,使学生的语言基本能力取得突破性发展,而且为即将开始的留学生活奠定良好的文化适应基础。

三、融入跨文化适应训练的雅思听力教学实践

雅思听力教学依托地道、真实的录音选材,巧妙融入跨文化适应训练,使学生语言能力逐渐提升,深入了解文化背景,达到跨文化适应训练目标,事半功倍,一箭双雕。

(一)雅思听力教学过程是一个外国文化场景预热的过程

雅思听力内容结合日常生活篇、大学学习篇,把握学生跨文化适应需求,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文化适应障碍。雅思听力中包含各种真实生活场景录音,以雅思听力第一和第二部分为例,录音完全是国外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主要包括住宿、旅行、银行、购物、看病、保险等主要生活场景。试想,留学异国,首先要解决住宿的问题。雅思听力中有关住宿的题目屡见不鲜,典型例题如《剑桥雅思5》Test 4中的Section 1,有学生申请租住寄宿家庭(home stay),并向房屋经纪人(housing adviser)说明自己的一些特殊要求,如较为青睐的地理位置,有无特殊饮食要求,是否能与他人共用生活设施,以及房租心理价位。有的录音还与搬家过程中物品损坏而向搬家公司投诉、购买财产保险、房屋修理和屋内物品被盗等有关。[4]通过这些场景训练,学生可以了解到国外生活中最基本的租房常识,如国外学生的住宿方式、住宿条件、住宿纠纷处理方式等。

教师最好不要简单地将其处理为纯语言教学,在学生出国留学前,任何融入跨文化适应训练的雅思听力教学都可实现文化预热、文化预知的功能。因为,融合了跨文化训练的课程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来增加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转变情感和态度,以宽广心胸对待异文化,顺利地接纳异文化,这是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并非一种简单的对异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二)借助多种教学方式实现跨文化适应

具体而言,雅思听力教学中借助角色扮演、人种志访谈、电子邮件联络、视频会议、电影欣赏等方式来培养学生跨文化敏觉力、基本的沟通能力、社交能力和换位思考能力,实现跨文化适应。

培养跨文化适应力要设法增加学生接触异文化的机会,不能把学生束缚在课堂上,通过课本或枯燥的理论抽象地理解跨文化适应的概念与理论。这会导致学生虽然在理论上对多元文化有所认同,却在实际生活中有意避离,或者有的还甚至有所排斥。[5]模拟实际生活的语言情境,通过角色扮演、人种志访谈、电子邮件联络等方式都会对学生跨文化适应有较好的培训效果,期待学生在这些精心设计的学习活动中通过角色的转换,场景的模拟演练,语言能力的提高去实现自身应变。

1.角色扮演(Role-play)

《剑桥雅思9》Test 4中的Section 3,一位名叫Kira的留学生与导师Paul谈及留学一年中的学习体会及困难和收获。谈话中Kira认为,异国留学时语言学习很重要,且由于留学国与本国教育方法的差异,留学生必须完成自身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转变。她十分享受这段经历,除课堂听课、小组学习、完成作业外还要去药房工作、参加医院实习等,学习任务比较繁重,但是变得自信与成熟许多。在这段录音中,包含留学生留学的切身感受与体会,与中国学生的经历比较相似。教师可安排听后的角色扮演,由学生分组分别扮演指导老师和留学生两个角色,对于自己有可能遇到的学习问题与“导师”交流,并获得良好建议。之后,将角色扮演中学生提到的问题与“导师”给出的解决办法归纳出来。如,学生提出问题:国外老师上课没有固定教材,跟中国大学很不一样,不太适应。“导师”建议:按照教师授课计划,阅读教学大纲,通读教师指定的多本参考书籍。

2.人种志访谈(Ethnographic Interview)

台湾有学者对大学里正在EFL就学的学生开展人种志访谈,并通过访谈了解和掌握台湾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其研究结果表明,该访谈活动通过各种渠道促进了学生对目的国的了解与认知,并能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与看待自身文化,提高了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信心,并认可了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未来能真实地交际。大部分参加该研究项目的受访者认为,该访谈有效地促进了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理解。[6]

3.电子邮件联络(Email Exchanges)

中外学生通过撰写英文电子邮件进行联络和交友也是不错的跨文化训练方式。有学者做过一项研究,让一组喀麦隆的以法语为母语的学生通过与加拿大学生结对进行英文电子邮件联络,双方都配备教师进行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评估,喀麦隆参加该项目的学生普遍在二语习得(英语)、跨文化意识上有明显的进步,起初被完全忽视的文化因素在该项目中逐渐被喀麦隆学生关注,项目后期收到良好效果,喀麦隆学生在遣词造句、国际文化交融上均获益匪浅。[7]研究表明,不同国家之间、不同学校之间的学生通过用英语电子邮件联络的方式学习在促进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发展上比较成功。

4.视频会议(Video Conferencing)

跨文化交际是内在情感变化的过程,为了有效解决跨文化商务交际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和潜在的文化误解,匈牙利布达佩斯某大学与美国加州某大学合作使用视频会议的方式开展跨文化商务交际的教学。[8]视频会议的模式旨在将情感和情感认知带入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分析中,通过屏幕捕捉技术,参与的学生的表现被逐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视频会议可以达成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的实时交互,学生通过视频会议,能体验情感、表达情感、观察别人情感、情感反应等。学生获得直接的、鲜活的体验,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感受,完成跨文化交际任务。

5.电影欣赏(Films)

教师往往较难呈现跨文化经历,这正是跨文化训练课程的一个难题,而学生们却迫不及待地想切身体会跨文化带来的冲击,这时,电影就能发挥作用了。正如Mallinger和Rossy(2003)所称,电影是文化学习的培养基。电影因其娱乐性、引人入胜的魅力将人带入新奇的异文化。想置身于另一种文化,途径之一就是通过欣赏电影来实现。如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SlumdogMillionaire)中包含有跨文化交际理论中常被讨论的“定型-概念”(stereotypes-concepts),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教师组织的讨论活动中,并保持对异文化的浓厚兴趣。[9]

为促进学生学业适应,雅思听力教学需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有人提出模拟国外情景教学、主题教学、课堂互动教学、研究式学习模式等。[10]这些模式与国外教学模式接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业适应。这些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根据学生的需要选择教学方法,采用小组活动式、研修式、PPT呈现、讨论式等,让学生逐渐摆脱国内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成为学习的主人,尽快适应国外教学模式。学业评价方面,采用形成性评价、档案袋评价等多元评价方法,接轨国外教学评价,期中、期末考试或考查与平时课内外学习行为及能力的评价相结合,听力、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学生互评和自评相结合,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实现无障碍的语言和文化过渡。

教师方面,中国大学的外语教师绝大部分是在本土环境中培养而成长起来的,缺少异文化的生活背景。因此教师配备方面,有留学经历的教师最佳,或者具有广博的跨文化视野,广泛、深入地了解本土文化和异域文化,具备宽厚的文化素养,有精湛的跨文化教学能力的教师也很不错。

(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疏导学生的跨文化心理障碍。

提高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保障旅居者跨文化心理健康,但是,文化适应的成功与否与个人的条件相关,如语言能力、个性和对跨文化交际及心理上的准备等,因此需要对个人的适应倾向做出针对性的培训。根据有关学者研究,跨文化适应有顺应型和冲突调整两种方式。教师可把学生分成顺应接受型和冲突调整型两种,并根据二者不同的适应倾向有针对地开展教学。

顺应接受型学生在步入异域文化之初,一般能通过各种渠道,如网络、书刊、电影电视等媒体以及家人、朋友、学长等,对留学目的国的情况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能形成一种简单的、规律性的认识,以此作为一般性原则来与当地人的行为习惯比对。若他们发现当地人的行为习惯符合这个原则,他们就会强化这个认识规律系统,按照这个规则了解新文化,并逐渐学会按此方式对话或行事。冲突调整型学生与顺应接受型学生有很大差异,随着对异文化的深入了解,他们发现目的国语言行为并不符合先前的规则,也无法将某些文化现象纳入已知的认知体系,冲突开始出现。尽管他们先前的认知虽实用,但仍无法解决自身体验到的重大差异,无法顺利解决产生的问题。这类学生只能不断扩大心理容量,开放心胸,不断补充异国文化的认知体系,才能逐渐缓解“冲突”带来的由两种力量或系统间的不和谐产生的相互抵触。[11]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针对这两种类型的学生设计教学活动,做有针对性的培训。如在听力结束后组织含有中西文化冲突的辩论,例如,Collins出版社出版的ListeningforIELTS中Unit 5StartingUniversity学完后,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题为“中西高等教育利与弊比较”,顺应接受型学生阐述西方教育利弊,冲突调整型学生阐述中式教育利弊。学生研究与探讨,一则有所预知,二则能在形成的认知体系上有所认同,缓解差异带来的冲突,实现跨文化的适应。

[1] 王电建.“焦虑/不确定性管理”理论与跨文化适应培训[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82-85.

[2] 胡春华.雅思考试与外语教学中的反拨效应[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2):93-96.

[3] 贾勤,吴佳美.跨文化敏觉力与心理幸福感相关性初探——基于旅美中国留学生的调查[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2(1):88-92.

[4] 张继红.在雅思备考中预热西方文化[J].海外英语,2013(6):89-90.

[5] 安然.中外高校学生跨文化敏感对比分析[J].现代传播,2011(11):110-114.

[6] Su Ya-Chen.Promoting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Incorporating Ethnographic Interviews in College EFL Classes in Taiwan[J].EducationalStudies,2008(4):377-398.

[7] Ndemanu,Takafor M.The Contribution of Email Exchanges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 Cas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Africa and North America[J].ReadingMatrix:AnInternationalOnlineJournal,2012(1):1-11.

[8] Ozcelik H,Paprika Z Z.Developing Emotional Awarenes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A Videoconferencing Approach[J].JournalofManagementEducation,2010(5):671-699.

[9] Cardon,Peter W.Using Films to Learn about the Nature of Cross-Cultural Stereotypes in Inter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Courses[J].BusinessCommunicationQuarterly,2010(2):150-165.

[10] 向虎跃.从澳大利亚外语教学模式浅谈我国大学英语教学[J].毕节学院学报,2008(3):105-108.

[11] 董萃.跨文化适应:异域文化中的“二次成长”[J].社会科学辑刊,2005(3):191-193.

猜你喜欢

雅思跨文化听力
Eco-Friendly pH Indicator Based on Natural Anthocyanins from Lycium ruthenicum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交际教学法在中外合作办学雅思阅读课中的应用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雅思6~9分成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