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种理论指导下的高中特色课程体系构建的探析——以南京市S中学为例*

2014-04-17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特色理论

王 悦

(南京市第29中学教育集团四中校区,江苏南京 210029)

尊重差异、培养个性等教育理念一直被贯彻于欧美诸国教育实践中。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使差异教育更受到广大国内外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多元智能理论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条发现和培养每个儿童潜能的途径和教育方法,为确立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奠定了基础。但国内外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在整个学校教育层面进行研究的还较少见。虽然,关于差异教育的研究在教学策略、差异教学理论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差异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领域,大多以优化课堂教学行为作为突破口,对学生在生活背景上、发展需求上的差异关注尚不足,对学生不同发展潜能、不同发展需要的差异教育课程上的理论与实践探讨还远远不够。

差异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差异教育”的内涵不应仅仅限于“差异教学”,更应该是一种办学理念。其主体不仅是教师,还包括学校,应涵盖课程的开发管理,学校的师生评价和学校管理等诸多方面,需要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和进行理论提升。本文尝试以多元智能理论、差异教育理论、特色课程理论三种理论为指导,探索从学校教育层面构建特色高中,促进高中生多元发展之路。

一、特色课程开设的理论基础

1.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霍德华·加德纳认为,人的才能是多元的,包括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1]其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基于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多样性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促进学生不同潜能的多元发展,努力实现共性与个性和谐发展。主要体现为学生自主的可选择的发展、学生良好的职业预备发展、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其核心价值观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突破了传统智力学的束缚,更准确地描述和评价了人类智能的面貌。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可变的,智能有强项和弱项之分,教育的责任就是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智能强项,修补学生的不足。由此,学习多元智能理论对校本特色课程研究具有以下指导意义:

(1)倡导一种“对症下药”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观。所谓“对症下药”,一是针对不同智力特点的“对症下药”;二是针对不同学生的“对症下药”。教学时,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对症下药”地进行。[2]每个学生都可能在某些智能方面相对突出,教学中只要注重扬长,就可以让“学困生”取得进步。

(2)促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智力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评价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对教育和教学活动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学校应树立多样化的评价观念,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评价。教师应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并把这种由此得来的资料作为服务学生的出发点,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智力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2.差异教育思想

差异教育的思想源远流长,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差异教育的形式在不断变化,但其基本理念是相同的,就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3]目前高中教育中差异教育的思想指立足于高中学生个体的实际特点,努力创造各种教育环境和条件,采用多样化的教育策略和方法,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提供适合各类学生发展的不同的教育,以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充分发展的教育。其核心价值观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1)差异教育思想是对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发展。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教育教学原则,是指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育教学。差异教育继承了因材施教教育传统中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思想,是对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突出强调个性化教育教学目标,是教育思想观念价值层面的突破性转变。

(2)差异教育思想是对个别化教学思想的扬弃。个别化教学思想是以优化课堂教学行为作为突破口,在同教材同进度的前提下,着重在教学目标的层次、教学速度的快慢、教学形式的选择等方面,试图构建“差异教学”的教学模式。差异教育借鉴个别化教学思想,认为课堂条件下的教育教学活动应该具有灵活性和弹性化,而不应拘泥于教学形式是否表现为一对一。

3.特色课程理论

特色课程是指学校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为学生开发的区别于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它具有前瞻性、实用性、独特性、发展性及创新性等特点。[5]本研究中的特色课程主要指基于学校高中学生差异发展状况,基于多元发展理论、差异教育理论、特色课程理论,基于学校相应学科优势,对学生成长与选择起引领、促进作用的课程,是学校“差异教育、特色发展、多元成才”的办学理念的重要体现。

(1)提供多种基本思路。普通高中学校的特色课程建立的基本思路可以是以特色项目建立特色课程、创特色学校进行策略推进。以办学理念促特色,以办学优势促特色,以办学传统促特色;采用行政主导的方式推进高中学校特色课程建设,其力度之大,效率之高,远远超过以往由学校独立推进的任何课程建设;建立特色联盟,整合最优的资源,让教育与社会接轨,让教育与科技同行等。

(2)提供多样化特色课程的开发模式。做好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建设工作,要充分体现学校文化基础、课程实施、课程发展方向这三个部分,这就涉及课程的开发模式。课程开发模式可以有目标参照模式、需求参照模式、资源参照模式、活动参照模式以及项目参照模式等等。

(3)明晰特色课程开发的原则。以尊重兴趣、体现自主、回归生活、形成特色、立足实践、着眼创新作为课程开发基本原则,反复论证开发的总目标和总要求,使之具有以下五方面特点:思想观念开放,科学性强;教学内容广泛,开放性强;学习方法灵活,实践性强;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共同协作学习,自主性强;为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综合性强。

二、高中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

特色课程的开发和构建是教育迎接新挑战的一种回应,是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促使学生和谐发展继而推动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建设。本研究以S校为研究对象,基于多元智力发展理论、差异教育理论、特色课程理论,并结合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和需求,基于高中学校独特的校本文化和资源,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根据学生需要,积累学生发展的资源,来探讨高中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

1.高中特色课程体系构建的前提

(1)全面了解学校学生差异发展状况和需求。

要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实施差异教育,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必须对在校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发展潜能和需求。在对S校高中生进行的调查中,了解到该校高中生在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方面、学习潜能与发展需求、学生的特长潜能和发展需求、学涯职涯规划方面的发展需求等方面都有着鲜明的特征,学校开设了学涯规划课程和职涯规划课程等。

(2)充分了解和利用学校独特的校本文化和资源。学校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除了应基于多元智力发展理论、差异教育理论、特色课程理论,结合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和需求外,还应基于学校独特的校本文化和资源。S校一直秉承着“差异教育、特色发展、多元成才”的办学理念,根据学生需要,注重创造条件,积累学生发展的资源。

2.高中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

(1)特色课程开发的原则。建设“特色课程”是推动教育教学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办法。[4]高中特色课程的人本性表现为特色课程的设置是基于学校高中学生差异发展状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的,始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高中特色课程的高效性表现为特色课程的实施能够对学生学涯和生涯起引领和促进作用,把促进学生差异发展、多元成才视为特色课程存在的生命线。高中特色课程的创新性表现为特色课程体现了学校“差异教育、特色发展、多元成才”的办学理念,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以S校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课程体系为例,心理健康教育应体现连续性和科学性,对一些延续性的心理教育问题,结合各年龄特点和本校实际情况,有的放矢。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立足点,以学生的心理需要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为主线,以学生学会自助为归宿。

(2)特色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在多元智能理论、差异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中特色课程体系设计总目标是促进高中生多元发展,体现差异教育。高中特色课程的特色应表现为全面性、针对性、选择性、科学性、发展性五个方面。高中特色课程的设置及实施,是立足于全体学生的,是针对学生差异的,是让学生有选择的,是符合学生兴趣及需求的,是为了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如S校的课程结构主要开设以下三大类校本课程,直接体现本校办学特色的传媒特色、国际交流特色、管乐特色、足球特色校本课程,学科教学校本课程,学科边缘校本课程等。课程具体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传媒方向,包括高考传媒课程、传媒兴趣课程;国际交流方向,外国文化某一领域研究课程;管乐方向,包括中高考管乐课程、管乐兴趣课程;足球方向,包括中高考足球及体育其他课程、足球及体育其他兴趣课程;韩语;学科教学校本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体育、美术、书法、绘画、通用技术,每一学科都设立直接体现学科内容的校本课程。

(3)特色课程的形式。高中特色课程的教学应以“问题教学”的形式出现,要与学科课程教学有明显区别,要向“问题教学”倾斜;“问题教学”中的“问题”要有坡度、深度;上课要创设“问题教学”氛围;教学过程中要有问题意识;课后还要有反思问题的意识。高中特色课程的选择,做到必修课程选学,选修课程必学。

(4)特色课程的实施与管理。学校特色课程管理体系改革和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学校内部,靠学校内部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来共同行动,形成有序的内部结构,并且有序地同外部的各种资源进行交流,以保证学校的特色课程开发产生更大效益。[6]以S校为例,其特色课程体系的实施和管理也取得了一些经验。学校成立了教育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制定校本课程的设计理念,选择课程内容和实施范围,组织相关论证。制定课程总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和各年级的教学计划,并将该计划内容呈“递进式”排列,分配到各年级课时教学计划中,逐级分解,逐层落实,最终达成课程总目标。

(5)对所开设的课程进行评价及反馈。学校特色课程的评价是根据一定的开发目标或课程价值观做出的一系列价值判断活动。高中特色课程的评价标准必须明确,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评价要能把握现状,为决策提供参考;评价要能诊断出问题,为改进提供依据;评价要能有引导作用,给学生正确导向;评价要能探究考评学生的方向;评价要能在教育教学的公平和效率之间找寻平衡点。落实到最后,评价要能促进学生差异发展、多元成才。

三、高中特色课程体系开设及实施效果

S校的特色课程的开设与实施取得了一些效果:

1.特色课程的开设优化了课程结构

特色课程的开设打破了过去基础性课程单一的课程形式,形成了基础性课程为主,辅之以特色课程的多元课程结构,优化了课程结构。基础性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基础性课程中,将多元发展和差异教育的理念贯穿其中,形成了有特色的基础性课程。同时,根据学生潜能发展的可能性和需要的多样性,开设和创造系列特色课题,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和空间,形成了以基础性课程和特色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

2.特色课程的实施培养了特色学生

在特色课程的实施方面,坚持以学科课程为载体,以基础课程和特色课程为重点,以发展特色学生为目标,使得学生的优势能力在特色培育下发挥到最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优势领域成才,以期培养出更多人才。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若每个学生都能成才,也就表明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

3.特色课程的开发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特色课程开发的依据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和存在的困惑,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特色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成长搭建了广阔平台。在充分发挥教师个体作用的同时,也要注意群体潜力的整合,进行不同学科知识、智力间的整合,达到优势互补,形成最佳合力。

4.特色课程推动了教学与评价方式的改变

除了讲授法、课堂讨论法等传统的教学方式外,教师们更多地采取体验式游戏活动法、心理情境剧、模拟实验法、角色扮演法、游学等新颖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针对中学生多元发展的需要,除了常规的一些学习奖励外,还可以创立类似高中生综合素质奖,设置不同的项目,包含对学生的多元评价,从而对学生多元发展起到一个导向性作用。

高中特色课程体系构建充分考虑了学生发展的需求,并且提供了多元发展的学习资源和发展空间,体现了生本化的特点。特色课程区别于基础性课程,将特色的学生活动纳入课程,形成学生活动课程化特点;学习课程包括基础课程和特色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而特色课程体现校本化特点;特色课程纳入学生必修课范畴,实现特色课程常规化;对常规课程管理实现科学化;对特色课程的评价实现制度化,对特色课程组织管理加以体系化。

[1]张春玲.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素质教育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2(3).

[2]郭子其.扬长避短,体验成功——多元智能理论的解读与启示[J].教育科学论坛,2007(9).

[3]宁玉霞.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差异教学策略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

[4]黄晓玲.普通高中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2(28).

[5]袁再旺.浅谈普通高中特色课程的开发[J].人民教育,2012(7).

[6]卫晋丽.特色课程体系建构及管理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特色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特色种植促增收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中医的特色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