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爱国主义教育切入点的选择

2014-04-17

教育观察 2014年22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切入点爱国主义

马 波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思政部,广东广州,510990)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

当前,许多青年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着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尤其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及网络发展的大背景下,部分大学生淡忘历史,崇尚西方。为此,恰当运用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切入点,能激发大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兴趣和动力,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勿忘国耻,为践行“中国梦”思想而奋力拼搏。正如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所指出的,“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1]。

以史为鉴,通过本国发展历史的学习能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因此,世界各国政府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尤其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都加强了对自己国家历史、民族文化的教育教学,研究与拓展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途径、新模式。在我国高校,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爱国主义教育。1949年9月,毛泽东为《新华月报》创刊号题词:爱国家、爱人民、爱护公共财产成为全体公民的公德。邓小平反复强调爱国主义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他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面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江泽民也多次强调通过近现代史国情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胡锦涛在社会主义荣辱观里明确提出了“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提出“中国梦”思想,进一步丰富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内涵,并为当前爱国主义教育指明了方向。1994年8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这是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它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内容、重点、基本建设、措施、方法等都做了详细阐述。《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还强调要搞好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建设、教材建设、制度建设和基地建设。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指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作为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国家颁布的关于高校思政课实施的“05方案”中增设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必修课程,这对大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具体教学中,通过对爱国主义教育“切入点”的研究与探索,能构建和创造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增强大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实效,帮助大学生进一步树立“三个选择”“三个自信”和践行“中国梦”的认识与信念。

二、爱国主义教育切入点的研究目标

(一)教育切入点的探寻依赖于正确思想观念的支撑

毋庸讳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高校一些大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一定的功利性,如重技术轻人文,青睐西方发达国家的物质文化而鄙视本国的历史文化等。有的对党和政府在领导国家建设出现的失误给以无限放大,诋毁国家历史,采用国家虚无主义态度观察问题。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教育切入点,势必能提高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兴趣,对爱国教育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知之深,才能爱之切。精选教学主题也是运用切入点的有效途径,如加强祖国近现代历史和国情教育,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氛围,引导大学生把爱国作为公民基本的法律和道德义务,并转化为实际自觉行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但是,教育切入点的选择不是随意的,它需要教师饱含深厚的思想情感,拥有正确的政治理念。在这其中,思政课教师首先必须明确,爱国主义本属于道德范畴,包括道德活动、道德意识和道德规范在内的一切道德现象,不仅是历史的,也是客观的,是国家与民族发展不可或缺的。首先,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渗透着我国当前社会主流的价值理念,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同时,还要通过近现代重大历史史实教学,帮助大学生自觉地根据价值判断、选择来深刻理解“三个选择”“三个自信”的重要现实意义。其次,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动力,是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再者,报国之志是爱国之情、忧国之心的深化,又是自觉地“增报国之才,践爱国之行”的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报效祖国的方式是不同的,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回馈祖国,都是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总之,只有在爱国主义精神的统领和鼓舞下,大学生才会自觉锤炼自己的爱国本领,投入到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

(二)合理运用教学切入点须以正确目标做保障

思政课教师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避免在教学中盲目运用教学切入点,应当研究和明确教学主题、教学方式方法及预期效果,保证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认知目标

中国近代史是指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历史,这段历史既是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侵略中国的屈辱史,又是中华民族前仆后继抗击外国侵略的抗争史。中国现代史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的历史,这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发展历程。“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下,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具有伟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2]中国近现代历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程和建设历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我们把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逐渐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东亚病夫”的历史已经过去,昏睡的睡狮已经醒来,中国近代以来中华儿女期盼的“中国梦”正在变为现实。

2.直接目标

明确教学切入点,是教师备课和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须把课程要求、学生特点及社会现实三者融为一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应放在突出位置,教学切入点能否增强教学效果,关键在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切入点不仅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使师生间心灵相通,达到共鸣,同时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环节也要了如指掌,做到心中有数,运用自如。

3.最高目标

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所在。教师研究和探寻教学中“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首先要克服的就是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以灌输的形式教历史知识,让学生以机械的方式学历史知识的问题,转而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与思考。教师对教学切入点合理地选择和运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探求知识的潜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切入点的选择应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及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爱国主义教育切入点的研究内容

爱国主义属于道德范畴,在道德研究中,价值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对教学切入点的研究,就是建立于价值分析基础之上,研究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深的背景下,大学生出现理想信念淡薄、信仰迷失、价值观扭曲等不良现象的根源,通过合理运用切入点教学,提高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质量。

爱国主义教育的困境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和信息社会的突飞猛进,社会呈现出多元化社会思潮和不同文化并存的局面。不仅如此,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等方面有竞争优势,导致一些大学生拜倒在西方的生活方式中,接受资本主义价值观,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采取虚无主义态度。同时,在改革历程中,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严重曲折,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也出现了一些失误,于是,一部分不明真相的青年学生往往在现实中产生思想困惑,对思想政治教育不信服、不认可,甚至抗拒和排斥。困难与方法总是同时存在的。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时代特征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活力,这些都是教学“切入点”研究的重要内容。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以及中西文化价值观碰撞的背景中找到有效的链接点和突破口,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使大学生能自觉地践行爱国主义精神,使他们认识到国家、民族与自己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对大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信服,让他们运用和践行。设计教学“切入点”,主要是解决如何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开展多种途径,使学生充分认识我国近现代曲折发展的历史以及无数仁人志士为国为民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实质,由此激发他们在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学习热情,自觉践行“中国梦”的伟大社会实践。

当然,研究教学切入点还要认真反思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克服以往爱国主义教育过于形式化的研究方式,而着重在于研究和探索如何运用教育新观念、教育新模式,寻找、发现教师、学生、课程学习相互之间的“公约数”,即教师教学的切入点或突破点,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切入点不应是千篇一律的,而应是不拘一格的。教学没有定法,贵在得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不断发现学生心理倾向和理解国家形势政策的能力等,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具备创新的思维和教学艺术,这样才能较好地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

[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58.

[2]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1.

[3] 苏学权.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探析[J].教育观察,2013(7).

[4] 孙利.中美爱国主义教育比较研究[J].教育观察,2014(7).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切入点爱国主义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慢病防控是深化医改的切入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
找准切入点 扎实推进改革
新闻记者践行“走转改”的三个切入点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