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课程标准突显语文味
——《卢沟桥烽火》教学例谈

2014-04-17李智勇

教育观察 2014年24期
关键词:卢沟桥烽火感情

李智勇

(镇江市江滨实验小学,江苏镇江,212003)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座知识宝库,不仅能带领学生体会课堂中诗意的语言,让学生体验峰回路转的情节,出色地完成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任务,还能让每个听课教师学到许多东西。笔者在教学《卢沟桥烽火》一课时,听课教师给出了这样两点评价:一是上课教师的眼睛“会说话”;二是课堂效率高,把教材上出了语文味。第一句讲的是教师个人的风采与素质,讲课饱含激情。而第二句中的“语文味”来自哪里?思考下来,笔者觉得本节课的特点是:目标明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训练扎实;善于激情,乐于拓展。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浓浓的语文味的课堂。

《卢沟桥烽火》反映的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课文叙写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径,歌颂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并点明了伟大的抗日战争由此拉开序幕。

一、目标明晰,重点突出,在备课中突显语文味

(一)目标确立时能以课程标准为主

第三学段的教学要求是: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二)目标确立时能以文后作业为主

笔者由此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三点:一是通过不同语境,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学会正确运用;二是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和时间顺序,利用文中合适的词语,复述卢沟桥战斗的经过;三是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开展相关拓展阅读。而教学重点就是指导学生如何复述。

二、扎实训练,主次分明,在学法指导中突显语文味

围绕“复述”这一重点,笔者在学法指导中做到了两个层次分明:

(一)以“时间”为抓手,让学生会概括片段内容,理清课文脉络,能有序复述课文

《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条理清楚,按照时间和事情发展的顺序,生动具体地描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笔者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课文2~5自然段讲述的是卢沟桥事变的经过,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些段落,圈出有关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这三个时间段分别发生了什么?读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请你按照时间顺序来讲一讲卢沟桥事变的经过”。这样的问题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找到表示时间的词语,捕捉关键词语,这样就为复述课文做好了铺垫。

(二)以“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为抓手,在品词析句中分析敌我形象,做到有感情地复述课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能够“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作者在《卢沟桥烽火》中使用了具有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教学时,笔者抓住精彩片断,以“读悟”为突破口,对描写敌我双方的语句进行品析。学生在阅读中看到同样是写“偷袭”,同样是写“战斗失利”,不同的立场,不同的环境,作者与读者带有的感情色彩就会不同。学生在品读与感悟中不仅辨析了词语的感情色彩,更进一步看清了侵略者的丑恶嘴脸,感受到我国守军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的英勇气概,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作者把爱与恨透过词语来表达,学生能感受到词语背后的情感态度,在复述中,也就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的爱憎表达出来,做到了有感情地复述。这就是语文课,“扎实、朴实、踏实”在其中充分地体现了出来。

三、激发情感,乐于拓展,在阅读厚度的训练中突显语文味

课文是熏陶学生人文精神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材料,但课文毕竟只是例子,从量的角度讲,毕竟太少了些,其烈度和浓度恐怕都不够充足。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大量引进洋溢着浓厚人文精神的优秀课外作品,让学生从这些课外作品中吸取充足的人文精神养料,以丰富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一)锁定课题“烽火”,了解“烽火”的本义与引申意义

“烽火”是指边防报警的烟火,现在指战火、战争。以古时候烽火的含义开头,再拓展到诗词中的“烽火”,如杜甫诗中就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由此奠定了这堂语文课的基调,使记忆更有效,让学生记得牢,拿得出。

(二)注重课后阅读,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这就是课堂中的“熏陶和课后的培养”,要扩大学生阅读面,增加学生阅读量,可以鼓励学生围绕“卢沟桥烽火”这个主题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拓展语文阅读的厚度,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内涵。

当然,同样的教案,不同的教师,演绎出的一定不同;同样的教案与教师,学生不同,气场不同,演绎的也不一定相同。所以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只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学生阅读中给予点评与帮助,以及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1] 陆小平.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1(8).

[2] 邢秀凤.重视初始阅读体验 提升课堂对话质量——例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7(2).

[3] 李金国.论基于解释学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8).

猜你喜欢

卢沟桥烽火感情
烽火瞬息
卢沟桥建桥八百年
烽火豪情:初光先照映初心
带着感情
带着感情
卢沟桥醒狮越野跑活动书画展
感情强烈的叹号
卢沟桥,跨越历史之桥
烽火戏诸侯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