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怎样有效预设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

2014-04-17阮玉贞

教育观察 2014年17期
关键词:口诀周长预设

阮玉贞

(南宁市园湖路小学,广西南宁,530000)

小学数学课不能没有学生的实践活动,否则就成了“一言堂”。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有课前活动、课中训练、课后巩固练习三部分。预设的实践活动太少,不能达到教学目标;活动太多,也不见得有助于达成目标,反而增加学生负担,欲速则不达。那怎样有效预设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活动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接受学习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自主探索等方式。”学生应用知识并逐步形成技能,离不开自己的实践。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只有亲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可见,预设教学实践活动要以学生为本,活动要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各方面的发展。下面笔者从课前自主实践、课中分层实践、课后有效巩固三部分谈谈自己是怎样预设实践活动的。

一、立足教材预设课前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学习数学

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需要预设课前活动。有的教学内容需要保留悬念,引发学生思维的矛盾冲突,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有的教学素材在学生身边比比皆是。预设课前活动可以让学生发现身边的数学,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例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在课前笔者先布置学生在家里、社区的宣传栏、父母工作的地方,找一找百分数,自己琢磨这些分数表示的意义,也可以请教别人,初步感受这些百分数表示的意义。学生找到了很多百分数,如牛奶盒上标有各种营养成分的百分数,酒瓶商标上有标酒精的百分数,衣服挂牌上也有注明衣服成分的百分数,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教学《克与千克》时,学生对这两个质量单位比较陌生,如果单纯从课本上学习,学生不容易理解抽象的知识,对此,笔者预设了课前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找用“克”或“千克”作计量单位的物品,动手掂一掂、扛一扛,亲身体验并记录下来,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没有那么困难,而且对学习充满兴趣。

二、灵活重组教材预设课堂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思考

课堂教学要避免简单地将教材内容“搬家”或罗列,所以课前预设实践活动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重组教材,才能利于学生有效地思考,从而达成教学目标。例如教学《认识周长》时,有些教师认为这节课很简单,按照教材呈现四种物品、四个图形,观察后揭示“周长”的概念,然后动手测量其周长,半节课的时间就可以结束学习。如果教学仅仅停留在这里,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很肤浅,对“封闭”“规则与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等知识点并没有理解透彻,而且失去了探索、建模的机会。在第一课时,笔者是这样重组教材,预设实践活动的:

活动1:找一找,说一说:教师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呈现一只蚂蚁沿着树叶边线爬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周”和“周长”这两个词语。再让学生找一找:除了树叶有周长之外,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或图形有周长。

(学生初步感知周长)

活动2:描一描,说一说:学生用彩笔描出自己喜欢的树叶及课本习题上的图形,然后同桌互相交流,说一说对方所描图形一周的周长在哪里,明确“周长指的就是封闭图形一周边线的总长度”,即从哪里开始,一圈后就到那里结束。

(学生进一步了解周长)

活动3:量一量,说一说:分组测量不同物品的周长。有树叶、广西行政区图等不规则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等规则图形。然后各组选择其中一个对象汇报测量方法及测量结果。

(学生先想一想方法,再动手测量,最后对比测量规与不规则图形的不同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不断经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理解周长的意义)

活动4:概括总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几个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进行有效思考,逐步建立了“周长”的概念,同时培养了分析问题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三、科学预设练习活动,灵活应用知识并逐步形成技能

学生对新知识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所以数学课堂必须保证一定的练习时间和练习量。但是练习巩固阶段往往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的教师重新授,轻练习,而且练习的形式单一、内容重复,为练而练,对教材上的练习题仅是做完了事,使练习走过场。教师要重视练习活动的预设,练习题的层次要安排清楚,由浅入深、逐步提高,这样学生才能灵活应用知识并逐步形成技能。

例如:笔者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是这样预设练习活动的:

活动1:基础练习。数字转盘,转到哪两个数字,就说出算式和相应的口诀。如:9×5=45:五九四十五

(这样的题型是例题模型,是顺向思维训练,面向全体学生)

活动2:变式练习。补充口诀。如:( )九五十四

(这样的题型是逆向思维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还可以为今后学生学习除法做好铺垫)

活动3:拍手游戏。同桌拍手对口令、背口诀。

(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特点,预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消除学生的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活动4:拓展练习。“9元超市”内所有物品的价格都是9元。你想买些什么?算一算共需要多少钱。如果只给你50元,你可以买什么?

(这道题融合了加减练习和大小比较,是综合性练习,既发挥了数学的思维价值,又发挥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道题也是开放性练习,预设了两个坡度,关注到个体差异。练习预设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既要照顾大多数学生,又要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做到学习能力好的学生能吃饱,学习能力偏下的学生吃得了)

活动5:延伸练习。让学生回家和家长对口令,用9的乘法口诀编数学题,并解决问题。

(学生将今天的收获带回家与家长分享,继续巩固新知,并通过编题和解决问题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从而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想要发挥主导作用,就要精心备课,精心预设课堂实践活动,尽一切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

[1] 邹晓丹.精心预设 精彩生成——小学数学教学中预设与生成问题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1).

[2] 刘玉和.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小学数学教育,2011(5).

猜你喜欢

口诀周长预设
口诀与加法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口诀中的规律
怎样熟记口诀
巧算周长
巧用口诀求积商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周长小诊所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