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4-04-17蒋春红

教育观察 2014年17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初中语文思维

蒋春红

(广安市友谊中学实验学校,四川广安,638500)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创新具有不同的方面和层次,它不仅是科技界和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也是基础教育面临的必然选择。青少年时期是培养和锻炼创新能力的启蒙阶段,所以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中小学就开始抓起。在青少年学习与成长过程中,语文是他们获取其他学科知识的最基础的工具。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培养创新精神目标的指引下,我们应以创新为核心目标,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坚持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育创新理念,通过创设学习情境等措施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而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因此只有教育水平提高了,科技进步和发展才有后劲。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曾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数以万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专门人才。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机械化、程序化,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标准均过于片面和单一,导致学生思想的自由性和开放性受到制约,个性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迫在眉睫。

三、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 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

课堂教学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知识转变的过程。学生是实现这个转化过程的主体。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才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更新教学观念着手,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具有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意识,在强调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同时,也要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要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观念上转变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思想,不能一味地将答案强加给学生;要坚持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变换角度和思路考虑问题,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的营造和愉快友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教师授课成功的一半。出于对学生的约束和管理,课堂上的教师多以严肃认真、不苟言笑的形象出现,课堂氛围也多趋于紧张和沉闷。因此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教师是权威的存在,对学习会产生一种压迫感,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创造性思维更无从产生。因此,课堂上教师不能以权威者的身份出现,应尽量保持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时常面带微笑对待每一位学生,通过眼神、手势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适当地与学生交流、沟通,诚心听取学生的各种见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只有在轻松愉快、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教学,学生才能思维活跃、各抒己见,容易点燃创新思维。

(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近年来,初中语文教材中出现了越来越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文学素养得到很大的提高,个性特长和创造性思维也得到很大的发展。面对当下这一特点和优势,教师首先应从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入手,引导学生大胆创新。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的思维经过不断的锻炼和引导而螺旋上升;也可以布置写一些假想性命题或半命题的作文,帮助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促使想象力不断增强。

(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见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往往表现为一种好奇心。对于一些新奇的问题,学生常常会产生各种疑问。这本身就是好学、乐学、主动学习的体现,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在教学中,我们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发现,去寻找答案,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新知,产生某种感悟和体验,产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和欲望。应该注意的是,质疑是建立在一定的自信的基础上的,往往可进一步发展为勇于质疑的能力。为此,教师可多提供一些参与竞争和获取成功的机会,对学生的努力要适时、适当地加以鼓励,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帮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丰富实践形式

教材是进行语文实践的基础材料,教材内容是“死的”,但学生是“活的”。所以,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消化还是有一定的差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的结合,更要注意语文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的结合,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或读,或思,或论,或写,或演,多渠道、多角度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例如在教授《背影》后,笔者要求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所见到的父亲的背影,形成自己的“内心视像”,而后将脑海中出现的画面,用铅笔在白纸上简单地描绘,并与同学相互讨论,最后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此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比赛活动。在竞争意识的刺激下,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独立性会逐渐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修正的意识和能力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的潜能会不断地被发掘出来。

(六)引导学生逆向思维

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转变学生思维方式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逆向思维是创新思维中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它要求从事物的相反方向去思考,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提出与一般常理不同的观点。在语文教学中加强逆向思维训练,能够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帮助他们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写材料作文训练时适当地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去分析材料,可以使学生站在新的角度思考文章的主旨,从而拓展思路,使材料更能出新。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语文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给学生营造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语文教师还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王娟.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1(5).

[2] 戴娟娟.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刍议[J].教师,2009(9).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初中语文思维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