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图式对大学英语精读篇章理解的影响

2014-04-17夏俊萍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图式语言文化

夏俊萍 孟 洁

(安徽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一门外语的习得不仅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和习语这些语言图式,而且还要知道母语使用者是如何看待事物、观察世界、思考交际的,要了解他们是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的社会文化。所以,实际上我们要懂得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与学习语言本身是分不开的。这些文化的综合的系统框架在人脑中就形成了一种文化图式,它不仅涉及到包括城市、组织、学校等物质的东西,而且还包括思想、习惯、风俗、家庭模式、语言等非物质的东西。[1]

《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对大学生提出较高或更高阅读要求,能读英语国家报刊杂志的文章和英语原版材料。[2]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大学英语精读文章都是出自国外作者,所以我们要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其他国籍的作者接触时,应该运用我们脑海中的文化图式去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含义,丰富文化图式是精读的篇章理解的关键。

一 文化图式理论及其启示

图式理论是英语教学研究中的一个基础理论。文化图式指一切与文化相关系的背景知识,包括一个国家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文化教育科技和人类自身发展等相关的风土人情、习俗、民俗等内容的知识结构[3]。根据对外语学习规律的研究,这些背景知识对文本理解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是解读文本的钥匙。图式是一种系统框架,文化承载着这个框架的内容。在特定文化的影响下,人的言语行为必然带有此种文化的印记,在文化图式的潜意识支配下形成许多具体的活动,所以在篇章理解中文化图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化图式的建立和形成,二是对文化图式的激活和运用。篇章理解能力的提高需要建立在丰富的文化图式体系之上,文化体系需要大量的相关的文化语言知识输入,而后形成一定的模式长久地储存在大脑记忆中,并且需要在不断的在语言理解中要被激活。[4]当学生理解精读篇章时,对异域文化和中西文化差异的各种图式建立得越多,越容易解读作者所表达的文化图式,并进一步将新图式增加到自己大脑中的文化图式网络中。因此,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体系不断扩充,篇章理解能力就不断增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建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化图式,努力提高学生建立文化图式的自觉性。

二 文化图式在大学英语精读的篇章理解中的具体体现

图式理论更重视阅读中自上而下的阅读处理模式,在阅读精读文章时,注重对篇章细节的加工分析过程,强调学生的已有背景知识特别是文化背景对篇章细节理解的重要作用。[5]教师应该激活和补充学生的文化图式,使学生在精读课上能整体把握篇章内容。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双向行为,学生在用头脑中一定数量的文化图式理解篇章的同时又获取新的文化图式,通过思考与作者进行思想的文化交流[6]。以下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这些文化在精读课文 (《大学英语精读》1—4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中的体现。[7]

(一)教育文化图式

在西方国家家庭教育中,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很小就应该让其认识到劳动的价值,注重对孩子进行自谋生路的教育和理财管理。在Big Bucks the Easy Way一课中,体现出尽父母之职责——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力量。1.父亲教育大学生孩子独立和实践,找一份兼职从而避免伸手向父母要钱而有失尊严 (avoid the indignity of having to ask for money all the time);2.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Just tell the boys to get busy,they’re college men,they’ll do what they have to do.get those guys banding and sliding as fast as they can.That’s encouraging);3.对孩子的成长平等的进行指导。建议大孩子运用Bonus program并给予解释,孩子回复时用了个sir;4.指导小孩子书本理论和实践同等重要,注重阅读能力(You’re never ‘done’ with books)。 教育(包括家庭和学校教育)在中西方都很重视,但教育的理念有所不同,西方国家更重视平等、自由、独立、实践、创新、自信的个性发展,这些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指导。在Why I teach一课中,体会到了学校教育指导学生的自主、创新、实践。

(二)个性发展文化图式

西方文化体现出个体性文化特征。1.西方国家教育中重视创造性思维,所以他们不拘泥直线型思维方式,而是发散性思维。在Fruit Questions一课中,作者描述孩子们能用新方法看事物而认清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强调创造性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在Why Do We Believe That the Earth is Round?一课中,强调科学与真理需要实践来检验,也要从多角度去实践、去思考、去提问来获得知识。2.探索性不断追求。在Sailing Round the World一课中,65岁的Francis Chichester还独自环球世界,冒险、勇敢、探索的诸多精神是西方的个性发展的体现。在很多课文中表现出自主性、创造性、探索性、实践性和想象力的重要性。若学生有西方的个性发展差异的文化图式就能解读文章作者表达的含义。3.想象力无处不在。伟大的物理学家Albert Einstein留给我们的经典名言是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The Education of a Physicist一课中,使得Michio Kaku成为物理学家的根本原因是他的想象力,对世界充满好奇,静静地观察事物让思绪联翩 (allowing the mind to wander,felt free to let my imagination wander,imagine,wander,I was intrigued that,fascinated)。

(三)老人地位文化图式

在 The Presen, WhyPeopleWork, The Sampler这些文章中都体现出老人在社会和家庭的地位特征。西方老人地位的特殊性质与西方国家的家庭概念和对注重未来的时间观念有联系。西方文化强调彼此的独立和个人的奋斗,西方社会注重对世界的贡献,因此,对年轻人比较有利,老人不想被社会所遗弃,他们注重生活的意义,人们把独立和尊严看得很重,很难接受自己老了以后不是独立性的存在,而是依附性的存在。1.老人的家庭观念:他们在社会上是独立生活习惯的人,很少用子女赡养。成年子女对父母只有感情上的联系,没有法律上的赡养权利。老人的经济来源是养老金和社会保险收入,父母态度上不接受子女援助。所以在The Present一课中这种家庭观念和对老人的社会观念中也能感受到老人受到子女过度冷淡时孤独的一面。2.西方老人的社会观念:“老”在西方常被理解为生命的尽头,意味着孤独和对社会的无用。所以西方老人会努力证明自己和年轻时一样,充满精神和活力。这是为了体现出自己存在的价值,依旧为社会所用。虽然西方国家急剧地老龄化,但老人会认为自己应该具备一个完整社会人的全部行为能力,他们不服老地去享受自由、去体现价值,这种观念越老越深刻。社会也珍惜老人的贡献,重新雇用许多退休员工,使得他们可以继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老人继续工作也是自己供养自己的一种体现,也是社会对老人的能力的一种尊重。所以在Why People Work中提到,Retirementoftenbringsmany problems surrounding the “What do I do with myself?”退休即使没有经济上的忧虑,但感到心理不适,他们还想体现自己的价值。3.老人对尊严的注重。在西方,需受到特殊关照的群体并不一定是光彩、炫耀的事情。相反,在社会生活中若是被别人看做需要受到特殊关怀照顾或怜悯,常被认为自己是区别于正常人群,是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会被想成不能独立的弱势群体、让人感到需要其他正常人的怜悯的可怜形象。所以在The Sampler一课中,这位老人在受到“特殊照顾”后有强装尊严的就是怕失去尊严的体现。

(四)日常生活文化图式

1.就医和健康的重视。服务理念、行医习惯等与中国的就医有所区别。在西方,医生注重病人长远的健康。医生的分类除了专科医生外,还有全科医生和医学研究人员。医学是很典型的需要不断积累专业知识的经验科学,医学专业毕业生需要三年或四年时间的临床实践才能独立看病。在The Making of a Surgeon一课中,有着这些关于医生的文化背景和内容。在西方,一般病人自己独自去就医,由于医生尊重病人的隐私权并且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所以病人的病情只有给他看病的医生知道,只有当病人自己签字同意,医生才可以告知病人的家属有关病人的病情,医生是不能随便泄露病人的病情,传阅病人的病历的。在中国,一般都是在家人的陪同下的。所以在To Lie or Not to Lie-The Doctor’s Dilemma一课中,当医生发现看病者有严重病情时只能回复病人本人,所以会出现对病人是否说实情的两难境地。2.生活信仰图式。西方国家的信仰是基督教,所以有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的谚语,崇尚以自主独立的思想,表现出自信的生活理念。在日常生活中,有人打喷嚏,中国人会说“有人想你了,有人说你了,有人骂你了”,英美国家的人则说“God bless you”。 所以在 Flight 93:What I Never Know 一课中, 有 “thank God it’s you”,“thank God it isn’t Jeremy’s plane”, 在针对 “9·11 事件”布什总统的两个讲话的结束语都是“God bless American/you”。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日常生活方面的文化特征,像圣诞节的布丁饮食文化和节日文化,其他的像吃饭时的小费和最低工人工资的经济文化图式。这些在精读课文中都有所体现。

由于有着各异的历史渊源和社会习俗,中西方有着各自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社会规范等形成的社会文化模式,这些指引着我们理解文章的字里行间的含义。反过来,通过理解诸多的文章表现出不同文化,来丰富学生脑海中的文化图式。

三 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文化图式的构建

在外语教学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语言离不开文化的反映、文化的渗入。成功的精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语言基本功,还要使学生了解不同的生活地域、自然环境以及信仰、生活方式、习惯等形成的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理解一篇不同的文化背景的文章,就要构建与该篇章相关的文化图式。

一方面,文化图式的构建需要教师的引导和传授相关文化知识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有意识地将语言和文化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和激发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敏锐力。同时教师本身要积累足够的语言文化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学生本身通过阅读,查阅资料积累中西文化差异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对西方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和积累。

(一)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结合课文内容所需对涉及的文化背景进行适当的讲解、阐释,也可以通过提问进行文化导入,激发学生已有的文化图式,或对比中西文化的异同,构建出特殊的目的语文化图式。教师可以运用与课文相关的成语、谚语和格言来对西方的文化进行认识。教师还可以以多种渠道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与课文文化背景相关的视频和电影,让学生在情景中更加直观地感受异域文化,这样学生对文化的习得更有兴趣,对语言的学习效率更高。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循序渐进地、有系统性地介绍中西文化对比和西方比较特殊的文化特征,帮助学生形成较为系统、完整的文化图式,以达到学生在阅读篇章时运用脑海中已有的文化图式。

(二)学生的主导作用

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课堂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讨论交换累加一定的语言文化知识。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介绍、讲解后,对自己感兴趣的文化特征可以多查资料。文化和语言是相互联系的,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就学习了相关的文化思想。有了一定的文化指引,更加容易理解语言点。在学习过程中,要多思考、多比较文化差异,通过对比,形成和完善丰富的目的语文化图式。文化图式的构建不仅有利于精读篇章的学习,对泛读、听力、口语交际都有一定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所以,学生不断积累和有意识地激活文化图式去理解篇章是十分必要的。

总之,学习和运用外语必须了解与这种外语有密切关系的文化。掌握语法知识保证句子结构完整,而熟悉有关文化知识则保证使用外语得当,保证理解句子有效。所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需要逐步建立、积累、巩固、丰富文化图式体系,更好地读懂文章的字里行间之文化隐含意义。学习者已有的文化图式指导着阅读,同时阅读后领会到的文化增添到大脑中可以指导下一个篇章理解,形成良性循环。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Bartlett F C.Remembering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201.

[4]Rumelhart, D.E.Schemata:The building blocks of cognition [M].In R.J.Spiro, B.C.Bruce, &W.F.Brewer(Eds.), Theoretical issu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Hillsdale, N.J.:Erlbaum, 1980.

[5]常宗林.图式及其功能[J].山东外语教学,2002,(5).

[6]许秀云,曹春春.图式与文化——图式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5):72.

[7]翟象俊,李荫华.大学英语精读(1—4)[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图式语言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语言是刀
谁远谁近?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