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智库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2014-04-17

决策咨询 2014年6期
关键词:温州智库决策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对于提升党委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来说,有重大的意义。笔者作为一名在温州党委政研系统工作了近十年,直接参与地方智库体系建设近五年的基层工作者,有一些心得体会。笔者以为,地方智库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必须从系统功能定位、资源要素和体制机制三个角度切入,讨论三个问题。

一、为何建智库:地方智库体系建设的功能定位怎么确定

从业之初,笔者与许多同行一样,无意识地将智库与政府绑定起来,狭隘地认为智库就是为政府服务,甚至狭隘地认为智库就是为党委政府一把手的决策服务,于是出现了唯领导论的倾向,错误地认为唯有获得主要领导的批示,才是衡量智库建设是否有成效的唯一标准。

经过几年的摸索,笔者逐渐认识到,若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满足新常态下转型期社会发展的需求,就必须打破这种狭隘的认识,树立起全局观念,即智库要为领导服务,也要为人民服务,是否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才是衡量智库价值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地方智库体系建设必须兼顾多重目标,至少必须明确两大主要功能定位,一是建成党委政府的核心智库,成为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智库机构;二是改善地方智库发展环境,成为发挥孵化母体作用的智库平台。

基于这样的认识,以温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为核心的温州智库体系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内,它做好决策咨询服务,积极开展决策前的课题研究工作,决策中的专家咨询活动,决策后的政策评估与解读工作,形成围绕决策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有效地满足了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决策需要。对外,它积极引导与扶持地方各类智库机构的发展,推动其共建共享,有力地营造了适于地方智库发展的良好氛围,使得更多智库可以出现,更好地服务政府,服务经济,服务社会。

二、以何建智库:地方智库体系建设的资源要素怎么获取

从业之初,笔者也与大多数二三线城市的同行一样,深感地方智库体系建设在智力资源要素方面捉襟见肘,面临两大难题,一是专家分布不平衡,存在着研究人才在发达城市多,落后城市少,大专院校多,党政机关少的现象;二是能力意愿不对称,存在体制内智库有力无心,体制外智库有心无力的现象。

经过几年的摸索,笔者逐渐认识到,有容乃大,若想真正建立地方智库体系的资源格局,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起开源精神,不拘一格地吸纳人才。专家不仅包括研究型的学术专家,也包括实践型的技术专家,如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的中层骨干,他们掌握了大量的信息与经验。人才不仅包括本地现有的人才,还有外地可柔性引进的人才和本地可引导培养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必须认识到,专家人才与智力是可以相互分离的,专家人才只是智力的载体,而非智力本身。智力是一种有价值的信息,是我们解释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不属于原子世界,而属于比特世界,依托新媒体与信息化工具,所以它可以超越时空的局限,实现共享与协作。

基于这样的认识,温州智库坚持开放性原则,通过各种方式吸纳培养人才,分享智力资源。一是大力挖掘本地新生代年轻专家资源,通过委托他们承担一些基础型调研或攻坚型项目,来培养和历练他们,使之逐步成长为地方研究的主力军。二是大力开展对外合作,与德国GIZ、中国旅游研究院等国内外的知名研究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聘请其负责人作为温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的成员,以点带面,为温州智库承接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三是主动对接媒体资源,与人民网、新华社、中国经济时报等知名机构进行合作,推出政学媒联动的系列活动载体,将第五权力和第四权力对接起来,将智库的深度与媒体的广度结合起来,调动了本地和外地知名研究者的积极性,也推动了专家学者的交流学习。四是积极推进数字政研项目建设,与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的大数据研究团队合作,将本土研究资源数字化、联网化,搭建地方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的在线数据库,编写公共政策词条的在线百科全书,再通过温州政研官方网站、微博、微信、手机应用等平台推送给专家学者,提升智力资源共享,实现共赢。

三、如何建智库:地方智库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怎么设计

笔者认为,在实践中最难的不是智库功能的明晰,也不是智力的挖掘,而是资源的组织。从系统论的角度说,系统功能是各种要素资源根据一定的体制机制运行的产物。只有适合自身实际的合理体制机制,才能最大程度地释放智库的红利。中国很大,各地有各地的特点,所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在规则制度设计层面,必然会出现许多不同的探索与实践。这里笔者主要介绍温州的做法,仅供同行参考。

温州智库建设的制度化努力,从2010年12月温州市委市政府成立决策咨询委员会开始。经过近五年的努力,在省市领导的指导与支持下,温州智库的规则制度建立健全,逐步形成“一核四库”有温州特色的新型智库体系。

“一核”,即温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设在中共温州市委政策研究室),是温州智库体系的中枢纽带。为了提升自身的组织化水平,进而整合提升本地各类研究资源,温州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宏观层面,做好顶层设计。一是在职化,由在任的政协领导担任决咨委主任,对接了决咨委与政协系统,保障了政治资源;二是一体化,决咨委办公室与市委政研室高度一体化,对接智力供给与决策需要,提高了研究准度;三是实体化,设立温州市决策咨询办公室,作为市委政研室下属事业单位,具体承担决咨委及其办公室职责,保障了组织效率。由此,市委政研室及其下属事业单位总共18 人,成为组织协调地方智库建设的核心团队,加上市政府每年安排450 万专项经费,奠定了温州智库体系建设的基础。

中观层面,做好规章创建。一是决咨委工作规则,确定整个智库体系总体思路。二是智库管理办法,明确了智库成员进入门槛、考核要求与退出机制,调动了专家学者的积极性。三是项目管理办法,包括课题研究、咨询研讨、智库共建等项目的立项、监督、结题等标准,推动了项目运营的规范化。四是财务管理办法,包括预算公开、进度督查与绩效考核等内容,增加了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微观层面,做好机制创新。一是创新人员管理机制,鼓励有项目合作的本地高校、媒体机构派人到决咨委办公室挂职、顶岗、实习,在提高沟通效率的同时,增强办公室的实际力量,由此摸索出一条温州式的“旋转门”之路。二是创新信息管理机制,积极引入信息化工具,通过各种云工具,实现电脑端、手机端的协同办公,提高工作效率。

“四库”,即政府智库、高校智库、民间智库、企业智库,是温州智库的四个分支网络,每个网络都有一个中心节点,成为智库体系建设的主要抓手,最大程度地整合散落在各个领域的智力资源。经过近五年的努力,四库都已初显规模与成效,形成了具有各自特点的平台载体。

一是政府智库,以全市调研联席会议为抓手,统领本地25 个党政部门的研究机构与11 个县(市、区)的研究部门,以及党政部门内的一批有激情有能力的中青年骨干研究力量。在课题研究方面,通过课题申报和评奖的方式,鼓励政府智库成员承接短平快的应用型研究项目。在咨询活动方面,与财新传媒、中国经济时报等发起中国改革·温州论坛、温州帕累托公共政策沙龙活动,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邀请相关领域的管理者、从业者和研究者参加,进行深入研究,实名发言,匿名发表,通过编制沙龙简报的方式,将最真实的声音直接传递给最高决策者。先后举办了近60 场各种主题的研讨活动,许多成果转化为决策依据。在机构发展方面,积极指导地方决策咨询分支机构的建设,支持相关部门建立专家咨询团队,如重大决策风险评估的咨询委员会。下一步,政府智库还要谋划成立更加独立、社团化运作的公共政策研究学会,为更多体制内的实践者与思考者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

二是高校智库,以高校智库联盟为抓手,统合本地10 所大专院校的研究力量,成员包括各高校人文社科管理机构的负责人,所有研究机构的负责人,以及知名的专家学者。在课题研究方面,通过定期发布基础型、系列化的课题研究项目,引导高校学者长时间跟踪研究某一个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形成一批高质量的成果,并将其汇编出版。在咨询活动方面,与人民网发起温州高校智库论坛活动,每场由一个学校作为承办方,选择其擅长的研究方向,举办高规格的学术论坛,邀请其他九所高校代表和相关部门领导参会并发言,增进彼此间交流学习,也推动了学城联动。在机构发展方面,鼓励政研室专业处室与高校年轻学者组建研究团队,如温州信息化研究中心等,围绕当前政策起草主题,开展高密度调研,形成研究报告,再转化为政策意见或内参报告,实现双方共赢。

三是民间智库,这是温州最大的特色,是浙江省公共管理创新十佳案例。温州民间智库成立于2011年7月,主要汇聚本地有公共情怀,希望以建设性意见推动公共政策优化的民间人士构成,目前共有180 多人,是全国最大的由纯草根代表组成的民间研究团体。在咨询活动方面,民间智库有网络问计于民、草根提案、米利都讲坛、民智调研等一批活动载体,四年来共采集到建议近万条,形成民间智库报告近百篇,其中多篇被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采纳。民间智库的讨论,只要不反党、不反国家,那么在问题讨论层面,不设边界,最大程度地鼓励其释放创造力。在机构发展方面,民间智库有一个由来自政府、媒体和其他各界代表组成的18 人的理事会,下设18 个兴趣研究小组,形成一整套非常完备的操作体系。目前,民间智库正在注册社团,将升级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民间研究机构的联合体,除了发挥原有的政情民意连接器作用之外,还要发挥民间研究机构的孵化器作用。民间智库将鼓励其成员发起并设立民间性质的研究团体,并以此申报市决咨委的课题研究项目或智库共建项目,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培育一批真正有影响力的纯民间地方智库组织。

四是企业智库,这也是温州特色之一。企业智库是四库中最晚成型的智库,像其他智库一样,它也不是规划的产物,而是智库自组织的产物。企业智库由一些项目聚合而来:市决咨委企业家计划,该计划在三年内分批次增加了几十位有思想的企业家成为智库成员;民营企业研究中心项目,该项目涉及11 个县市区政研室,共同收集了温州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300 家企业,建立了基层监测点;小微指数研究项目,该项目采集了温州地区1100家小微企业的数据,打造了一支善于调研企业的研究团队;隐形冠军调研项目,该项目召集了媒体记者与智库学者,共同组队调研温州转型中成功的案例。企业智库由这些项目组合而来,目前正在完善运行机制。在可以遇见的未来,企业智库也会成立专门的社团化运作机构,实现独立自主的运作。

综上可见,地方智库体系的建设,是自上而下的制度设计与自下而上的内生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在这个过程中,党委政府必须发挥核心作用,要明确目标,投入资源,创新机制,在服务领导的同时,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创造有利于新事物出现的环境,提供制度和平台公共品,因势利导,才能建成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这就是温州在地方智库体系建设中的经验。

猜你喜欢

温州智库决策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难忘九二温州行
微智库
微智库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