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遇到“另类思维”怎么办

2014-04-16杨作旺

今日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奖品错误苹果

杨作旺

案例1:巧合

以下是圆柱体体积的练习课片断。

师:昨天我们通过将圆柱沿底面直径切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方法得到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老师这里有个问题,请大家帮忙解决一下。出示:一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25平方厘米,底面半径是4厘米,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生1:要先求出它的高,根据:侧面积=底面周长×高,所以高=25÷(2×3.14×4),又根据体积=底面积×高就可以求出体积,但是,太难算了。

师:其他同学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2:太难算了,改一个数字就好。

师:改什么?

生2:我认为把25改成25.12就好算多了。

师:为什么?

生2:有一个3.14在那里都很麻烦,因为我们知道8π=25.12,所以我想替换成25.12就比较好算。

师:那就改吧(同学们都松了口气)

生3:不用改,我用式子代入计算:[25÷(2×3.14×4)]×3.14×42

生4:不用,直接列算式25÷2×4就可以了。

师:为什么?

生4:我是,我是……(一时语塞)

其他同学异口同声:巧合。

这位同学在一片“巧合”声中从站得笔直到弯下了腰,不好意思地坐下。

课后,我问这位学生,“你是怎么想的?”

他说:“我把这个近似长方体的圆柱体打倒在地,让侧面积的一半作它的底面,半径作高,只要用25÷2×4就可以了。”

解决策略

给足时间

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必然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推进。因此,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乃是科学预设的一个重要前提。教师只有尽可能地预设各种可能,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临阵不乱。

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教学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在充满生成的课堂上,教师的作用不只是将一些灵性的画面定格,而应进一步将这种美丽放大、着色,使其更加艳丽动人。如果老师能急中生智,问自己:“是巧合吗?”尽管马上想不出来,也可以把问题推给学生讨论,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问题也许能得到解决。再就是要鼓励、信任学生,让他好好想想,不要紧张,或许学生自己也能解决。

案例2:贪心

一位老师在讲《找规律》一课时,对回答正确的同学给于奖品。第一个学生的奖品是圆珠笔,第二个是水笔,第三个是铅笔。当老师拿着铅笔准备奖给第四个同学时,这个同学却说:“我不要铅笔,我要圆珠笔。”老师随口说“贪心!”同学们也跟着笑话。

解决策略

满足学生

其实,学生的需求是正常的,老师给学生发奖品,一般情况下,学生只有接受,哪能挑三拣四?更何况在上课的时候。学生有他自己的喜好,一般的人是不敢说出口的,可这位同学就是与人不一样。如果老师课堂驾驭能力强的话,就可以根据这一生成资源,为我所用。老师应马上给这位学生圆珠笔,顺便问:“从这位同学得到的奖品,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这样处理,就变不利因素为可用资源了,也就达到了非预设性动态生成的目的。

学素材空谈数学教学无异于缘木求鱼,是毫无实际意义的。这位教师显然认识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素材中体验和感悟数学,力求把抽象的数学变得通俗易懂,变枯燥的数学为生动有趣。一个苹果榨成汁,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受此启发,学生就有了“把一个人平均分成两半,每半是一个人的二分之一”的看法。人可以分成两半吗?篮球分成两半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即要尊重学生,也要尊重事实,可以分的才能分,不可以分的就不能分,要给以适当的点拨,不要一味地迁就学生。

案例4:重复

在教学有余数的小数除法时,一教师出示了38.2÷2.7让大家计算,有以下结果①商14余4,②商1.4余0. 4,③……教师在讲评时自己很认真地在黑板上重做了一次。结果仍有许多学生摇头不明白。

案例3:迁就

一次青年教师教学展示活动中,一位老师在教学《认识分数》一课时,当学生从“分蛋糕”中获得直观感知后,就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

生1:将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半,每半就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生2(马上站起来):不一定,如果这个苹果是歪的怎么办?

生3:大的一边少切一点,这样就差不多了。

生2:差不多也不能说是平均分了。

生4:把苹果榨成汁,再平均倒在两个杯子中,这样就平均分了。

生5:一只鞋是一双鞋的二分之一。

生6:把一个人平均分成两半,每半是一个人的二分之一。

生7:把一个篮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篮球的二分之一。

……

解决策略

尊重事实

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学科。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闪现出独特的思维火花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需要依附一定的数学素材,离开具体的数

解决策略

巧用错误

古人云:“人非圣贤,熟能无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错误本身是不受老师欢迎的,也是学生自己不愿意产生的。学生出现错误是学习过程中的曲折,它暴露出学生思维中的一些偏向。作为教师,绝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必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而应允许学生出错,并将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资源,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以产生“点石成金”之效,再生教学之精彩。如对上面的纠错,如果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利用已有的错误资源启发学生用什么办法可以判断正确与否?于是学生就可有三种判断错误的方法:①余数4与除数2.7比,余数比除数大,说明是错误的;②验算:1.4×2.7+0.4≠38.2,说明商是错误的;③验算:14×2.7+4≠38.2,说明商也是错误的。巧用错误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正确处理“课堂另类”现象,需要教师的睿智。

猜你喜欢

奖品错误苹果
Thinking思考
在错误中成长
折磨人的奖品
拿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
获奖名单看过来,奖品发放请注意!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