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梁文政 立场事关情怀与尊严

2014-04-16高静波

今日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忠县教委立场

高静波

2013年12月11日,山城隆冬。眼前的忠县教委主任梁文政瘦削、干练、平和。说起最在行的教育,他没有眉飞色舞,冷静、平实,眉宇间有作为教育人常见的沉着和思索。

2013年,重庆忠县在“贫困县办大教育”上谱写了恢弘的篇章,高考上线率连续25年保持渝东片区冠军,重点大学上线人数突破900大关。忠县教育与石宝寨、豆腐乳、派森百果汁并列成为该县“四大名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巨大的动力,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等领导的高度评价。

自2007年开始主政全县教育系统,七年多时间里,梁文政在市级媒体曝光不超过十次。但凡至舆论风口,他不犹豫不躲避,心平气和,态度清晰。

2009年,市内一家主流媒体问及中考结束后学生查询成绩事宜,梁文政说道:“我们这么做就是为了防止主城区‘掐尖。”这个回答被直接拟作了该篇报道的标题并被多家媒体转载,令人印象深刻。

“这个时候,需要的就是要表明立场。”时隔四年,梁文政面对记者的旧事重提,回答仍然短促、直接。

媒体以求索真相为本职,教育以培养真人、践行真理为目的,二者逻辑原出一辙。但在当时忠县教育的生态格局中,他这番关于“立场”的言说却自有意味。

2009年7月,忠县高考成绩连续第21年夺得渝东片区第一名,荣誉背后,是全县教育补旧账、爬上坡的严峻现实。梁文政对当时形势的判断是,由于对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不够,片面认为义务教育取消考试,就等同于取消质量监测,全县教育质量已岌岌可危。

一个突出表现是,教育生态逐步恶化,人才流失、优质教育下滑,管理压力繁重。

“最严重时,每年县里流失80名以上的优秀教师,高考苗子基本被掐完,一直到2007年高考,我们这个渝东高考冠军县再没有出过一名清华北大的学生。”忠县教委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回忆说。

从普通农村学校教师成长为教委主任,梁文政站过讲台,当过秘书,操持全县扶贫办工作达七年之久,工作30年大部分时间没有离开过农村工作,他比更多人深刻地理解均衡教育的重要和不易。

“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最具实际意义的是教育结果公平。”如何突破贫困区县教育生态恶性效应,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这是梁文政和他的同事们心里盘算的一件大事。

“防止掐尖”的回答便是在这样的现实底色中展开。

媒体以第三方立场介入教育生态,不断问诊中国教育之疑。尤其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素质教育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格局调整、利益冲突不可避免引发的教育生态链中非正常的“饥饿游戏”,更令人不断反思改革的初衷和路径。从走上改革之路的第一天起,教育人就和误读、疑问、反诘紧紧相伴。而部分人面对发问要么唱对台戏或者干脆置之不理。这种惰性的心理机制暴露出面对困境的软弱和不自信。

然而,教育不遵循“下一刻即决战生死”的短效机制,教育人不能逞一时口舌之快而缺失理性的判断,一味沉默更会被认为患上失语症,是对责任的一种逃离。

在这个意义上,梁文政当年的立场言说看似拙于技巧,反而显示了作为教育官员“回应现实”的勇气,以及不断从实践对象那里获得问题意识和敏感度的专业自觉和持守。

言说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人与环境和时代的变化之间的持续博弈。

“我们表明自己的立场,下一步就是切实去行动。”

从2007年开始,忠县教育系统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抓监测管理,抓名校建设,保护优生资源,深入推动课程教学改革等一系列措施去守业、进而补缺、长进。同时深入实施学校一把手工程,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核心举措,全县在2009年开始有效遏制人才流失趋势,到2012年甚至开始出现曾经外流教师的“回笼”。全县教育质量稳步回升,县委县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扶持、投入,社会各界对教育更加理性、宽容。

追思来路,梁文政说他没有想过的是退缩,也从来无暇顾及大势之外的种种纷扰。

他和同事们坚信,今天所做的一切相加就等于未来。

“教育人追求的不见得是众人未见,而是众人已见,但未思更未行。”

“忠县教育的春天来了!”50岁的梁文政沉稳的脸庞浮现出笑容。

猜你喜欢

忠县教委立场
不待扬鞭自奋蹄
首都师范大学与平谷区教委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暨“首师优字●墨香平谷”项目启动会顺利举行
重庆忠县 人才培育助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设计立场和手工生产关系的辩证认识
组织布局谋发展,老年教育诚可期
武术研究的立场
扬 善
持偈不如吃茶
基于忠县农户调查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需求分析
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