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大研究热点述评

2014-04-16严进殷群

江苏社会科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研究企业

严进 殷群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大研究热点述评

严进 殷群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众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阐述,形成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发挥了指导实践的现实作用。当前创新驱动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市场成为决定性力量,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关的内外部环境均发生了重大改变,研究热点和重点随之有所变换,本文围绕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三大研究热点进行述评,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趋势。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研究对象 研究内容 研究重点

严进,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 210046

殷群,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210046

“创新”(Innovation)是著名经济学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的,指“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新的组合,其目的是获得潜在的市场利润”,“自主创新”是学者们针对后发国家创新追赶提出的新概念,关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已经形成了许多重要的研究结论。

纵观国内外几十年的研究文献,大致可以归结为:(1)概念内涵: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为了获得现实的或潜在的市场利润,积极整合和运用内外部各种创新资源,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建立持续竞争优势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这个概念体现了创新主体主动性、创新资源多元性、创新活动价值性等重要特点。(2)形成机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依赖政府、企业、市场和社会力量协同形成,资源要素整合方式的差异形成创新模式的差异,通过知识学习、知识积累、知识集成、知识应用而持续提升。(3)驱动因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离不开政府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市场的利益诱导和竞争压力、企业的自主追求和创新传承。(4)问题障碍:政府政策错位和力度不足,市场环境快变和秩序失范,企业人才缺乏和技术积累不够。(5)应对措施:企业解决资源集成和人才吸引问题,政府解决政策协同和支持力度问题,市场解决规范运行和决定性作用问题,社会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良好氛围问题。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技术全球化已经成形,创新驱动已经成为共识,全球化、区域化、个性化已经成为特色发展和错位竞争之关键选择。创新迅速改变世界的背景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持续提升,需要有前瞻性眼光、战略性谋划和坚耐性意志,2011年以来的学术讨论的三大热点问题大致上反映出了这些趋势和特点。

1.区域和特色产业的企业自主创新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学者从宏观角度研究企业自主创新的内涵和特点、评价指标、影响因素以及提升对策等等,提出应当通过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来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目前的研究正经历着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的深入进程,研究重点也逐步从整体研究转向不同区域和特色产业集群视角,以期能更准确分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区域、产业环境和作用机制,从而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议。

袭著燕(2012)等以东部区域的鲁粤苏浙企业为样本,在构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测度指标的基础上,从规模以上企业、大中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三种类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四省的整体创新能力都位于全国先进水平,但是不管是规模以上企业,还是大中小企业或者高科技企业都缺乏创新投入以及创新产出能力,都过分看重于创新活动以及创新资源。郑慕强等(2013)通过对福建和广东创新型产业集群的155家本土民营企业实证调研分析,研究了FDI横向外溢网络和纵向外溢网络对本地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FDI对企业自主创新绩效具有显著影响,如果配合政策支持,则影响更为明显。显然,东部区域企业自主创新意识较强、市场机制和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较为健全,但需要更加重视自主创新的产出效益。

汪德荣(2011)等以西部区域的广西企业为例,研究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成因认为,创新意识、创新环境、创新人才等方面明显落后是导致西部企业创新能力普遍不强的主要原因,为了增强西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应该在政府主导下,扩展企业创新的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增加创新资金投入,从多方面改善创新环境,特别是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从而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活力。蒋洋等(2011)以潜在创新资源、创新活动、创新产出能力和创新环境等指标为基础,构建了综合评价四川省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比较了四要素的影响程度,提出了强化四要素的对策建议。史星际等(2012)以山西省为例,分析了西部区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低的原因,提出应在知识创造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加大经费投入,同时加强区域间协调互补、产学研结合等工作。李攀艺等(2013)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重庆市科技型企业调查数据,研究发现科技型企业的企业家精神、智力资本、资源整合以及创新氛围对于西部区域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显著影响。显然,西部区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需要政府主导和支持,激发企业主体创新行为,同时,需要推进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和完善。

蒋世辉等以中部区域的河南省大中型企业为样本,从创新环境支持能力、自主创新意识、自主创新投入能力、R&D能力、自主创新效益等方面,分析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状况、优势和不足。姜霄(2012)以中部区域的河南省中小企业为样本,构建了包含自主创新投入能力、自主创新产出能力、创新政策环境、创新市场环境、社会网络与合作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实证研究显示:虽然政策环境优越,创新动力充足,但由于投入产出能力不足和市场环境制约,中部区域的河南等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差。程云喜(2014)以河南省各类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表明:企业领导创新意识较强,法律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较大,但企业创新文化不尽如人意,保障机制不完善,自主创新机构设立不足,技术人才供给不足,技术知识储备不足,技术市场不完善,融资环境有待改善。显然,提升中部区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发挥市场决定性的作用,建立系统设计、企业主体、各方参与的自主创新机制,并形成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

任何企业都隶属于特定行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必然受到行业特点的约束,具有行业特色。邵云飞等(2011)认为,提升装备制造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主要是要明确技术创新战略、强化技术能力、形成人才机制以及良好的产业集群环境。王宇露(2011年)认为,提升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做大做强风能产业的关键,提升风电设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主要是提升技术认知能力、知识吸收能力和整合创新能力。陈江等(2012)提升制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应当针对创新体系、创新来源、创新模式、创新影响因素以及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从企业和政府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尹航等(2013)认为,提升军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应当从研发能力、生产能力、投入能力、成果能力和管理能力等方面加强工作。陈伟等(2014)认为,提升航空航天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应当根据不同区域企业自主创新效率,选择合适的创新模式,注重创新效率。

2.企业自主创新的量化测度和案例解剖

关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虽然已经有相当长时间了,但多数研究仍然集中在宏观描述、理论分析和实证调查等方面,缺乏深入的量化研究和典型解剖。目前,企业自主创新实践相当丰富,也累积了大量可用于研究的数据系列,为开展长时序态势研究、评价分析和规律探讨提供了丰富样本和数据,提供了量化测试和案例深度解剖的可能。

近几年来,应用各种数理模型开展能力评价和关键要素分析的研究比较活跃。梅强等(2011)从自主创新的投入能力、实施能力和产出能力等方面构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苏州市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述三种能力确实是反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指标。曹萍等(2011)运用平衡计分卡模型,构建了包括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等四个维度包括16项指标的并兼顾了各指标之间相关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提高了评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准确性。欧忠辉等(2012)建立了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对2006-2010年省级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排序,并利用二次加权法对各年综合评价值进行加权平均,得到了省级区域整体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各省市排序,并展望了各省市自主创新能力动态变化趋势。刘振(2013)以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调查数据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检验了促进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因素及其路径关系,在分析关键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动力的对策建议。王金湘(2014)结合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法,构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评价了浙江省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认为在技术创新活动评价、技术创新环境、潜在技术创新等方面贡献率较高,但在技术创新产出方面需加强管理。由上可知,量化研究既涉及到企业内部与自主创新相关的各个要素,也涉及到企业内外联动相关的要素,既探讨了区域内的企业自主创新问题,也涉及到区域间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状况的比较分析,但其深度和广度还可以继续深化和拓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大量企业开展了自主创新活动,产生了许多成功的典型,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案例解剖分析成果较多涌现出来。郭广明等(2012)以珠海中富实业公司实践为例,研究了创新管理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过程中的作用表明:战略创新管理能力、技术创新管理能力、长期市场能力和文化学习能力对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最为重要。盛亚等(2012)以万向集团和横店家园化工公司为案例,运用扎根理论探讨了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和企业需求之间关系,并从政策需求角度阐述了知识产权政策作用于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机制。许庆瑞等(2013)通过对海尔集团1984-2013年的纵向案例研究,分析和归纳了转型背景下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演化的路径特征,研究揭示了海尔集团以技术引进为起点,以二次创新能力为核心,积极开展集成创新,最终走向原始创新能力的动态累积过程。黄文军等(2013)以宁波康强电子的技术创新作为样本,运用2007-2011年的企业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表明:当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的情况下,企业加大技术投入的力度将会获得更多回报;并且当技术创新投入力度超过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的力度时,企业会获得超额回报。齐旭高等(2013)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剖析了4家高科技制造企业产品创新视角下的自主创新路径发现:利用客户个性化需求、抓住政策契机、进行相关行业拓展、延伸产品线、合作研发及有效利用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等产品创新活动,可有效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刘锦英(2014)以鸽瑞公司“冷轧钢带”自主创新为例,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了企业自主创新不同阶段的行动者构成,从结网对象的变化中揭示了核心与响应企业的自主创新网络演化机理:核心企业自主创新与协同创新行动者结网互动,需要核心企业主导、协同企业支撑,在不同创新阶段协同有序演进,不断调整各类行动者创新行为,才能共同实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目标。显然,企业自主创新的实践越丰富,典型企业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就会越有效,成功企业的个性特色就越明显,普通价值就越大。

3.企业自主创新的行为方式和驱动路径

自主创新的行为主体是企业,内部条件是开展自主创新的基础和前提,但企业是国民经济系统中细胞,企业行为和行为方式必然受到政府和科研机构、高校等众多行为主体的影响,受到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的诱导和约束,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个系统性工程,需要有明确的路径和相关政策的激励。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优化企业主体行为,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协同各类创新资源。郭珉媛(2011)通过对津京沪企业R&D活动各项指标对比分析后认为:科技创新意识不足、自身技术积累薄弱、科技创新层次受限、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等是影响天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问题,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应从优化R&D使用结构、改善企业技术创新条件、提高企业R&D人力资源效率等方面着力。刘丽萍等(2011)认为,企业专利申请量是反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R&D投入以及企业科研人员数量、从事科研的企业数量等相关因素对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存在显著性影响,加强企业专利申请对于企业内部集成创新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郝生宾等(2011)从自主创新过程分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研究构成要素之间的协同关系,构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协同机制模型,剖析了制约瓶颈,提出了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策略。李玲等(2013)运用974家上市企业数据,检验了政府补贴与企业自主创新之间关系后认为:政府补贴对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投入和创新绩效的影响显著,发挥着“引导”的积极作用,但是政府补贴对国有企业自主创新投入和创新绩效的影响不显著,扮演着“纵容”的消极作用。田丹(2013)在实地调查和案例研究基础上,对软件企业开放式创新过程进行比较分析,提炼和总结了软件产品开放式创新的有效模式,并分析了各个模式的主要特征,提出了软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管理策略和政策建议。程金亮等(2014)研究企业“实验室经济”认为,“实验室经济”有效地搭建了企业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平台,有效促进了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地被国内外大型企业采用,我国应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新科技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知识产权法制环境、加快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鼓励发展“实验室经济”,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必须高度重视各类新因素的研究,充分利用创新资源,重视集成和协同创新。李随成等(2011)以装备制造企业为对象,研究了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知识创造、关系互动、自主创新能力等四个因素的关系,探讨了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机理后认为: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正相关,知识创造和关系互动的中介效应明显。周青等(2012)从联盟动机、合作方式和成果形式等方面分析了专利联盟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用方式后认为:获取技术领先优势和提升产品竞争优势的联盟动机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有着积极作用,“技术+技术”和共建研发机构的合作方式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市场融合、技术融合和专利融合的成果形式更有利于联盟活动的开展。陶虎等(2012)构建了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值对山东省不同治理制度的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实际测度,经过比较不同所有制企业后认为:国有控股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在不同类型企业中是最高的。陈劲等(2013)在研究开放式创新的背景下,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21个样本,研究产业集聚程度和创新关系后认为:产业集聚程度较低时,专业化集聚有利于创新,而多样化集聚抑制创新;集聚程度较高时,专业化集聚不利于创新,而多样化集聚促进创新,企业开放式的创新战略能够有效提高多样化集聚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易力等(2013)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吸收能力在知识转移过程中对集群企业自主创新影响的量化模型,并采用模拟分析揭示了集群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王雷等(2014)以知识搜寻为中介变量,构建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影响集群企业创新类型的概念模型,并基于实证检验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与集群企业自主创新负相关,与集群企业模仿创新正相关;知识搜寻在全球价值链嵌入与集群企业创新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完善财税金融政策,加强风险补偿力度,仍然是应当着力加强的核心环节。林继扬(2011)针对福建企业R&D投入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提出政府管理部门应发挥财政转移支出、财政贴息、政府公共投资、政府采购、税收优惠等多种政策工具的杠杆作用,发挥财税政策的资源配置效应和乘数效应,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秦军(2011)分析了我国自主创新金融安排体系建设要求,归纳了金融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功能、存在问题、实现途径等,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武普照等(2012)通过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发现,税收激励政策对于促进企业自主创新非常有效,而且增值税与其相关关系更为明显,针对企业创新活动本身和外在制度的双层制约,应当实施更为积极的旨在消除企业自主创新障碍的税收优惠政策。赵湜等(2013)在研究企业自主创新风险补偿体系基础上,分析了风险补偿政策实施与运作系统的实际状况,构建了补偿政策与效果模拟模型,并基于湖北省企业自主创新政策环境,解剖了各项政策工具及作用发挥程度,证实了风险补偿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提出了应当将科技保险作为集中和减弱企业自主创新风险的有效工具进行发展。刘斌等(2013)针对影响小微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限制性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激励型税收政策建议:建立大幅度的税收减免制度和加大风险投资税收优惠、增加小微企业创新资金的长效政策;设立R&D项目税收优惠,鼓励小微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提高科技人才个人收入的税收优惠,增加小微企业的人才吸引力;通过建设高水平孵化器、技术服务平台等,构建适于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创新环境;完善税收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加强小微企业创新活动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于谦等(2014)以增值税转型为背景,采用A股上市公司年报数据,实证分析了2009年增值税转型以来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促进程度,并探讨由此引发的企业生产效率变化,研究发现增值税转型显著激发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对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资本密集型行业来说,自主创新比固定资产投资更能从长期提升生产效率。袁立蓉(2014)研究了金融政策对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有效性问题后认为:在世界经济发展体制成功转向区域化、全球化发展之后,我国“人口红利”带来的经济发展潜力已经剩余不足,企业发展重心转移受到来自政府与社会的关注,相关金融政策对于企业自主创新发影响重大,我国应当持续完善有利于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金融系统规范和促进政策体系。

综上所述,关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目前的学术研究已经呈现出三个转变:一是从研究国家层面的环境和所有类型企业的共性特征转变为特定产业及区域范围内企业自主创新的个性特征转变,从而使得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政策建设更具有操作性;二是研究方法从定性描述、大类分析为主转变为数理分析和典型案例为主转变,从而使得研究样本更为丰富和研究进展更为深入;三是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关因素的泛泛研究转变为紧密结合全球化、网络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特征进行研究,结合政策实施效果和政策协同作用机理研究,从而使得研究更具时代性、现实性和政策的可操作性。

[1]袭著燕、张颖:《鲁粤苏浙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分析》,〔济南〕《科学与管理》2012年第4期。

[2]郑慕强、黎贝贝:《FDI外溢网络、政府引导与创新型企业自主创新》,〔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3]汪德荣、贺世红:《我国西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以广西企业为例》,〔深圳〕《特区经济》2011年第9期。

[4]蒋洋、鲁若愚:《四川省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评价》,〔北京〕《软科学》2011年第2期。

[5]史星际、杨鹏:《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与对策研究——以山西省为例》,〔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6]李攀艺、周晨辉、陶传彪:《科技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部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重庆市科技型企业的实证分析》,〔哈尔滨〕《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19期。

[7]蒋世辉、黄士国:《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南昌〕《企业经济》2012年第5期。

[8]姜霄:《河南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南昌〕《科技广场》2012年第3期。

[9]程云喜:《提升河南省企业自主创新水平研究》,〔郑州〕《区域经济评论》2014年第2期。

[10]王宇露:《论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北京〕《能源技术经济》2011年第3期。

[11]邵云飞、杜欣、尹守军:《装备制造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北京〕《技术经济》2011年第10期。

[12]陈江、廖渐帆:《海南省制药行业企业自主创新状况调查研究》,〔南京〕《现代管理科学》2012年第8期。

[13]尹航、石光、李柏洲:《基于Entropy-Topsis模型的军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与测评》,〔合肥〕《运筹与管理》2013年第3期。

[14]陈伟、周文:《中国航空航天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

[15]梅强、范茜:《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广州〕《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第11期。

[16]曹萍、陈福集:《基于BSC和ANP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17]欧忠辉、朱祖平:《二次加权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动态评价研究》,〔福州〕《东南学术》2012年第6期。

[18]刘振:《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因素及其路径关系研究》,〔北京〕《中国科技论坛》2013年第1期。

[19]王金湘:《基于熵权法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以浙江省为例》,〔天津〕《经营与管理》2014年第1期。

[20]郭广明、何巧云:《广东省中小企业应用TIM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践——以珠海中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呼和浩特〕《北方经济》2012年第20期。

[21]盛亚、沈宏韬:《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政策需求与影响机制研究——以两家企业为例》,〔广州〕《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第6期。

[22]许庆瑞、吴志岩、陈力田:《转型经济中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演化路径及驱动因素分析——海尔集团1984-2013年的纵向案例研究》,〔北京〕《管理世界》2013年第4期。

[23]黄文军、孟祥霞:《知识产权保护加强条件下的企业技术创新——基于宁波康强电子公司的典型案例研究》,〔太原〕《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年第7期。

[24]齐旭高、吕波:《产品创新视角下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路径研究——基于多案例的分析》,〔武汉〕《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第16期。

[25]刘锦英:《核心企业自主创新网络演化机理研究——以鸽瑞公司“冷轧钢带”自主创新为例》,〔北京〕《管理评论》2014年第2期。

[26]郭珉媛:《增强天津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基于津京沪三地企业R&D的比较》,《天津经济》2011年第11期。

[27]刘丽萍、王雅林:《R&D投入、专利申请量与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第11期。

[28]郝生宾、张涛、于渤:《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协同机制研究》,〔长春〕《工业技术经济》2011年第1期。

[29]李玲、陶厚永:《纵容之手、引导之手与企业自主创新——基于股权性质分组的经验证据》,《南开管理评论》2013年第3期。

[30]田丹:《软件产业开放式创新的模式研究》,〔北京〕《管理世界》2013年第6期。

[31]程金亮、曾繁华、许合先:《企业“实验室经济”发展现状及路径优化研究》,〔武汉〕《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年第7期。

[32]李随成、姜银浩:《供应商参与NPD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机理研究》,〔北京〕《科研管理》2011年第2期。

[33]周青、陈畴镛:《专利联盟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方式与政策建议》,〔北京〕《科研管理》2012年第1期。

[34]陶虎、田金方、郝书辰:《产权制度、治理结构与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以山东省为例》,〔北京〕《经济管理》2012年第6期。

[35]陈劲、梁靓、吴航:《开放式创新背景下产业集聚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北京〕《科学学研究》2013年第4期。

[36]易力、胡振华:《知识吸收能力对集群企业自主创新影响的系统动力学分析》,〔北京〕《中国科技论坛》2013年第1期。

[37]王雷、姚洪心:《全球价值链嵌入对集群企业创新类型的影响——知识搜寻的中介效应》,〔天津〕《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年第1期。

[38]林继扬:《进一步提升福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财税政策措施研究》,〔福州〕《发展研究》2011年第5期。

[39]秦军:《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北京〕《科研管理》2011年第1期。

[40]武普照、曲世浩、庄静:《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激励政策研究》,〔北京〕《经济研究参考》2012年第63期。

[41]赵湜、谢科范:《基于SD模拟模型的企业自主创新风险补偿政策研究》,〔北京〕《软科学》2013年第11期。

[42]刘斌、杨开元、王菊仙:《小微企业自主创新税收政策的优化思路》,〔北京〕《税务研究》2013年第3期。

[43]于谦、蒋屏:《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自主创新与生产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北京〕《税务研究》2014年第5期。

[44]袁立蓉:《关于金融政策对我国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有效性分析》,〔北京〕《财经界》2014年第2期。

〔责任编辑:天则〕

A Review of Three Research Hotspots on Enterprises'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Yan JinYin Qun

Many experts and scholars did research on enterprises'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from different angles,producing a lot of important perspectives,playing a realistic role in guiding practice. Current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global consensus,the market become the decisive force,the enhancement enterpris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but the related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enterpris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has had the significant changes,research hotspots and focuses on the resulting new characteristics,this article mainly reviews the enterpris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such as the research objects,research contents and research emphasis of cutting-edge research new dynamic,looking forward to future research trends.

enterpris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research object;research content;focus of research emphasis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核心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路径研究”(71373133);江苏省哲社重点项目“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13JZA001)。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研究企业
企业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企业
企业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