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师图书馆的创办及思想

2014-04-16

科技视界 2014年13期
关键词:京师学部章程

王 娜

(吉林大学农学部 图书馆,吉林 长春 130062)

中国古代称图书馆为藏书楼,从其名称上我们不难看出,古代藏书楼的主要功能是“藏”。清末是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时期,不断有外来思想文化的涌入,加之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一些公益性的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在中国逐步建立。京师图书馆应该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的创建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奠定了基础。

1 京师图书馆的创建

1.1 创办的时代背景

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仍在不懈地寻找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救国之路,他们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转变、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体的改革探索,掀起了中国近代社会西学东渐的浪潮,使中国逐步走向世界。虽然探索的道路都失败了,但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开始放眼看世界,京师图书馆就是在这种大的历史环境中产生的。1906年底,清政府派端方、戴鸿慈为出洋考察大臣出访欧美,回国后他们递上一道奏折,对西方公共图书馆极为称赞,认为图书馆在启迪民智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要求清政府下谕,由学部主持,在各省设立图书馆,以便在精神文化和民风民俗方面向欧美先进国家靠拢,这是中国官方仿照西方普及公共文化设施的起点。当时清政府正在准备“预备立宪”,而出洋考察政治正是为实行君主立宪所做的准备工作之一,所以预备立宪是当时清政府的重大举措。奏折递上之后立即受到清政府的批准,指示学部去办理。学部接连不断地对各地发文,催促“迅速筹设图书馆,以稗教育二开民智”。于是,京师图书馆的创建就在计划当中了。

1.2 创办时间的分歧

关于京师图书馆的创建时间,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1907年10月6日建于北京东安市场的图书馆;一种认为是1909年清学部筹建的,建于北京什刹海后海北岸广化寺的图书馆。两个图书馆在建馆之初都称为京师图书馆,但所隶属的机构不同。1907年设立的这家京师图书馆又称为民政部图书馆,它是在民政部侍郎荣勋支持下,由民政部拨款开办的,而且制定了章程,即《京师图书馆拟定章程》[2],这一章程对当时正在拟议筹划中的京师图书馆做了比较完备的描述,并且详细而具体地指明了京师图书馆的宗旨,选址,入藏途径、入藏方法、入藏方式,图书的借阅、代售及各项收费,常年经费预算,人员设置,馆内设备,开馆时间,禁止收入的图书种类等等。其创建的意义是:“京师地居上游,区号首善,基础既固,影响自宏,学界进化,则社会进化,社会进化则一切政教艺术文物与之具进,(建)藏书一楼,胜造广厦千万。[1]这一图书馆建立以后,直隶(今河北)、吉林等十几个省设立了图书馆,连同筹备的省份在内,全国大多数省都兴建或正在筹建图书馆。在这种形势下,1909年学部上奏,请求设立国家级的图书馆,这就是今天国家图书馆前身的京师图书馆。可见,1907年的京师图书馆为1909年的京师图书馆的创立奠定了基础。我们平时所说的京师图书馆是指现在国家图书馆前身的那个京师图书馆,它具有历史发展的连续性。至于1907年的京师图书馆,由于资料匮乏,对于它的演变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但是,我们要明确一点:目前大多数学者对京师图书馆的研究都是针对于1909年创建的京师图书馆。本文也是以此为研究对象的。

1.3 京师图书馆名称的演变

1909年,即宣统元年三月,清学部为筹备立宪创办图书馆。在分年筹备事宜单中,颁布图书馆章程,确定在京师开办图书馆。随即又拟定《京师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其中第3条规定京师所设的图书馆名为京师图书馆。[3]1928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改京师图书馆为国立北平图书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0年3月更名为国立北京图书馆,1951年6月更名为北京图书馆。1998年12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对外称中国国家图书馆。

2 京师图书馆思想

2.1 藏书思想

1910年,在学部奏拟定的《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中提到:“图书馆之设,所以保存国粹”。也就是说京师图书馆要为国家保存本国的珍贵历史文献。藏书要丰富,要广征博采,以备硕学专家研究学艺,学生士人检阅考证之甩。京师图书馆创建初期,主要以前清学部藏书为基础,继承了清王朝皇家馆阁藏书,又征集了部分地方历史文献,历年又陆续采集了一些民间名家藏书,至20世纪20年代末,京师图书馆的藏书颇具规模。其收藏图书的来源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采于官藏。建馆伊始,首先奏请将储存在翰林院的《永乐大典》60册移交该馆。翌年,又取南学旧藏及内阁大库残缺,其中存有明清两朝的提本,经过整理,清出很多珍本。内阁大库的藏书包括明代文渊阁的藏书,而文渊阁的藏书又继承了宋、金、元三朝的皇家藏书,是现存中国图集的精华。后有收藏了《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

第二,采于私藏。京师图书馆在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中选择其中的孤本或精抄本及外间流传极少的刊本,择出71种,又选出一部分旧刊本凑成百种加以精抄,但由于辛亥革命,只完成了50种。同时还采进了南陵徐氏积字斋和归安姚氏咫进斋的藏书。

第三,除以上经典书藏以外,还收藏了金石拓本、普通图书,其中普通书籍包括中文书籍、满蒙书籍、西文书籍、杂志、报纸等。

可见,京师图书馆真正地贯彻了它的藏书思想:内容丰富、范围广泛、种类颇多、广征博采。

2.2 寄存服务思想

京师图书馆是图书寄存服务的倡导者。在罗振玉为京师图书馆拟定的《京师图书馆章程》中提到:“藏书家有欲以藏书寄存本馆者,可由藏书者陈请并将书目附呈本馆,一律代为储藏。”[4]1910年,学部奏《拟定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其第16条对寄存图书做了规定。“海内藏书之家,愿将所藏秘笈暂附馆中扩人闻见者,由馆发给印照,将卷册数日、钞刻款式、收藏印记,一一备载。领回之日,凭照发书。管理各员尤当加意保护,以免损失。其借私家书籍版片钞印者,亦照此办理。”[5]这一规定明确了图书馆与藏书家之间的义务与权力,即图书馆有义务对藏书家寄存的图书进行编目与保护,同时藏书家也有权利取回寄存的图书。

2.3 管理思想

京师图书馆创立之初,设正副监督各一人,提调一人,总校及编纂若干人,下分各科,工作人员大部分从学部员司中调用。另延聘经理员若干人,多是当时有名的学人和官员。[3]可以看出京师图书馆在管理人员的任用上,对人员素质的要求还是较高的。在图书管理工作方面,要求馆员要经常注意访求遗书古藉,随时采购,广为罗致。还规定图书馆在采进图书时,须公平给价,不得藉端强索。凡私家不愿出售的,应妥为借出,分别印刷、影钞、过钞,以广流传,原书必须发还,不得污损勒索。当时还提出京师及各省图书馆得附设刊印所。如有孤本秘籍,应随时仿刊发行。[6]京师图书馆无论是对人员配置上,还是图书收集管理方面,都是其对图书馆管理思想的探索。

3 京师图书馆的历史贡献

京师图书馆的宗旨是:“保持国粹,造就通才,以备硕学专家研究学艺,学生士人检阅考证之用。以广征博采,供人浏览”。它一开始就秉承过去皇家藏书,从700年前宋皇家缉熙殿、元明皇家珍藏、清代皇家珍藏,大批善本、珍本百川归海,为京师图书馆古籍善本甲于寰宇,打下了基础。[7]它的最大的功绩是抢救、搜集、保存、整理了大量珍贵历史文献。内阁大库遗帙免于落入纸商,四库藏书、敦煌经卷得以保留下来,珍贵民间名家藏书免于流入外人之手,使这些珍贵史籍流传至今,不能不归功于京师图书馆的存在。它为我国文化遗产的保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京师图书馆所取得的巨大成绩离不开一批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们。清末的封疆大吏张之洞、端方等都曾为古籍的采集、保存和京师图书馆的建设给予支持。始创时期,馆长缪荃孙不惮其劳亲赴江南采集图书,并在任职期间编制书目、设置机构、筹措经费,为民国后京师图书馆的对外开放、飞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以后历任的馆长,如夏曾佑、梁启超、陈垣等人积极筹措、任劳任怨,为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做出了贡献。使京师图书馆从一个皇家馆阁逐步过渡到近代形式的图书馆。

[1]无名氏.清末的两家京师图书馆[J].重庆社科文汇,2001(4).

[2]粱经旭.新发现的光绪丁未年(1907)《京师图书馆拟定章程》浅议[J].当代图书馆,2008,9.

[3]李镇铭.京师图书馆述略[J].图书馆之帧.

[4]王若.新发现罗振玉《京师图书馆章程》简述[N].中国文物报,2008,3.

[5]李希泌,张淑华,编.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春秋至五四前后)[M].北京:中华书局,1982.

[6]李镇铭.京师图书馆的基础藏书及其渊源[J].北京图书馆馆刊,1995.

[7]瞿志宏.清末京师图书馆发展述略[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

猜你喜欢

京师学部章程
黄河科技学院艺体学部作品选登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系简介
黄河科技学院艺体学部作品选登
京师得家书
Direct calculation method of roll damping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CFD approach*
民国时期的监狱改良与现代化——以京师第一监狱为中心的历史考察与分析
浅谈我国大学章程的制定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