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具发展史课”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探讨

2014-04-15■常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4年5期
关键词:课型家具教学模式

■常 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家具发展史课”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探讨

■常 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家具发展史是工业设计(家具及室内方向)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课程通过介绍西方近现代家具的演变过程,包含中外家具发展的历史背景,揭示出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因素对家具发展的影响。作为室内设计和家具设计方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以史为鉴,以古喻今”的方式教授知识,为学生夯实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透过设计各种家具思潮和风格的演变及其发展的历史条件,正确的理解设计的内在动力和源泉,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家具的形成、演变和发展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家具设计中的各种流派特点及家具设计未来发展趋向,从中得到启迪,可以树立“家具设计”专业的学生的设计纵横观、从中领略,树立有关历史唯物与辩证唯物观点。

通过5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由于教学体系不完善、课型设计死板、教师观念滞后、学生学习方法刻板等问题的存在,使得教学效果远远达不到预期,理论指导实践成为了一句口号。本教学研究是针对家具发展史课程教学的现有的课型模式和教学模式入手,找出影响授课质量,学生对史论课程兴趣不高等症结进行深入的剖析,提出一套特色的课型模式以及教学理论方法。

1 常见的课型结构剖析:

目前,众多大专院校的家具发展史课程主要的教学方法分为两种,其一是“走马观花”型,以培养掌握家具发展史基本线索为目标的记忆能力培养模式。属于纯理论性教学的范畴,重点是培养学生了解发展史的基本轮廓,通过教师讲授的方式,对历史事件、时间线索、设计流派和风格特点有所了解;其二是近年来被提倡的“驻马看花”型,以完成专题作业的方式为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模式。这种模式的特色是以专题作业贯穿课程的学习,教师很少讲课,则是充当引路人,帮助和开导学生思路,鼓励、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研究。两种课型结构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各有利弊,遇到了很多教学瓶颈以及困难,如何让艺术理论性的课程更好将“学与做,教与乐”结合起来,笔者在教学中也有不断的尝试,提出了一种4:3:3的研讨式教学结构。

2 “家具发展史课”课型特征

家具发展史课课型结构按照4:3:3的方式一分为三,课型特征主要包括四个内容:

(1)基本知识点的讲授:教师提取每个阶段最有代表性的内容,针对教学重点、难点采用精讲的教学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视频、音频和大量的优秀作品来进行分析和介绍,再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与学生共同讨论知识点及相关知识,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将学习融入愉悦之中,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并调动学习的热情和创作的兴趣;

(2)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在介绍每一个历史流派、设计特征的时候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一边讲解一边示范,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科学安排好学生的设计实践:一般我在课程上将讲课理论与自学实践的比例安排为4:3,给予学生更多自我消化、运用实践、自主设计的时间。例如说在一个思潮或者风格流派讲解之后,以作业或者快题设计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消化理解,这样一来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整个过程中,必须要查找大量的相关资料,再将理解升华为设计,这种方式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大大的增强了他们的学习自主能力,同时对设计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提升。

(4)作业后的及时反馈、评价、激励:学生按照作业要求完成了设计作品后,教师除了进行评分之后,更要及时的与学生进行设计的沟通与讨论,让学生知道自己为什么得到这样的评价,从而帮助他们建立一种能把握好鉴定设计作品好坏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能在辅导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对于知识点理解的盲点及偏差认识,查漏补缺,这个部分占到整个课程结构30%的比例。

3 教学模式探讨与对策:

教学模式是数学理论的具体化,教学活动方式和教学经验的系统概括,家具发展史课在教学模式上有包括以下七点:

(1)提出涉及的教育理论和价值取向:家具发展史课的教育理论与价值取向是实现本科生教学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围绕这些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大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以激发他们的设计创造欲望,建立设计纵横观、从中领略,树立有关历史唯物与辩证唯物观点。

(2)提出模式所针对的教学目标:家具发展史课的教学目标也就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得学生的艺术鉴赏、审美能力以及设计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3)建立教学活动的程序:要使得家具发展史课有条不紊的开展,教学中各个步骤、各种辅助手段的衔接与完成是很重要的,需要教师对于整个课程的知识结构有着清晰明确的理解认识,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一步一步的实施才能保障教学活动顺利地开展;

(4)师生关系与角色: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关系已经不适用于现代教学模式,既然在家具发展史课提倡更为平等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就意味着师生关系转变为教师主导知识点讲授,学生主动参与的平等性关系,让学生建立想学、要学、爱学的积极性,通过“小组讨论、课上研讨、课后辅导”三位一体的研讨性教学方式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5)提出客观合理的评价标准:一张试卷定分数的评分标准已经不适用于设计专业的教学系统,家具设计史课程的开设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理论的渗透,提升自我设计能力,所以在整个的授课计划中,我将32个课时进行了分解,将理论讲述的部分控制在二分之一的课时中,重点介绍、交代各个设计思潮,风格流派,设计师的相关特点以及代表作品,每一个章节的理论讲述完毕之后,会组织同学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理论进行消化,然后再以团队作业的形式加以练习,作业内容设计为指定作业选题,根据时间线索划分几个选题让学生分组选择并独立完成设计,选题的范围涵盖了家具发展史的所有阶段,以此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最后老师针对作业给予讲评、分析。其中,作业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的类型,例如利用多媒体软件讲解某一个流派,按照流派特点设计产品等等,可以是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以4人团队协作的形式完成。在整个灵活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对每一个学生,每一个阶段的学习态度、讨论记录、研究计划、进度完成情况、研究结果、都给出评分,最终的总分就是这门课程的成绩。通过这种“不以一张试卷定分数”的方式,来客观综合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6)优化教学辅助手段: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手段已经不适合现代教学的发展,想要更好的支持教学,教师除了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精心备课之外,还必须依附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得教学效果取得最大化成功。在家具发展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面对传统的书本讲授模式反映出一种被动、厌烦的情绪,从而阻碍了学习兴趣的产生,学习效果不佳。将理论讲学与现代的演绎方式做结合,回避流于表面、冗长无味的说课方法,利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描述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到某一个风格流派的时候,从地理环境,人文历史,故事演绎,甚至是利用一些视频电影短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够从根本上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从学生的学习效率。具体教学对策如下:

①在讲述历史背景的时候,适当加入一些地理环境、历史典故、相关人物故事来吸引学生,同时也可以适当插入一些纪录片、电影等片段,让学生自觉产生探索的兴趣,从而展开知识点的教学;例如在讲述荷兰风格派的历史起源时,通过梵高等立体主义派画家的作品引入,让学生从这些耳熟能详的大师中发掘这场运动在荷兰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这种情景式教学方法更加容易让学生对枯燥的历史产生探究的兴趣;或者在艺术装饰运动的章节加入一些洛克菲勒大厦在不同时期好莱坞经典电影中的片段,让学生通过这种直观、直接的方式理解这座经典建筑所代表的风格流派的特征;

②在讲解某一风格流派的设计特点的时候,运用比较式教学方法,将前后时期的风格与之进行纵向的对比,或者选择相似风格的流派来进行对比,通过这种比较分析的方法,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及认识;例如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新艺术运动”以及“艺术装饰运动”在时间点上承前启后的出现,在设计特征上有什么相似性和差异性?

③在多媒体教学手段上,竟可能的运用动态链接的课件模式,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优势。例如电子杂志,PPT等形式,让原本单一的页面通过动画变得更加的饱满丰富也可以更好的将知识点,按照内容有结构的排布在一个版面里,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对内容更全面、整体的把握;

④适当加入一些名著名画或者音乐的艺术赏析,让学生在更层次的艺术氛围中体会设计的流派特征,例如通过立体主义、野兽画派的作品引出荷兰风格派,或者是通过•夏的作品介绍新艺术运动等等方式;

⑤加入课堂讨论环节,基于课程内容或教师的研究兴趣点课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大量阅读,以个人或者小组为单位对某个学习板块或内容与教师展开讨论并完成作业。例如在发展史第十章第一节的内容“波普艺术(POP-ART)”。POP-ART个这种时尚潮流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现在的审美视角下仍然非常流行,作为一种非主流的装饰手法,可以配搭在家具空间起到点缀作用,也可以适当的以POP为元素设计一些小件的饰品或者家具小件,因为大多数的体量感较小,形式较为简单,所以可以以快题设计的形式加深学生的认识,让学生运用“POP-ART”的设计要素,设计一件小件物品,并加以设计分析。这种形式可以实实在在的通过设计实践来夯实理论基础,而且对设计能力的提升有显著的帮助。

4 总结

“走马观花”型和“驻马看花”型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通过反复的教学验证,找到了缺陷和弊端,如何利用研讨式教学模式,并辅助多媒体互动教学方法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在以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强化。这种课型模式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有新的挑战,对于老师而言,更加强调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等精心准备,做到备课充分、教学组织清晰、授课时间分配合理,既有专题讨论,也有细节剖析,保障教学最优化、最合理地进行;对于学生而言,对其自我能力培养的目标会变得更加的明确,进而加深学生对设计史全貌的印象和记忆,增强了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归纳能力,最终达到“寓教于学”的目标。

当然,整个的课型模式仍然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课程的改革只选取了课程内容的部分节点进行尝试,计划、实施、评价的系统还不完善,这些问题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还要反复的验证,都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责任编辑:贺 辉)

[1]徐跃.改善高校艺术设计史论课程教学状况的一点思考[J].装饰,2006,(08):92-93.

[2]杜镰.工业设计史论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258-259.

[3]刘伟.基于情境认知理论提高工业设计本科毕业设计水平[A].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会论文.

集[C].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112-116. [4]徐新逸.情境学习对教学革新之响应[J].研习信息,(1):16-23.

[5]李赐生,梁跃芝.涉外学院工业设计专业设计能力的培养[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2,06:108-109.

[6]胡文仲.中国家具与中国传统文化现象(一)[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3,05:20-23.

[7]程艳萍,吴智慧.中国明清家具现代价值考[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0,05:28-29.

[8]Jiang Yanwen. Genuine Knowledge Comes from Practice: An Exploration of the Curriculum Mode of Practice Teaching in the Discipline of Art History and Theories [J].Art Education.2012.

[9]温平,中外艺术史课程的教学思考[J].艺术教育,2012,(02).

Course and Teaching Mode Discussion for "Furniture History"

Chang Lin

本文以家具发展史课程的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探讨为内容,重点分析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传统教学模式在运用中的弊端及对策方法;提出了研讨式教学辅助多媒体技术的新课型设计方法,从而阐述了设计良好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对家具发展史的课程教学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深化改革,为综合性大学艺术类本科生课程教学提供了可行性构.

课型设计;研讨式教学;多媒体互动教学

Course Design; Discussion-Based Teaching; Multi-media interactive Teaching

TS664.0

A

1006-8260(2014)05-0028-02 Abstract: Based on furniture history course of the teaching mode for content, analyzed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in the use of defects and countermeasures methods; Proposed auxiliary multimedia teaching in style of the new type design method, and expounds the design of the importance of good design courses and teaching mode, curriculum from the curriculum of furnitur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the deepening of the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method reform, provides the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 course teaching art feasibility.

2013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3JG05)

猜你喜欢

课型家具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合作学习法在不同课型中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向日常生活敬:2018danishdesign MAKERS家具展
例谈在不同课型中培养史证意识
课型与教学模式的探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