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密度住宅结构施工阶段抗渗措施

2014-04-15施宇冬葛乃剑李小飞

建材世界 2014年5期
关键词:抗渗水井螺杆

施宇冬,葛乃剑,李小飞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总承包公司,上海 200135)

渗漏是一个会严重影响到建筑物正常使用的顽疾。渗漏点一旦产生,其渗漏原因的排查以及堵漏方案的选择往往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低密度住宅的结构相对一般的住宅要更为复杂一些,所以其抗渗漏的控制点也较多。在施工过程中,尤其是结构施工过程中,对于这些容易产生漏水隐患的特殊部位的处理及质量管控非常重要。

1 地下室集水井

地下室集水井的抗渗最关键的是混凝土的密实度。然而,由于集水井的模板形式不利于加固,导致浇筑工程中,混凝土工往往会担心混凝土产生的巨大浮力使集水井内模上浮而不敢充分振捣。致使混凝土密实度无法得到保证。所以,集水井的浇筑通常不宜一次性浇筑到位,而是按如下方法分两次浇筑。第一次,先将混凝土浇筑至模板下口位置。待混凝土即将初凝前再浇筑集水井剩余部分。这样的浇筑方式为混凝土的充分振捣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而保证了混凝土的密实度。浇筑完成后要及时进行覆盖浇水养护,保持混凝土湿润,以免混凝土表面因收缩而产生裂缝。需要指出的是,当集水井的底面积较大时,由于板中心部位振捣棒的作用范围难以触及,此时就需要在内部底部预留振捣口以便于板底混凝土的振捣。另外,集水井砖胎膜内不得有积水。积水会使得混凝土发生离析,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密实度。

2 底板导墙与外墙施工缝

底板导墙部位一般来说是渗水的多发地带。在这里要注意导墙吊模不应采用钢筋作为支撑物。因为支撑钢筋在浇筑时通常无法被混凝土有效覆盖,从而在钢筋位置产生渗漏点(见图1)。所以,此必须采用止水螺杆或者在钢筋上加焊止水片(见图2)。

止水钢板是该部位防渗水的关键构件。止水钢板的尺寸必须满足设计要求。表面无油污、锈斑。止水钢板的搭接长度需要控制好,一般来说不宜小于100mm,两块钢板的搭接部位必须贴合紧密并采用双边焊。焊缝必须饱满,无夹渣,焊缝宽度及厚度满足要求。

另外,导墙的浇筑不宜随底板浇筑一次性浇筑到位。宜采用类似上述集水井的浇筑方式进行分次浇筑以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在施工地下室外墙时,必须要将导墙上表面凿毛,并将止水钢板清理干净。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用1∶3水泥砂浆或者界面剂做结浆处理,以保证新旧混凝土在接茬处的衔接质量。

3 地下室外墙

地下室外墙的抗渗的薄弱点一般为穿墙螺杆洞。地下室外墙必须使用止水螺杆。

其次,外墙的拆模时间不宜过早。如果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无法抵抗由拆模过程中模板对螺杆产生的扰动。使得螺杆与混凝土之间产生缝隙,从而产生渗漏点。最后是螺杆洞的封堵。在切割螺杆之前必须将止水螺杆端部的塑料支撑物取出,然后再用氧气乙炔将螺杆切割至混凝土表面以内1cm左右。最后用掺入微膨胀剂和防水剂的1∶2水泥砂浆进行封堵。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墙体的混凝土浇筑一定要振捣充分。浇筑时,振捣间距不宜大于1m。振捣区域范围过大容易造成混凝土局部不密实。混凝土的坍落度不宜过大。坍落度过大会增加混凝土后期的收缩量,从而在墙体表面产生裂缝。另外,墙体分层浇筑的时间间隔需要严格控制,避免因时间间隔过大而产生冷缝。

4 楼 盖

楼盖的浇筑必须要插入式振捣棒与平板振动器结合使用已保证各部位混凝土的密实度。在梁柱节点等关键部位用插入式振捣棒,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进行振捣。而楼板大面施工时则需要使用平板振动器。另外,在收面之前必须要用木抹子将水泥浆提上来。这样既能保证混凝土表面的密实度,又可以使混凝土表面平整美观。

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还要进行二次收光,这样可以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塑性收缩裂纹。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要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期不得少于7d。

另外模板及其支撑体系拆除过早会由于混凝土强度不足而无法承受其自身的重量而变形而产生裂缝。所以拆模时构件必须满足表1所示混凝土强度要求。

表1 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5 斜屋面

斜屋面混凝土浇筑由于屋面的坡度使得混凝土难以有效附着在模板面上,混凝土往往无法受到有效全面的振捣,致使斜屋面常常成为渗漏的重灾区。对此我们建议这样做:

先将混凝土浇筑在屋顶处,用振捣棒振捣过后,将坍落的混凝土将斜屋面形状堆出,再用平板振动器拖振一遍。待混凝土的即将初凝时对表面认真进行二次收光。注意,这次收光非常重要。不仅要将混凝土表面抹压光滑,同时要保证板面整体的平整度。目的是让水可以顺着屋面斜坡顺利排至天沟。浇筑完成后必须进行养护。

斜屋面另一个非常容易产生漏水的部位就是斜屋面与楼面的施工缝(见图3)。这个部位的处理关键就是做好凿毛及接浆处理。

6 外 墙

一般来说,外墙的渗漏多发生在砌筑墙体与混凝土结构梁、板连接处。墙体与混凝土结构柱连接处,灰缝以及施工洞脚手眼。

墙体与梁连接部位出现渗漏点的主要原因一般为墙体与梁之间的塞缝过早,导致因墙体沉降而造成墙体与梁之间的塞缝开裂产生渗漏点。所以当墙砌筑完成后不宜立即进行塞缝,应当过5~7d使其充分沉降后再进行细石混凝土进行塞缝或者斜砌。

墙体与混凝土结构柱连接部位的渗水主要原因多为外墙混凝土柱与砌体连接处漏埋拉结筋或拉结筋设置不牢,拉结筋间距、数量、长度不符合规范要求,致使墙体与柱无法形成有效拉结。由于温度膨胀系数差异较大,导致连接处开裂。所以,墙体的拉结筋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另外,在墙体砌筑之前应当将砌块润湿一下,避免因为砌块过分吸收砌筑砂浆中的水导致灰缝开裂。灰缝的饱满度一定要满足规范要求,不得出现透明缝。

最后,施工洞及脚手眼往往是墙体抗渗的最薄弱点。施工脚手眼补砌时,应清除脚手眼内掉落的砂浆、灰尘;脚手眼处砖及填塞用砖应湿润,并应填实砂浆。

7 门窗边

门窗边漏水主要原因是砌筑施工过程中洞口尺寸没控制到位,导致洞口预留过大。洞口过大会导致塞缝难以塞密实,从而埋下渗漏隐患。另外,窗洞口边粉刷时必须在窗伤口做滴水线。滴水线可以有效地起到阻隔雨水的作用。窗台一定要做散水,散水的内外高差以4cm为宜,以防止窗台积水。

8 结 语

综合以上几点,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建筑物防水主要还是结构自防水。保证混凝土的振捣与养护质量是影响结构防水性能的最关键因素。有研究表明,同样的混凝土在不同的养护条件下,其抗水渗透能力有着十分显著的差别:按抗渗要求设计的混凝土,如果没有及时充分的养护,抗渗等级仅达到P3;而按不抗渗设计的混凝土,如果加强早期养护,其抗渗等级可达到P14[1]。振捣是使混凝土内部粗骨料,细骨料及水泥浆各就各位形成致密整体的关键工序。良好的振捣同样可以使不按抗渗设计的混凝土具备很强的抗渗能力。另外,施工缝也是防水的薄弱环节,必须重视。二次结构方面,灰缝以及墙体和混凝土结构面的连接处是薄弱点,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重点管控。

由于结构渗漏点的后期处理十分复杂,代价高昂且通常难以治本。所以,结构抗渗的过程控制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必须认真对待,严格把控。

[1] 葛兆庆,周岳年,袁红波,等.早期养护对混凝土结构抗渗性能的影响分析[J]施工技术,2010(4):227-236.

[2] 陈文峰,刘芳玲.影响混凝土抗渗性能主要因素分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109-111.

[3] GB 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4] GB 50203—2011.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猜你喜欢

抗渗水井螺杆
大型熔铝炉用特种抗渗高铝砖的研制与应用
山西发现一口2000余年前的大型木构水井
水井的自述
凡水井处皆听单田芳
一种同轴式挤出机用混炼输送机构
注塑机PVC注塑螺杆
乌龟与水井
注气口前后段螺杆中聚合物熔体的数值研究
螺杆压缩机高能效设计法
聚丙烯纤维砂浆抗渗性能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