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沙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与建议

2014-04-15官甲义于海媛

吉林林业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沙区防沙治沙

官甲义,于海媛,孙 坚

(1.吉林省荒漠化治理办公室,吉林长春 130022;2.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33;3.长白县龙泉镇林场,吉林长白 134400)

吉林省是全国防沙治沙的重点省份之一。多年来,吉林省在防沙治沙工作中始终贯彻落实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培育沙区增绿与经济发展双赢的增长点,实现沙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通过沙区产业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沙地绿起来、沙产业活起来、沙区群众富起来的目标。

1 我省沙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省沙地面积达70.8万hm2,其中,适合发展林下经济的面积达到50万hm2,沙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沙产业是知识密集型的农业型产业。多年来,吉林省政府高度重视沙产业的发展,通过与防沙治沙重点工程建设相结合,依托工程建设积累的资源优势,初步形成了以特色林果业、特色种植业、绿色养殖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以果品和油料深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和以休闲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互相融合,形成了产业互动、产业互促的格局。截至2012年末,我省累计发展林下经济37 300 hm2。在西部14个县(市、区)重点推广了林药、林禽、林粮、林油等几种产业模式。

①林药模式:利用林间空地种植黄芩、白芷、甘草等中草药,面积达到500 hm2。

②林禽模式:利用林地空间,建设鸡、鸭、鹅等林禽养殖基地,面积达到800 hm2。

③林粮模式:选择喜阴、适应林地肥力条件、市场稀缺的绿豆、花生以及各种谷类等小杂粮在未郁闭的林地进行间作,面积达到30 000 hm2。

④林油模式:选择耐贫瘠、耐低温的油用向日葵、芝麻等进行林油间作,面积达到6 000 hm2。

沙区农牧民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沙产业,利用已郁闭和未郁闭的林下和林缘空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涌现了一批林药种植、林粮种植、林下养殖等新型的沙产业模式,加快了沙区产业经济的增长。林下经济作为循环经济,可使防沙治沙与特色林业产业开发、农民增收、地方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为农民就业提供一条重要渠道。但目前这些沙产业模式还比较单一,分散经营,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

2 沙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必要的政策扶持

沙产业发展资金短缺,主要是一家一户、几家几户的方式,基础设施差,规模较小,水利和林间道路等配套设施个人无力承担,地方财政在这些方面缺乏固定的资金投资渠道。国家对沙区生态建设投资覆盖面较窄,多数县(市、区)得不到补助。另外,尽管现在政府有政策性贴息贷款,但农户也很难拿到。主要原因:一是治沙政策性贷款落实困难;二是贷款期限短,一般为1~3 a贷款期限,沙区种植业项目建设期相对较长,贷款期限难以满足沙区建设项目的实际需要;三是贷款资金量小,产品深加工项目发展,小额贷款满足不了需要,林地资源现在又不能实现抵押贷款,导致深加工企业储运条件差、设备不足、工艺落后。因此,需要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或政府对相关项目的立项给予强化。

2.2 科技支撑力度不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在沙产业开发过程中同样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省在沙产业开发过程中存在科技含量低、林地空间利用技术十分匮乏、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单调、缺少科技支撑、散养鸡的禽病防治技术不到位、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不够等,制约着产品质量和产量。在种源繁育筛选、生产水平、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加工能力等方面科技含量不足,技术落后,致使许多农户、企业仍在低挡次、小规模、低效率上徘徊。

2.3 市场发育不成熟,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全省沙产业生产经营模式仍停留在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水平上,传统的小生产与当前的大市场经营格局不相适应,未能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组织化程度低,专业合作组织规模小,核心竞争力差,农户抗风险能力差,严重阻碍沙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各种组织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国内国际市场,农民自己的经济合作组织尚处在非常稚嫩的阶段,大多数农牧民既是生产者,又是销售者,这些合作组织由于缺乏政策扶持,运行效果和带动作用差。

2.4 沙产业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缺乏,产业链条短

沙产业产品基本是低级的资源型产业,仍处在低层次、低水平上,产业链条不够深入,生产出的产品层次不高,附加值低,造成资源浪费较严重。比如林下经济大力发展禽类养殖后,其深精加工还未得到支持和研发,产业链比较短,形成的“农户+协会+企业”形式,目前仅处于禽类的生产与销售,其新产品的开发及后续加工都急需解决。

3 对策与建议

3.1 完善政策,活化机制

沙产业建设要鼓励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推行必要的税收优惠政策。创新机制,实行“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权益分配制度,依法保障建设者合法权益。鼓励社会各界及经济实体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制合作等多种方式参与沙产业建设。

3.2 尽快制定吉林省沙产业发展规划

发展沙产业,应该首先制定全省的沙产业发展规划,以减少沙产业发展的盲目性。要根据《吉林省防沙治沙规划(2011~2020年)》,抓紧制定《吉林省沙产业发展规划》,按照我省沙地类型的特点策划为若干个沙产业项目,以项目为载体拉动沙产业的发展。同时,将沙产业规划纳入到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中去。沙区各级政府要根据《吉林省沙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制定本区域的沙产业发展规划,规划和确定具体的产业项目,依靠项目来提升沙产业水平。通过规模效益,使沙产业发展得到整体推进。

3.3 尽快出台我省沙产业发展资金扶持制度

我省沙区自然条件恶劣,发展沙产业是改善沙区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建立沙产业发展资金扶持制度,既有利于推动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又有利于引导龙头企业参与防沙治沙。应该尽快建立省级沙产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鼓励发展沙产业的单位或个人创办企业、进行产品深加工和产品综合利用等方面,加快沙区产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3.4 加大对治沙产业示范基地的扶持力度

从多年的实践看,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是做好防沙治沙工作的一条成功经验,通过项目带动、产业拉动,对沙地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发展的意义。要重点结合白城市2010年至2012年建设的10个沙产业示范基地,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在严格保护和有效治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沙区光、热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沙区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重点扶持一批资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沙产业项目,带动沙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产业化经营、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

3.5 加强产业链条建设

沙产业是初级资源型产业,所获得的经济利益有限,应积极发展精深加工业。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寻找突破口,发展精深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4 小结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推动现代林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国家将围绕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加快推进沙产业的发展。但由于沙区产业化经济发展较慢,农民收入主要依靠耕种沙化土地,没有耕地农民就无法生存。只有加快沙区产业化经济的发展规模,增加农民经济收入,解决农民生存问题,防沙治沙才能取得进展。当前,我省应出台更加优惠的沙产业发展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踊跃参与防沙治沙,使防沙治沙走上市场化、产业化发展道路。这也是今后防沙治沙事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1]官甲义,孙宠刚.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土地沙化原因及治理对策[J].吉林林业科技,2013,42(6):16 -18.

[2]谢昧思,赵尘.基于分形理论的路域生态系统恢复研究初探[J].森林工程,2012,28(1):52-55.

[3]于海媛,张英楠.白城地区野生林果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吉林林业科技,2012,41(6):34 -36.

[4]张长滨,范 欣.国内外近自然河道生态修复初探[J].森林工程,2013,29(6):40 -43.

[5]孙镜明,周雯,刘爱萍,等.生态经济林业及其发展原则[J].吉林林业科技,2008,39(5):44-47.

猜你喜欢

沙区防沙治沙
如皋市发扬治沙精神 打赢安全主动仗
红色沙区的由来及发展
石光银 治沙英雄的大漠雄心
治沙专家郭普
甘肃治沙研究60年回顾与展望
防沙治沙 筑起富民惠民的绿色长城
沙区梭梭注水造林技术
防沙治沙模式的思考
沙区樟子松人工林研究进展
提高认识 总结经验 强化责任 全面推动我省防沙治沙工作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