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免疫治癌观念的思路与方法

2014-04-15尹克义

吉林中医药 2014年2期
关键词:原癌基因突变型癌基因

尹克义

(江阴市中医院,江苏江阴214400)

我国癌症患者的综合治疗中,中药的使用率较高,这与认为中药免疫疗法是中医治癌主法的传统观念密切相关[1]。随着全球医学界一致公认“癌症为基因病”的前沿新观念的问世,中药免疫治癌传统观念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1 国际公认癌症是一种基因病

对于癌症病理,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已达共识:癌症是一种基因病,癌症与基因是一对“亲兄弟”[2]。现已知道,人体每个细胞内有300~400种基因,控制着每个正常的细胞功能,这些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以非激活的形式存在,其称为原癌基因(原生型基因)。当原癌基因受到多种不利因素的综合作用后发生了结构上的质的改变时,可被激活转变为癌基因(突变型基因),癌基因再导致癌细胞不断复制并失去控制而迅速增生发展为癌症。其中约有60种癌基因与癌的发生有关,实际上这些癌基因(涉及到细胞的重要功能)属于一些正常基因的突变型。

虽然癌症的成因还不十分明确,但自由基导致正常基因结构改变而被激活突变为癌基因是比较明确的。自由基,又称为游离基,是电子壳层的外层包含一个未成对电子(失去一个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分子或离子而能单独存在的化学物种,其中活泼型自由基(另类叫稳定型自由基)是活性中间体、短暂存在的化学物种,这种自由基因为缺少一个电子而变得极不稳定且反应性极强,到处夺取其他物质的原子、原子团、分子或离子的一个电子而使自己形成稳定的物质。这种电子的得与失,是“氧化(失去一个电子)—还原(得到一个电子)反应”的必然结果。由于自由基在机体各个部位到处漫游,自由出入组织器官的细胞膜,随时随地进攻细胞、蛋白质、酶和核酸(含有正常基因)等,直接造成机体诸多器质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眼病、老年斑、炎症、黄褐斑、糖尿病、癌症等),由此证明了自由基是导致癌症的的罪魁祸首。

2 中药免疫疗法对癌基因无能为力

中药能否对癌基因及其癌细胞发挥免疫作用,这涉及到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范围。现代免疫概念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特异性生理功能反应。癌细胞是体内病理产物(自身抗原性异物)之一,也是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对象。虽然癌细胞的癌基因和正常细胞的原癌基因两者有质的不同,但由于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两者的外表像是一对一模一样的孪生兄弟,这使得分布在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周围的机体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不能识别癌细胞[3],因而也不能排除癌细胞,亦不能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去识别和排除癌基因,即使能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也不一定能识别和排除比分子更小的DNA或RNA分子上的癌基因。这种机体免疫系统对癌细胞(自身抗原性异物)也像对正常细胞(自身耐受原)一样出现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享受和正常细胞一样的免疫豁免权,这在免疫学上称为“免疫耐受”[4]。这种免疫耐受性,虽然保护了正常细胞,但也包庇、怂恿癌细胞发生和发展,癌细胞的免疫耐受性也正是西医免疫药物(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胸腺肽、肿瘤疫苗和单克隆抗体等)治癌效果令人失望的根本原因。

而中药对癌基因及其癌细胞的免疫机制又是如何呢?由于中药本身不是人体的免疫细胞或免疫分子,而是通过其所含的某些活性物质有效激活(唤醒免疫抑制)或增强(挽救免疫低下)机体免疫细胞或免疫分子的功能,再由这些恢复正常功能的免疫细胞或者免疫分子去发挥对癌症的免疫作用[5],因此中药免疫作用是属于间接性的。但由于癌细胞的免疫耐受性,使得处于正常功能状态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不能识别和排除癌细胞,那么中药的间接性免疫作用对癌细胞也是无能为力了。

3 原癌基因与癌基因互相转化概率基本相同

国际研究也已探明,癌基因与原癌基因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其中,由原癌基因变异为突变型基因(癌基因)的过程,称之为正向突变,这是导致癌症产生的一种基因转变;反之,由突变型基因回复为原癌基因的过程,则称之为回复突变,又称之为逆转,这是导致癌症痊愈的另一种转变。任何原癌基因和突变型基因之间,既有可能发生正向突变(发生癌症),也有可能发生回复突变(癌症消失),两者发生的概率基本相同,这和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一样,癌基因与正常基因之间客观存在着相互转化对立统一规律。

自由基的产生与清除(或逆转)之间同样存在着互相转化对立统一规律。因为人体新陈代谢过程是一种氧化—还原过程,体内自由基的产生是物质代谢氧化反应失去一个电子的结果,而自由基的清除或逆转则是物质代谢还原反应得到一个电子的结果。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氧化反应产生自由基的能力(和数量)和还原反应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和数量)是平衡的,即产生自由基和逆转自由基两者的概率基本相等。

国际临床研究报道、实验室研究以及临床信息反馈等实践活动也不断印证了突变型基因及癌细胞回复为原癌基因和正常细胞的理论可能转变为客观现实。具体依据如下:1)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字表明,已有千例以上癌症患者不治自愈的报道。在广大癌民中还有更多癌症自愈的实例。2)各国科学家(包括国际著名生物学家牛满江)在实验室里都作过试验,用药物作用于突变型基因后可以看到它向正常基因转变的现象。3)治疗血癌时用分化诱导(诱导癌细胞不断复制、繁殖,朝有益的方向发展)疗法,可促使突变型基因逆转为正常基因。

由此可见,国际上种种实践检验的结果都在提示:癌基因可以逆转,癌症也将像许多遗传病一样,可通过药物改变基因的方法,将突变型基因逆转为正常基因而得到治愈[6],治愈癌症的理论可能性完全可以变成客观现实性。

4 中药抗自由基逆转癌基因

4.1 辨证论治清除过剩自由基 人体新陈代谢过程是一种氧化—还原过程,在正常情况下,其氧化反应产生自由基的能力(和数量)和还原反应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和数量)是平衡的,如一旦失衡,那么人体新陈代谢会出现失衡性病理现象,运用中医辨证就会发现人体相应的阴阳失衡病理变化[7]。此时,运用中药辨证论治可逆转人体阴阳的偏亢或偏衰,使氧化反应产生自由基的能力(和数量)和还原反应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和数量)归于平衡,产生防治癌症的效应。

4.2 抗自由基中药逆转癌基因 我国的抗自由基中药相当丰富。1)黄酮类:黄芪、丹参、银杏叶、淫羊藿、槐米、橘皮、白花蛇舌草等;2)酚类:银杏、大黄、山楂、连翘等;3)多糖类:人参、黄芪、猪苓、茯苓、灵芝、银耳、南沙参等;4)皂苷类:人参、西洋参、三七、红景天、党参、绞股蓝、甘草、柴胡等;5)鞣质类:五味子、仙鹤草、地榆、诃子、老鹤草等;6)番茄红素类:木瓜、番石榴皮、枸杞子等;7)栀子黄素类:栀子等;8)花青素(OPC)类:紫苏叶、紫丹参、芍药、莲房、女贞子、松树皮等;9)原花青素类:桑椹子、山楂、连翘等;10)黑色素类:黑芝麻、黑大豆、黑木耳等;11)姜黄素类:姜黄、郁金、干姜等;12)β-胡萝卜素类:枸杞子、苍术等;13)维生素 C类:鲜青枣、猕猴桃、橙柑橘、樱桃等(可引为患者自理药);14)维生素E类:核桃肉、松子仁、南瓜子、黑芝麻、红花等;15)微量元素硒类:大蒜、绿茶等;16)微量元素锗类:人参、灵芝、枸杞子、当归、熟地黄等。这些抗自由基中药的应用,必须结合自身的中药性能,在对癌症患者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合理选择和运用。

[1]王婧,蒋燕,李鸫,等.以毒攻毒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运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8):569-572.

[2]吴陈秀,殷东风.中药汤剂对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8):73-75.

[3]李蔚,章烨,朱寿兴,等.胃肠道肿瘤中医药疗法[J].吉林中医药,2012,32(9):900-902.

[4]宋成鑫.徐力教授辨治恶性肿瘤经验举隅[J].吉林中医药,2012,32(9):879-880.

[5]王笑民,张青.基于“癌毒”的肿瘤发生发展规律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7):1533-1536.

[6]彭玉清,刘洋,葛辛,等.中医调治亚健康状态的优势[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3):369-370.

[7]沈克平,刘威,胡兵.失巢凋亡和中医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12):2058-2060.

猜你喜欢

原癌基因突变型癌基因
儿童甲状腺髓样癌1例
放疗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研究进展▲
C—myc在肺鳞癌、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腺病毒载体介导的抑癌基因LRIG1对PC-3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探讨抑癌基因FHIT在皮肤血管瘤中的表达意义
抑癌基因WWOX在口腔肿瘤的研究进展
肾脏肿瘤中突变型p53和CD44v6基因产物的表达分析
畜禽细胞中原癌基因表达及其调控机制初探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非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治疗有效1病例报道及相关文献复习
原癌基因Pim-3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胰腺癌细胞增殖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