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用胶对PICC导管体外断漏的修整维护效果

2014-04-15

军事护理 2014年24期
关键词:修整管腔神经外科

(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 神经外科,甘肃 兰州730050)

随着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PICC的诸多优势充分显现出来,但PICC体外导管断漏的修整成为临床上的一个难题。我院神经外科自2004年5月应用PICC以来,发生体外导管断漏11例,其中4例经与患者和家属协商拔除导管,其余采用医用胶粘合PICC管腔修整后继续输液,均未发生感染、堵塞、栓塞和异位等并发症,现将做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4-2013年发生PICC体外断漏的患者7例,男4例、女3例,年龄11~62岁,平均(40.57±16.48)岁;主要病种为特重型颅脑伤、脑出血并肺部感染4例,后颅凹肿瘤术后2例,肺癌脑转移1例;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为5~13分。体外导管断漏的时间为2~83d,方式为导管横断3例、导管渗漏4例。

1.2 体外导管断漏的原因 神经外科患者病情危重,住院时间长,意识变化快,躁动、抽搐多,加之多种药物的联合应用以及固定方法的个体化要求不同等因素,致体外导管断漏。该组病例导管断漏的原因为:(1)患者转床搬运不当,致体外导管被门框完全横断1例;(2)约束固定方法缺乏临床个体要求,患者剧烈躁动,将导管扭断2例;(3)患者意识模糊,将PICC不慎咬漏2例;(4)透明敷贴下不明原因出现渗液、渗血2例,经静脉注射评估,导管连接处有液体渗漏,可能与高渗药物使用或药物相互作用晶体微粒析出磨损管腔有关。

1.3 导管修整方法

1.3.1 体外导管断漏的保护 接到管路断漏的信息后,院外患者予以安慰,告知切勿紧张,绝对制动并固定,以防导管回缩至血管内。立即将体外断漏的近心端反折,用无菌敷料包裹后,携断管到医院处理;对不能来院就诊的患者,嘱其到社区诊所就近拔管。对院内发生断漏的患者,按无菌操作原则,保护断漏导管。

1.3.2 物品准备 根据导管断漏的部位和型号准备20G、22G、24G单腔静脉留置针,医用胶(广州白云医用胶有限公司),无菌手套,PICC包,无菌剪刀,消毒剂,肝素盐水,10ml空针,透明敷贴。

1.3.3 操作方法(1)修整前向患者家属详细解释导管断漏修整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可能发生的风险,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并履行签字手续。(2)患者取平卧位,上肢外展30°且高于心脏平面5~10cm,以防断漏处血液溢出污染操作区域。(3)按PICC操作规范,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带无菌手套,消毒置管区域的皮肤,轻柔揭下透明敷贴,更换手套;再次消毒皮肤及PICC体外导管,铺无菌巾,将PICC导管置于无菌巾上。(4)用10ml空针抽取肝素盐水,连接静脉留置针排气,将针芯回退0.1cm后置无菌巾上,更换手套。(5)消毒导管断漏部位,对留置较短的体外导管,用无菌剪剪断渗漏处近心端0.2~0.3cm,留置较长者可视情况截取较长的导管。(6)将静脉留置针导管的1/2~2/3仔细平行置入PICC管腔内,抽回血,若连接处无渗血,用无菌技术抽吸医用胶并均匀滴涂于静脉留置针外导管上,快速将PICC导管推至留置针的根部,静止15s。(7)再次抽回血确认,撤除留置针导芯,固定体外导管,连接正压接头,开始输液治疗。

2 结果

本组病例经医用胶粘合静脉留置针连接PICC输液后,无感染、堵塞、栓塞、漏液和脱管等并发症发生,局部未出现肿胀和机械性静脉炎。经过3~6个月的随访,修整后的PICC平均留置时间为(38±19.33)d,其中最长留置96d,最短13d。

3 讨论

PICC的材质为乳硅胶,是一种光滑、柔韧、无抗原性、细胞相容好、对血管损伤甚微的医用中空导管。由于其特性和神经外科患者的特点以及药物的理化性质,特别是当穿刺部位位于肘窝时,肘关节过度弯曲和旋转[1],可导致PICC断漏等问题。导管断漏的方式为横断和渗漏两种,体内导管横断需由血管治疗科医师采用介入放射技术套取断管[2],而体外导管断漏采用头皮式留置针连接PICC修复后输液[3],但不能解决再次漏液与原位脱管等问题。

医用胶为α-氰基丙稀酸酯类黏合剂,是种有特殊气味、无色或微黄色的液体,化学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微毒,无致癌、致畸性[4],可在室温下与空气中微量水汽和生物组织迅速发生聚合反应,固化成膜,并与创面紧密镶嵌,形成“超级胶水”[5],达到止血、封闭创面、硬组织粘合和堵塞血管的目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故该胶常应用于小血管的吻合、硬脑膜的修补、骨科中的骨折粘合以及各类软组织的修补,成为介入栓塞治疗中的首选材料[6]。由于医用胶的超级胶水作用,在粘合静脉留置针与PICC修整时,将静脉留置针导管的1/2~2/3平行置入PICC管腔中,再涂抹胶水,以防胶水进入导管腔内形成堵塞或栓塞,达到PICC导管重建的目的。

4 护理

4.1 心理护理 良好的沟通和PICC维护以及健康教育指导是防止医疗纠纷的保证。完全断管的患者及家属极度紧张,担心再植导管的费用,更关心断管对机体的影响。针对患者的存在问题,耐心向患者家属解释,只要正确地处理,导管修整后输液是可行的、安全的,与患者及家人共同分享导管断漏修整的成功经验,消除患者的顾虑。对担心修整导管诱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患者,告知监测体温的重要性,若体温升高,须及时就诊,拔除PICC导管。

4.2 导管修整的注意事项 (1)必须由2名护士协作完成修整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预防医源性感染的发生。(2)注意静脉留置针排气后,回抽针芯0.1cm,以预防留置针头置入PICC管腔时刺破导管腔。(3)抽回血时,管间无渗血方可涂胶,预防栓塞形成。(4)保持各管路干燥,将医用胶均匀涂抹在留置针导管的外管上。若胶量过多,在2s内用湿的无菌纱布擦拭,防止过多的胶水渗入PICC腔内,堵塞PICC导管。

4.3 修整导管的固定 由于修整导管的末端与原导管略有不同,修整部位的管道变硬,其固定方法发生改变。对外置较短的导管,用无张力法将透明敷贴顺着PICC导管直接固定留置针导管;对外置较长的导管,将粘贴处以直线盘绕,用无张力法固定各管路。留置针的其他附属结构用自粘贴固定。

4.4 导管修整后的维护 动态评估导管连接处有无渗血、渗液,沿血管走向有无红、肿、疼痛、索状硬结、机械性静脉炎等;观察正压脉冲封管、快速输液抢救生命时,有无液体渗漏;严密观察体温变化,若72h内输液时无寒战高热发生,即可排除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若输液时发生上述问题,穿刺部位有红肿、疼痛等炎性反应,立即拔除修整的导管。对意识不清、躁动明显的患者,给予防护,指导适当约束,遵医嘱予以镇静,防止再次导管断漏。出院患者,留取患者和家属的联系方法,交代注意事项与维护方法,视患者PICC的情况予以电话随访和指导。

志谢:对神经外科全体医生支持与协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1]邓莹,钟筱兰.PICC置管的风险分析与护理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6):961-962.

[2]熊斌,王奇,郑传胜,等.经股静脉入路套取中心静脉导管体内断管五例经验[J].介入放射杂志,2013,21(6):501-503.

[3]张寒丽,夏艳霞,于静蕊.等.经外周插入的中心静脉导管的修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0):77-78.

[4]周杰,雷鹏,荔志云,等.颅骨凹陷粉碎性骨折术中EC胶的应用[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2,23(4):302.

[5]张少锋,洪加源.医用生物可吸收止血材料的研究现状与临床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21):3941-3944.

[6]巴更,赵贵成,傅强.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安全性与临床应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1,32(8):911-914.

猜你喜欢

修整管腔神经外科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吸引头类管腔器械清洗中管腔器械清洗架的应用分析
管腔器械清洗效果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
单点金刚石修整笔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消毒供应中心管腔类手术器械清洗方法探讨
日本5R型曲轴连杆颈磨床修整器的维修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
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两种置胃管方法比较
神经外科院内感染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