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维珍:一位被湮没了70年的抗战女士

2014-04-15孙月红

党史纵览 2014年4期
关键词:维珍新四军日军

孙月红

在南京市江宁县(现江宁区)有一位虽未参加过革命、但对革命做出贡献、最后惨死在日军屠刀下的女士,她就是陶家齐烈士的如夫人朱维珍。

——题记

1943年中秋节的夜晚,南京江宁县抗日民主政府赤山区区长陶家齐与他的如夫人朱维珍,在林家庄的家里被日军逮捕。随后,日军放了一把火,把陶家的房子烧得火光冲天。陶家齐的小通讯员在一片混乱中听到被烧得噼噼啪啪的房子里有小儿哭声,立即奔进火场顺着哭声找到一个周岁大的男孩。他抱起这个孩子拼命地冲了出来,一路狂奔到河边,将孩子放进一只小木盆,将盆推入河中,自己逃命去了。这孩子在盆中大声啼哭,路过的老乡听到哭声,挽救了他的小生命。这个得救的孩子就是陶家齐、朱维珍夫妇刚满周岁的幼子陶和寿。

被从火海中救出的陶和寿,在70年后专程从安徽合肥回到南京江宁,追寻父母当年抗战的足迹,寻访尚存的知情老人,让那一段尘封70年的悲惨历史逐渐清晰起来……

朱维珍于1906出生于江苏句容的一个叫朱巷村的地方,父亲朱居仁是位很本分的庄稼人。朱维珍是家里5个孩子中最小的孩子,也是唯一的女孩,备受父母兄长们的宠爱,是家中唯一读私塾的孩子。她不愿裹脚,父母宠她,因此她留下了一双天足,是村上少有的“大脚女人”。朱维珍成年后嫁给邻村杨家的一个后生,生有一儿一女。谁知她命运不济,杨家后生因病不敢去日军占领的城镇诊治而过早去世。朱维珍在婆家没了依靠,度日如年。娘家的兄长遂将她接回家去,她带着儿子女儿在娘家艰难度日。为了不吃闲饭,她将儿女托付给了父母兄长,自己找了一户有钱人家帮工。谁知儿子长到10岁时下塘洗澡又不幸被水草缠住溺死。丈夫早逝,唯一指望的儿子也离她而去,朱维珍绝望了。她回到娘家,闭门不出,茶饭不思,整日哭泣,生不如死。

此时,原江宁湖熟丹桂乡代理乡长陶家齐接受新四军的抗日主张,被新四军任命为情报站主任。他常常带领儿子陶和庆等一帮人秘密为新四军探送情报,动员民工配合新四军破坏湖熟到淳化间的桥梁、公路,惩治那些为虎作伥的汉奸。因此,日伪军盯上了陶家齐。为了迷惑敌人,陶家齐居无定所,原在陶家帮工、照顾陶家齐的一位妇人不想冒这个险,找个借口不干了。中共江宁秘密组织了解这个情况后,到处替他物色可靠的人选。经过打听,他们觉得朱维珍十分合适,遂登门劝说她走出家门,换个环境,到陶家齐家帮忙。当时,陶家齐是湖熟地区有名的士绅,因为耳聋,人称“陶聋子”,是跟日本人作对的区长。朱维珍知道去陶家有危险,但她更加仇恨日本侵略者,她曾亲眼看见日军在家乡烧杀抢掠,而且正是因为日军的残暴才致使她的丈夫不敢去镇里看病而去世。最后,她下决心去陶家照顾陶家齐,使他更有精力去帮助新四军打日本鬼子。这年是1940年的秋天,朱维珍34岁。

朱维珍来到陶家齐的身边后,她的生活完全改变了,不再一个人躲在家里整天以泪洗面。虽说她是照顾陶家齐,但她面对的是一个革命的大家庭。陶家整天人来人往,有新四军的首长、士兵,也有情报站的成员,陶家齐耳朵听不见,全靠朱维珍张罗,她热情细致地接待每一位同志。此时的朱维珍正值盛年,不仅勤奋能干,而且因为无家无子无所牵挂,所以对日军的恐吓也无所畏惧。朱维珍把陶家齐的家当作自己的家,全身心地与陶家齐一起跟着新四军干。在新四军和陶家齐的教育、关爱下,她的性格变得快乐开朗起来,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渴望。朱维珍知道陶家齐从事的是很危险的工作,她不仅理解支持,而且对陶家齐全家照顾得无微不至,使他没有后顾之忧,能够全身心投入抗战活动。

陶家齐在朱维珍的支持帮助下,抗日工作做得得心应手,二人均受到新四军领导的好评。

原新四军十六旅参谋长、原装甲兵学院院长王胜将军曾对陶和寿回忆说:“我们新四军一到赤山还未站稳脚跟,你父亲陶家齐就站出来带领家人、亲戚,以及当地群众欢迎支持,并参加抗日队伍。我们打游击三天两头出入你家,钟国楚旅长经常到你家找陶区长了解情况,每次都受到你母亲的热情接待,留我们吃饭。许多战士临走时,你母亲将煮熟的鸡蛋揣给他们带在路上吃,这对出征的抗日战士是一种很大的鼓舞啊。他们夫妇对抗日可是有贡献的啊!”

第二年春天,陶家齐与朱维珍在国破家亡的颠沛流离中相濡以沫,渐生情愫,在副区长主持下结成伴侣。朱维珍的侄女、93岁的朱惠珍老人回忆:他们成亲那天,我与父亲都去祝贺,他们举办的只是一个简单的婚礼,家里来的大多是新四军的领导与战士。

当时的民主抗日政府,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常常是区长带着区政府几个成员,哪里能站得住脚就住在哪里办公,哪里就算是区公所所在地了。陶家齐的家经常成为区公所暂时的办公之处。

经过一年多和新四军首长、战士们的相处,陶家齐夫妇对新四军更加了解,对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更加信服。当时,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短枪班和侦察班的战士们经常出入陶家,陶家齐夫妇待这些子弟兵亲如家人,朱维珍经常拿些食物给出征的战士,战士们也会带一些战利品回赠给陶家。一次,一个新四军连长负了伤,陶家齐留他在家里疗养。陶家齐粗通医道,亲自开药方,朱维珍则去抓药煎熬,精心护理照料,终于使这位连长伤愈归队。

1942年6月,陶家齐被任命为江宁县抗日民主政府赤山区区长。从此,陶家齐以这个身份公开开展抗日活动。

当年任新四军二支队组织部长、解放后曾任福州军区政委、99岁高龄的王直将军对陶家齐记忆犹新:“那个时候啊,陶家齐同志啊,陶聋子,我们新四军都叫他陶聋子!他的耳朵听不见。对我们真是很热情,很关心,很照顾!尤其对部队的伤亡更是关心。我们与陶家齐以亲弟兄相待!他很客气。那个时候我们到陶家吃饭,还不知道吃了多少次饭呢,吃饭很方便。他是本地人,很熟悉当地情况。陶家齐那个时候在经济上对我们也有很多帮助。还有陶家齐的夫人,不记得叫什么名字了,很能干,对新四军很热情,照顾得很好。那个时候新四军能跟国民党搞点钱,但皖南事变后,蒋介石连那个薪饷都不发给我们了,完全靠地方上的老百姓供给。要不,我们很难立足。他们帮助我们,吃饭啊,扩大部队啊,做地方工作啊!”

这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朱维珍为陶家齐生了一个圆脸胖小子。陶家齐为儿子取了个小名“小园子”,意思是天上有圆月,地下有“小园子”。陶家齐老来得子,喜不自禁。这个孩子的诞生也给曾经历失子之痛的朱维珍带来莫大的安慰。

然而,幸福是短暂的。在这个被日伪占领的地区,快乐背后将衍生出巨大的灾难。湖熟日伪军对陶家齐恨之入骨,他们时时在寻找机会必欲除之而后快。

1943年9月4日(农历八月初五),陶家齐与长子陶和庆带着几名游击队员路过林家庄,便在家中停留一晚。不料,被当地汉奸尹延福和尹士富父子俩发现,尹氏父子立即向敌人告密。湖熟梁台日军、伪警察和便衣侦缉队立即前往搜捕。敌人为了避开湖熟内部陶家齐的情报人员,特意绕道到新昌桥,从水路包围了林家庄。敌人冲进屋,毫无防备的陶家齐夫妇被捕了。随后,敌人在全村搜捕陶家齐长子陶和庆,同时又放火烧了陶家。陶家齐看见敌人在抓捕小通讯员,就高声地喊:“他是一个放牛的,逮他有什么用?”敌人遂放了这个小通讯员,就是这个小通讯员在奔跑逃命中救了陶家齐刚满周岁的儿子陶和寿。

日军把陶家齐夫妇带到郭庄庙,又带到湖熟,让朱维珍供出新四军领导的住处,还让她带路去抓陶和庆。朱维珍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因此遭到日军惨无人性的鞭打,甚至放狼狗咬。朱维珍、陶家齐在狱中唯一放心不下的是刚满周岁的小儿陶和寿,便托人带出一张字条给长子陶和庆,字条上写着:“和庆!明日我被押到湖熟去杀,现我言泪具无,请凭良心看待小儿。”

85岁的张翠华老人当年亲眼目睹了陶家齐夫妇被杀,她回忆说:“那年我已经15岁了,对当时所见到的那一幕一直铭记在心,朱维珍与陶家齐被鬼子用绳子绑在一起,一前一后,朱维珍被打得满身血肉模糊,老远就能闻到她身上散发出来的腥臭味,鬼子边催边打,朱维珍嘴里一个劲里喊着她小儿子的小名:我小园子儿啊,小园子儿啊……一位好心的伪军拿出一套衣服给朱维珍,让她穿在血肉相连的衣服外面,朱维珍拒绝了。两人被赶到城岗头时,日本鬼子也赶出一些邻里乡亲过来观看,鬼子杀他们时,乡亲们都不敢看啊,闭上眼睛,但鬼子非让大家看,大家怕鬼子啊。陶家齐对朱维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维珍啊,别怕,昂起头来!抗日救国,为国捐躯,死得值!朱维珍被杀时, 为了不让她喊叫,嘴里堵着草,鬼子一刀下来,头就飞了……”

朱维珍鲜血四溅,溅到了陶家齐的脸上、身上,陶家齐忍不住闭上了眼睛,泪水瞬间从紧闭的双眼中流了出来。乡亲们捂着脸不忍观看,哭声一片……一个日军走近陶家齐,问:陶先生,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陶家齐猛然睁开了眼睛,暴怒的双眼已经突出眼眶,一口带血的唾液射向日本人的脸上。那个劈死朱维珍的日本兵冲过来举起大刀,陶家齐无声地倒在了他热爱的家乡土地上。

张翠华老人说:“有胆子大的,跑到我家找了一只大碗把朱维珍的头摆放到碗里,嘴里还咬着一堆乱草。”

是年,陶家齐53岁,朱维珍37岁。乡亲们把他们埋在湖熟附近刘家庄村东北角老坟山上。解放后,陶家齐被追认为烈士,朱维珍一直默默无闻。

朱维珍与陶家齐殉难后,日伪军到处抓捕陶、朱两家的亲戚。为了活命,亲戚们东奔西逃,谁也不敢去打听朱维珍不满一周岁的儿子陶和寿的下落。陶和寿被人从河里救起后,由大妈带着东躲西藏一路逃到南京三元巷,以做小生意艰难度日直到全国解放。长子陶和庆在参加抗美援朝出发前曾请求上海市政府帮助寻找生母和幼弟,市长陈毅亲笔写信给南京江宁县让县政府查找。后来陶和寿终于被找到,回到了老家湖熟,乡亲们这才知道朱维珍、陶家齐的小儿子陶和寿还活着。

(责任编辑:子 安)

猜你喜欢

维珍新四军日军
“新四军与新中国”征文与研讨活动参考题
维珍总裁回应中国乘客受辱事件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向百家图书馆赠送《新四军全书》弘扬正能量
巢县凤凰集东南八村惨案
神头岭巧歼日军
日军的“败退”与“转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