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途来话接通率优化方法探讨

2014-04-14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王坤艾怀丽

江苏通信 2014年6期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王坤 艾怀丽

长途来话接通率优化方法探讨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王坤 艾怀丽

摘要:分析了长途来话接通率的优化总体思路,通过一个典型最差端局的长途来话接通率分析事例,总结了影响长途来话接通率的主要因素及相应的提升方法,得出提升长途来话接通率有效手段是针对失败占比大的失败原因进行优化的结论。

关键词:组合条件话统;全局失败码;多接口关联

1 优化思路

长途移动电话接通率是衡量通信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接通率的因素很多,本文针对接通率小于93%的最差端局进行分析。首先分析系统是否真正有异常,主要分析入局呼损是否正常。如果异常,可以通过组合条件话统,定位异常的主要话务场景,再根据多接口关联分析方法定位具体原因。

1.1话统分析

长途来话接通率考察的是长途方向入局,通过分析入局话务测量、中继局向入局话务测量和中继群入局话务测量可以分析出是否哪个局向入局的低,通过组合条件话务统计测量可以判断出哪个BSC(基站控制器)局向的接通率低以及哪些原因值。

1.2信令分析

IMS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是移动用户全球唯一识别码,MSRN(移动用户漫游号码)是被叫端局为被叫用户临时分配的一个号码,被叫端局在收到主叫端局的IAM(初始地址消息)后会带上被叫用户的IMSI信息下发寻呼请求消息给基站控制器,从而根据IMSI和MSRN两个号码可以关联到用户的端到端流程,具体关联见图1。

2 优化方法

2.1话统分析

以某端局为例,某日晚忙时的长途来话接通率平均值在88%左右,长途局上统计的各失败原因分布见表1。

在端局上组合条件话统中统计的失败原因占比和长途局上统计的类似,各失败原因分布见表2。

通过晚忙时的组合话统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除寻呼无响应(失败占比5.87%左右)外,临时故障、指配失败及无线掉话原因导致呼叫失败对长途来话接通率影响较大,达到5.0%左右。

2.2信令分析

主要因素和提升手段以某端局为例。

2.2.1寻呼无响应

操作总体原则:采取单个LAC(位置区域码)、逐步调整的措施,避免一次变化太大。

2.2.1.1修改隐式分离时间

【场景分析】

通过适当的修改IMSI隐式分离时间,可以有效的提高寻呼成功率。

【操作步骤】

无线侧:将T3212由60 min改为54 min;

核心网侧:将IMSI隐式分离时间修改为60 min。

【操作影响】

1)IMSI隐式分离时间必须大于BSC上设置的周期性位置更新时间。如果设置的时间小于BSC上设置的周期性位置更新时间,那么会造成用户在开机状态下无法做被叫。

2)BSC的周期性位置更新时间缩短会增加无线侧信令信道资源占用。

2.2.1.2修改寻呼策略

【场景分析】

依据现网经验,建议针对语音呼叫的寻呼策略配置为采取3次寻呼,寻呼间隔依次是5/5/4,第一和二次TMSI(临时移动用户身份标识)、第三次IMSI进行寻呼,均向当前LAC寻呼。

华为交换机的寻呼策略控制特性:

P164 bit 8可控制对于上次业务寻呼不可及用户在寻呼策略基础上减少一次寻呼,在无线资源充足情况下,建议将该功能进行关闭。

比特位:比特8(bsc_congestion_page_times_three)

含义解释:用于控制用户前一次寻呼无响应且VLR(访问位置寄存器)中有用户位置区时的寻呼次数,此时该软件参与寻呼控制表中寻呼次数的关系是“取寻呼控制表次数-1,但至少保留1次”。

0:使用寻呼控制表配置次数。

1:寻呼次数为寻呼控制表配置次数减1。

缺省值:1。

应用场景:用户前一次寻呼无响应且VLR中有用户位置区时,可以通过该软参数控制寻呼的次数,以确保较高的寻呼成功率。

【操作步骤】

1)修改对应位置区寻呼次数和间隔,将语音呼叫的寻呼策略修改为3次寻呼,寻呼间隔为5/5/4,第一次使用TMSI寻呼,第二次使用TMSI寻呼,第三次使用IMSI寻呼。

2)修改对于寻呼无响应用户按照寻呼策略(PGCTRL)进行寻呼,执行命令mod msfp,修改P164 bit 8为0。

【操作影响】

1)核心网侧的寻呼间隔一定要大于无线侧的最大寻呼响应时延,如果小于,则会造成用户返回的寻呼响应消息在MSC(移动交换中心)侧被丢弃,从而造成寻呼成功率下降。

2)寻呼次数太大,容易造成BTS(基站收发信台)和BSC(基站控制器)过载,导致大量的寻呼消息被丢弃,从而造成寻呼成功率急剧下降。寻呼间隔设置时间太长将导致主叫用户听不到录音通知而直接挂机,之后可能在重新呼叫;时间太短将不能收到手机终端的寻呼响应,这样都会导致寻呼成功率的降低。

3)如果都使用IMSI进行寻呼,在无线信道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也会造成寻呼成功率下降。

2.2.1.3位置更新和寻呼冲突

【场景分析】

主叫发起呼叫后,被叫才进行位置更新,核心网将寻呼消息在原来的LAC下发,导致寻呼无响应。

【操作步骤】

修改软参P1100比特1为0,可以解决这种寻呼与位置更新冲突所导致的寻呼失败问题。此时位置更新完成后,会更新寻呼的位置区,再次发起寻呼。

【操作影响】

无。

2.2.1.4CS和PS业务冲突

【场景分析】

MS(移动台)正在PS(分组交换)分组业务时,不会去侦听CS(电路交换)域PCH(寻呼信道),因此此时如果有电路寻呼下发而寻呼不到该MS。

【操作步骤】

无线侧:开通A口寻呼协作功能。

寻呼协作就是解决在进行分组业务的时候,可以将电路业务的寻呼消息下发给MS。

【操作影响】

无。

2.2.2临时故障问题

2.2.2.1修改寻呼总时长

【场景分析】

目前全网预寻呼功能已关闭,当主叫局发出IAM消息中带“COT期待”参数时,被叫局会在收到IAM消息后启用T8定时器(等待主叫COT)同时寻呼用户。若寻呼总时长大于T8时长,被叫端局在等待寻呼响应的过程中T8超时,被叫局给主叫局直接回送REL(释放)消息(原因值为41,临时故障)。

消息流程见图2。

【操作步骤】

【操作影响】

1)对于当前区域无线最大寻呼响应时长为5.8 s的情况下,第二次和第三次的寻呼响应有可能被丢弃,会增加寻呼无响应的比例。

2)考虑到华为交换机T8目前定义为15 s和寻呼3次的策略,建议无线侧进行最大寻呼响应时长修改,核心网侧相应地将3次寻呼间隔修改为5、5、4 s。

2.2.2.2修改T8定时器或取消主叫局“期待COT”参数”

【场景分析】

将寻呼总时长修改为小于T8定时器后,被叫端局触发不可及前转话务到C交换机的信令交互,若在(T8—寻呼总时长)时间内未收到C号码所在交换机的ACM(地址全消息)时,被叫端局直接给主叫局回送REL消息(原因值为41)。目前全网预寻呼功能已关闭当主叫局发出IAM消息中带“COT期待”参数时,被叫局会在收到IAM消息后启用T8定时器(等待主叫COT)同时寻呼用户,若寻呼总时长大于T8时长,被叫端局在等待寻呼响应的过程中T8超时,被叫局给主叫局直接回送REL消息(原因值为41,临时故障)。

消息流程见图3。

【操作步骤】

修改完T8为18 s后的信令流程见图4。

【操作影响】

1)T8定时器在协议中规定是10~15 s,修改完T8为18 s后以后还需要观察交换机的运行情况。

2)ISUP(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的IAM消息中会有3种导检指示:无指示,本段电路导检,前段电路导检。而BICC(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_IAM消息只有:“期待COT”和“不期待COT”。如果收到IAM中指示是“期待COT”就是告知本局在收到前向局的COT之前不可以将ACM回传给前向局。在BICC中是没有真正的导检,只是一个信令流程上的配合。

建议爱立信局将期待COT“cot-to-be-expected(2)”参数修改为不期待COT“no-cot-to-be-expected (0)”参数。

2.2.3指配失败问题

2.2.3.1请求的地面资源不可用导致的指配失败

【场景分析】

根据A接口消息,发现指配失败携带的失败原因值是请求的地面资源不可用,MSC侧电路正常、BSC侧电路状态不正常。

【操作步骤】

此时需要检查BSC和MSC所配置的A接口电路资源是否一致。若不一致时,查看MSC是否收到BSC侧发过来的block消息。若没有,则是无线侧问题,联系无线侧处理,建议非忙时复位电路。

【操作影响】

无。

2.2.3.2无线接口故障导致的指配失败

【场景分析】

根据A接口消息,发现指配失败携带的失败原因值是无线接口故障-返回原信道、无可用无线资源、无线接口消息故障。

Abis口、空口信令资源紧张、Ater电路故障或资源不足、TCH(业务信道)资源故障或不足。

【操作步骤】

此时需要根据长途来话组合条件话统中的出局BSC局向提交无线侧进行处理。【操作影响】无。

2.2.4掉话问题

【场景分析】

根据A/Iu接口消息,发现无线侧发送clear request消息给核心网侧。

由于无线侧资源不足、覆盖弱、干扰大、参数不合理等因素导致无线侧进行了释放通话的场景。

【操作步骤】

此时需要根据长途来话组合条件话统中的出局BSC、RNC(无线网络控制器)局向提交无线侧进行处理。

【操作影响】

无。

3 优化总结

长途来话接通率中失败原因分为3种:寻呼无响应、拥塞、其他原因。结合组合条件话统确立3种原因对应的具体全局失败码,再结合多接口信令跟踪联合定位对应的具体话务场景。提升长途来话接通率有效手段是建议针对失败占比大的失败原因进行实施优化,以改善网络质量。

网络参数调整是个不断稳定的过程,参数调整、数据修改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调整过程。网络调整也是一个长期演进的过程,因而长途来话接通率的优化是一个随着网络发展而不断深入、变化的长期工作,需要不断地积累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