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淮丘陵地区安山岩适生造林树种选择研究

2014-04-14朱玉龙

安徽林业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样木麻栎安山岩

朱玉龙

(南谯区林业局,安徽滁州 239000)

江淮丘陵地区安山岩适生造林树种选择研究

朱玉龙

(南谯区林业局,安徽滁州 239000)

针对安徽省江淮丘陵安山岩分布地区造林树种选择的问题,笔者对该条件下麻栎、枫香及湿地松3种树种的幼林生长情况进行了4年对比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麻栎作为地带性树种,在该地区较其他树种具有适应性强、造林成活率高、生长快、萌发力强等优势,可作为安山岩造林首选树种。

安山岩;造林;适生树种;研究

安山岩是一种中性的钙碱性喷出岩,呈深灰、浅玫瑰、暗褐等色,气孔杏仁构造、块状构造等,岩石几乎具斑状结构。在我国长江上游有着广泛的分布,江淮地区主要呈现零星块状分布。由安山岩发育的紫色土,土层浅薄,石砾较多,土层厚度5~30 cm不等,土壤肥力中等偏下,自然分布的植被稀少,多年造林不成林,长期处于待开发状态[1]。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区概况

调查地区位于滁州市南谯区南谯办事处境内,处于华中湿润带向华北半干旱温带的过渡地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2℃,年降水量1 060 mm,地带性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境内冈峦起伏、海拔100~300 m,土壤多为泥质岩、石灰岩发育的普通黄棕壤,以及安山岩、紫色砂岩发育的紫色土,土层浅薄,石砾较多,造林困难。调查地区属丘陵冈地,海拔125 m,坡向为东南向、全坡位、坡度15°。

1.2 调查林分基本情况

调查林分按起源主要为植苗的人工林,采用机械全垦整地,达到改地适树的目的。树种选择以当地主要的优良速生丰产乡土树种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ma),以及进口的美国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为参试树种,2008年3月10日进行造林。麻栎、枫香苗木为1年生播种裸根苗,苗木高度60~80 cm;湿地松苗木为1年生容器苗,苗木高度30 cm;造林后的前2年林下间作花生,达到以耕代抚的效果。初植密度为5 000株/hm2(株行距为1 m×2 m),后经抚育、间作等管理措施,目前保留密度在4 350~5 000株/hm2,林分结构简单,分层明显,林下无灌木、草本非常稀少,麻栎、枫香落叶覆盖林下,湿地松林下有少量针叶覆盖[2]。

1.3 数据收集及样地调查

在对现有人工林实地踏查后,选择立地条件具有代表性、生长状况中等的麻栎、枫香、湿地松林进行典型调查。试区为2008年栽植的实生林,于2011年12月进行样地调查,林龄为4年;设8.16 m× 8.16 m标准地进行每木调查,详细调查样木数、胸径、径阶标准木树高和生物量等[3]。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树种造林成活率

调查结果表明(见表1),不同树种对安山岩造林成活率影响是有差异的。由于采取了比较科学的造林技术,3个参试树种成活率均达到87.9%以上,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成林标准。但树种之间的差异明显,麻栎成活率93.9%,比枫香造林成活率87.9%高出7%,具有明显的优势;而湿地松由于是容器苗,造林成活率达到100%,按照一般造林技术,成活率低于85%,没有可比性。只要采取必要的技术,可以确保一次性造林成功,无需后期补植[4]。

表1 不同树种造林成活率调查表

2.2 不同树种胸径生长调查

表2 安山岩不同造林树种胸径生长调查表

表3 安山岩不同造林树种胸径统计表

2.2.1 不同树种与胸径生长的关系

表2调查数据显示,麻栎单株胸径为3.1~6.1 cm,平均胸径4.52 cm,与综合平均值4.49 cm相比基本持平,比值为100.7%;枫香单株胸径为3.0~5.5 cm,平均胸径为4.1 cm,与综合平均值4.49 cm相比,比值为93.2%,减少了6.8%;湿地松单株胸径为2.7~7.5 cm,平均胸径为4.79 cm,与综合平均值4.49 cm相比,比值为106.7%,提高了6.7%,表明湿地松早期胸径生长明显优于阔叶树树种[5]。

2.2.2 不同树种胸径生长量结构分析

从表3中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麻栎胸径生长径阶为3~6 cm,其中3 cm样木8株,占25.81%;4 cm样木14株,占45.16%;5 cm样木7株,占22.58%;6 cm样木2株,占6.45%;表明麻栎胸径生长比较均匀,集中在3~5 cm径阶,占林分总量的93.55%。枫香胸径生长径阶为3~5 cm,其中3 cm样木13株,占44.82%;4 cm样木12株,占41.38%;5 cm样木4株,占13.8%;表明枫香胸径生长比较均匀,集中在3~5 cm径阶,占林分总量的100%。湿地松胸径生长径阶为2~7 cm,其中2 cm样木3株,占9.09%;3 cm样木4株,占12.12%;4 cm样木9株,占27.27%;5 cm样木15株,占45.46%;6 cm样木1株,占3.03%;7 cm样木1株,占3.03%;表明湿地松胸径生长分化非常明显,但也呈现出相对集中现象,集中分布在3~5 cm径阶,占林分总量的84.85%。

2.2.3 不同树种胸径生长方差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3个参试树种采用组内观测值个数不相等的调查方法,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样本数为99株,第一自由度为2,第二自由度为96,查表得F0.05为3.37,F0.01为5.53,F检验的临界值为53.81,F>F0.01(2、96),从而推断不同树种间胸径生长有极显著差异,同时对材积量有较大影响[6]。

表4 安山岩不同造林树种胸径生长方差分析表

2.3 不同树种对树高生长的影响

2.3.1 不同树种与树高生长的关系

表5 安山岩不同造林树种树高生长关系表

表5调查数据显示,麻栎单株树高5.3~6.3 m,平均树高5.71 m,与综合平均值4.08 m相比,比值为140%;枫香单株树高为3.8~4.6 m,平均树高为4.12 m,与综合平均值4.08 m相比基本持平,比值为101%,与麻栎相比,仅达到麻栎生长量的72%,表明枫香在安山岩发育的土壤上树高生长受到抑制作用明显;湿地松单株树高为1.6~3.2 m,平均树高为2.5 cm,与综合平均值4.08 m相比,比值为61.3%,低于平均树高了38.7%,与麻栎相比,仅达到麻栎生长量的44%,表明湿地松树高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出现了平顶和分化明显、生长衰退现象[7]。

2.3.2 不同树种树高生长结构分析

表6 安山岩不同造林树种高度调查分析表

从表6可以看出,麻栎树高生长分布为5~6 m,其中5 m样木25株,占80.65%;6 m样木6株,占19.35%;表明麻栎林分均匀整齐,速生丰产性凸显,呈现出较好的适应性。枫香树高生长分布也比较集中,为3~4 m,其中3 m样木3株,占10.34%;4 m样木26株,占89.66%;表明高生长速度缓慢,可以生长,但不具备速生丰产能力。湿地松树高生长分布为1~3 m,其中1 m样木3株,占9.09%;2 m样木7株,占21.21%;3 m样木23株,占69.7%;表明湿地松在安山岩分布区树高生长分化明显,呈现出异常现象,失去了优良树种的速生丰产努力,并且很快进入衰退阶段。

2.3.3 不同树种树高生长方差分析

从表7可以看出,采用组内观测值个数不相等的调查方法,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F0.05为3.37、F0.01为5.53,F检验结果为60.86,说明F>F0.01(2、96),可以推断不同树种间树高生长有极显著差异。

表7 安山岩不同造林树种树高生长方差分析表

3 结论

(1)不同造林树种的粗(胸径)生长和高生长差异显著,表明不同树种对安山岩发育的紫色土,以及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选择性特征。

(2)与麻栎相比,枫香在树高和粗(胸径)生长量方面处于明显劣势,湿地松作为外来速生丰产树种,树高生长出现明显异常现象,表现出不适应性。麻栎作为滁州市地带性树种,具有适应性强、造林成活率高、生长快、萌发力强等特点,能有效改良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可作为安山岩造林首选树种进行推广应用。

(3)江淮地区的安山岩土层浅薄,常规造林措施难以保证造林成活率和速生丰产性,建议通过大型挖掘机全垦整地、雨雪冻垡、选择适应性强的麻栎树种造林,同时套种花生等矮杆农作物,可有效解决安山岩造林难题,实现生态恢复与山区经济的双赢[8]。

[1]孙向阳.土壤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2]程鹏.安徽省不同区域造林树种选择及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3]周根土.安徽主要用材树种造林与经营[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4]罗世群.麻栎造林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3):208.

[5]于一苏,于光明,李丛,等.皖东丘陵地区麻栎栽培模式及栽培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9,23(4):81-84.

[6]汪荣鑫.数理统计[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7]唐罗忠,虞木奎,刘志龙,等.立地条件及抚育措施对麻栎人工林生长的影响[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8,28(2):130-135.

[8]柴承佑,王新洋,丁伯让,等.江淮丘陵地区麻栎薪炭林经营效益的调研[J].中国林副特产,2001,58(3):56-57.

(责任编辑:杨婷婷)

Study on Selection of Adaptable Forestation Tree Species for Andesite Sites in Jianghuai Hilly Region

ZHU Yulong
(Nanqiao District Forestry Bureau of Chuzhou City,Chuzhou 239000,Anhui,China)

Aimed at the selection of forestation tree species for andesite in Jianghuai Hilly Region,a 4-year-long compara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was carried out by the author on the growth situations of young plantations of Quercus acutissima,Liquidambar formosana and Pinus elliottii.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zonal species Quercus acutissima had the advantages of good adaptability,high forestation survival rate,fast growth and great sprouting and branching capabilities and should be the preferred forestation tree species for andesite sites.

Andesite;Forestation;Adapted tree species;Study

S728.1

A

2095-0152(2014)01-0026-04

2013-11-11

2014-01-06

朱玉龙(1988-),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基层林业推广工作。E-mail:nqlyzyl@163.com

猜你喜欢

样木麻栎安山岩
麻栎果实的开发利用及培育探究
通化县林业局天然蒙古栎林生长变化情况研究
土壤微生物群落对麻栎-刺槐混交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麻栎种源1年生苗生长特性比较
定向培育措施对麻栎生长的影响评价
镇赉县人工杨树5年间蓄积量变化情况分析
西藏拿若铜矿床安山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镇赉县人工杨树5 年间胸径蓄积量变化情况探讨
王官屯油田安山岩油藏滚动评价探索
激发极化法寻找固体矿产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