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血小板参数的临床研究

2014-04-13吕祖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年12期
关键词:微血管血小板血管

吕祖胤

(云南省昭通市中医医院,云南昭通 657000)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血小板参数的临床研究

吕祖胤

(云南省昭通市中医医院,云南昭通 65700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患者MPV(血小板体积)及P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73例为观察组,选取我院同期无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73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小板检测,统计其血小板计数及MPV、PDW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寻组间差异。结果观察组各项数据均较对照组有差异,其中观察组PLT为(89.42±35.7)×109/L,MPV为(18.33±4.01)fl,PDW为(15.17±1.51),P-LCR为(26.17±1.51)%,对照组对应数据为(151.08±20.7)×109/L、(11.96±1.07)fl、(16.34±0.97)fl和(36.51±6.01)%,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伴血小板参数异常,及早检测血小板,对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血小板参数

2 型糖尿病患者往往伴随有胰岛功能减退或者胰岛素抵抗,不仅影响患者体内糖代谢,还会进而影响脂质、脂蛋白的代谢,同时影响内分泌系统,导致各种炎症性反应。这种种问题均可能最终出现血管病变。事实上心脑血管病变程度已得到公认,成为评判2型糖尿病的预防治疗效果的有力因素。本文的研究,则主要探讨了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血小板重要参数MPV、PDW之间的关系,旨在为相关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募集14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73例伴微血管病变,归入观察组,另外73例无其它并发症,归入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入住我院,进行糖尿病的治疗,纳入研究前要求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协议书,且已排除急性感染、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可能干扰研究的疾病患者。

其中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42:31,年龄范围(40~67)岁,平均(54.0±7.1)岁,糖尿病肾病患者51例,其余患者均为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其中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为:24h尿微量白蛋白超过30mg;糖尿病眼底病变标准参考全国严格学术会议确定的标准,经荧光造影证实;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44:29,年龄范围(43~65)岁,平均(53.7±5.7)岁,经过严格检查,已确定不合并其他微血管病变。两组患者间一般资料的差异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充分。

1.2 一般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早晨8:00~9:00采集空腹肘静脉血,注入抗凝管混合均匀,2h内完成测定,主要仪器为XE-2100全血分析仪,主要检测内容包括MPV 及PDW等项目数据。

1.3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测定结果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对比应用t检验,若P<0.05,则视作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数据统计结果见表1所示。进一步分析可知,对照组患者PLT数量要明显高于观察组,而MPV、PDW、P-LCR值则要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物质享受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但与之不相称地,糖尿病的患病率却出现了显著的提升,逐渐成为威胁现代人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本文中探讨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基于2型糖尿病的一类特异性病变,目前虽未完全探明其发病原因,但已明确其与代谢、凝血、纤溶等机体生化反应有关。

表1 两组患者血小板参数监测结果

3.1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生理机制探讨

首先,糖尿病的直接影响,则是使患者血糖含量显著升高,引发高糖毒性,其表现主要包括:①损伤血管内皮,妨碍其正常修复;②导致血管平滑肌增殖;③引发糖基化反应;④促进凝血,导致血栓。各种因素均会进而引起血管病变[1-2]。

其次,2型糖尿病可导致血清三酰甘油及胆固醇含量升高,这则有可能直接引发动脉硬化,同时还会生成一系列自由基,对血管内皮造成严重的损伤。

再次,糖尿病病程往往极长,各种损伤物质往往会在患者体内累积,最终破坏血管内皮的完整性,使血管内-中膜厚度增加,因而会刺激血小板,导致其大量释放生长因子、粘附聚集,影响微循环。

已有研究证实微血管病变患者的FPG、TG、CH等均显著高于正常人,该结果表明,糖尿病所引起的代谢紊乱和微血管病变有直接关系,是微血管病变的有力刺激因素[3-4]。本文研究虽无法直接印证该论点,但是对照组患者血小板计数的混乱程度要明显高于观察组,且MPV、PDW、P-LCR等数据要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也能够从侧面印证,出现微血管病变的患者,其血小板数量会增加,且形态会发生显著变化,会对微血管的正常生理功能产生影响。

3.2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血小板参数的关系探讨

2 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直接表现主要包括:①血管增殖;②毛细血管基底膜厚度增加;③微血管出现血栓。从生理学上讲,微血管出现血栓后,纤溶系统会被立即激活,迅速破坏已成型的血小板,导致血管中血小板的数量大幅下降,这又会刺激巨核细胞再生,导致膜分化障碍,形成大体积血小板[5]。表现在本例的结果中,则是对照组PLT量高于观察组,而MPV、PDW及P-LCR则要低于观察组。PLT直接反应血管内血小板的数量,可以提示血小板的新陈代谢平衡,从前文的分析可知,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纤溶系统亢进,会破坏大量的血小板,反应到数据上,观察组PLT必然会降低,本例中为(89.42±35.7)×109/L,而对照组则为(151.08±20.7)× 109/L;MPV则反应血小板的体积,在巨核细胞活性提升、膜分化出现障碍的情况下,血小板的体积将大幅增加,因此,观察组MPV值为(18.33±4.01)fl,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96±1.07)fl;PDW能够反应血小板的体积异质性,当血小板新陈代谢速度增加时,其幅度也会变得更宽,本例中观察组PDW为(16.34±0.97)%,而对照组则为(15.17±1.51)%。这一系列的数据变化与其他多项研究结果类似,充分说明了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消耗增加,而伴随微血管病变的患者,这一消耗量要更大。由此可见,通过检测血小板各项参数,能够有效反应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为制定针对性的救治策略制定计划。

3.3 研究展望

已有不少学者将本研究的内容拓展,同步监测了血小板参数与血糖、血脂等数据之间的关系,得出了部分重要结论,如第Ⅷ因子相关抗原浓度与微血管瘀滞有直接关系、MPV与FPG呈正相关性等,这能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揭示2型糖尿病与微血管病变的深层次关系,然而此类研究依旧有欠全面。

与此同时,本研究的结论,仅仅能够揭示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后,患者血小板部分重要参数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虽然能够帮助我们对疾病进行有效的诊断,但还是无法提供治疗的有效措施。

由此可见,我们必须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探索,以找出全面而有效的揭示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原因的理论,并深入探寻此类疾病的治疗措施。

[1]吕芳,胡国平,马维青等.血小板参数血糖血脂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关系的观察[J].安徽医学,2010,31(4):329-331.

[2]马静,刘辰庚.2型糖尿病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参数及高敏CRP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J].四川医学,2012,33(3):530-532.

[3]邹进平,刘帆.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参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09,6(4):4-5.

[4]谢先余.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27):5869-5870.

[5]夏世念.血小板参数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变化及意义[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1):94-95.

吕祖胤,1972年生,男,云南昭通人,本科学历,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大内科方面的工作。

猜你喜欢

微血管血小板血管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血管里的河流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最伤血管的六件事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IMP3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血管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26、EGFL7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检测
你的血管有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