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ST段抬高型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与鉴别

2014-04-13何秀芬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年12期
关键词:心梗冠脉心肌梗死

何秀芬

(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人民医院,云南金平 661500)

非ST段抬高型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与鉴别

何秀芬

(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人民医院,云南金平 661500)

目的分析研究ST段抬高型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相关临床特征,为以后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最为真实,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病人一共有26例,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一时间在我院接收的患有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一共有26例,作为对照组,对研究组与对照组病人相关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同时给予进一步研究。结果对照组病人胸部疼痛、心律失常以及吸烟史明显高于研究组,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人冠心病、心绞痛及糖尿病人数显著要比研究组少,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特征存在非常大的差异,为临床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临床特征;鉴别;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

在临床当中,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来说,将其按照心电图变化能够分成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以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通过临床相关实践研究表明[1],上述2种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病理生理机制、治疗、临床特点以及预后等都存在相对比较大的差异。所以,对以上两种类型的急性心肌梗死进行科学、合理的鉴别,对临床治疗方案和改善预后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笔者选取2009年2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病人一共有26例,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一时间在我院接收的患有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一共有26例,作为对照组,对研究组与对照组病人相关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同时给予进一步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2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病人一共有26例,作为研究组,当中男性20例,女性6例。年龄在43-81岁,平均年龄为(63.7±12.3)岁;另外选取同一时间在我院接收的患有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一共有26例,作为对照组,当中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在40-76岁,平均年龄为(60.3±10.6)岁。研究组与对照组病人的相关临床资料差异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另外,研究组与对照组病人都和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合[2],全部自愿接受相关临床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临床方法

1.2.1 研究方法把上述相关临床统计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给予整理[3],根据病人通常资料、症状、既往病史及实验室相关检查结果等给予回顾性分析,同时对研究组与对照组结果给予对比分析。

1.2.2 临床诊断标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1)患病一侧存在持续胸部疼痛,时间>30分钟,采取硝酸甘油含服以后,症状无明显缓解。(2)相邻2个或2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在0.1mV以上[4]。

1.3 临床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对照组病人胸部疼痛、心律失常以及吸烟史明显高于研究组,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人冠心病、心绞痛及糖尿病人数显著要比研究组少,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病人相关临床资料比较结果对比[n(%)]

3 讨论

心肌梗死指的是冠状动脉持续性缺血、缺氧造成的心肌坏死。其相关临床症状包括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采取硝酸酯类药物和休息以后仍然无法完全缓解,并且会引发心律失常、休克以及心衰等,严重的甚至导致病人死亡,对病人生命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根据相关临床数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心肌梗死五十万,现患最少两百万,并且每年呈现递增趋势,已经引起社会以及人们的广泛关注。

根据相关实践研究表明[5],ST段抬高型心梗与非ST段抬高型心梗的临床发病机制全部为不稳定的斑块出现破裂导致血栓而造成的,然而,最近几年的临床实践研究表明[6],2种急性心肌梗死的生理病理基础存在非常大的差异。ST段抬高型心梗病人是在发生冠状动脉病理变化以后血栓主要以纤维蛋白为主,引发冠脉急性闭塞,造成透壁性心肌损伤,在临床症状以心电图ST段异常抬高[7],根据非ST段抬高性心梗病人来说,其发病机制为冠脉病理变化引发以血小板含量明显升高为主的白色雪霜,进而造成冠脉出现急性不完全闭塞。本文笔者出于对非ST段抬高型心梗与ST段抬高型心梗临床特点给予对比分析,对两组病人相关资料给予对比分析。临床结果显示,对照组病人胸部疼痛、心律失常以及吸烟史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病人冠心病、心绞痛及糖尿病人数显著要比研究组少(P<0.05),和以上相关临床实践研究结果大致相同[8]。另外,要对其采取一级预防措施,包括有以下几点:(1)健康教育: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提升病人保健意识,鼓励病人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制定一个合理的饮食计划,不可暴饮暴食,不可进食冰冷、辛辣食物,并进行有氧运动,以及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2)降低相关危险因素的出现,糖尿病、吸烟、肥胖、高血压以及高血脂等都为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

总之,ST段抬高型心梗与非ST段抬高型心梗病人的通常情况等相关临床特点都存在非常大的差异,这对临床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及鉴别诊断的选择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2007中国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4):295-3041

[2]雷娟,周淑娴,张玉玲,等.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现状[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1,13(1):25-81.

[3]于维雅,杨庭树,沈琳,等.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冠脉病变特点及并发症的对比研究[J].医师进修杂志,2005,28(1):34-51.

[4]危小军,廖伟,谢东阳,等.53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7(4):1843.

[5]方胜先,郭盛,夏斌赞,等.ST段抬高性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比较[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4(4):452-454.

[6]Cannon CP,Weintraub WS,Demopoulos LA,etal1Comparison ofearly in-vasive and conservative strategies in patientswith unstable coronary syn-dromes treated with the glycoprotein?b/?a inhibitor tirofiban[J].NEngl JMed,2011,344(25):1879.

[7]陈淑芳,张鹏强,隋韶光.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胸痛时间、肌钙蛋白水平及心电图ST段下移的诊断价值[J].临床急诊杂志,2010,11(3):214-215.

[8]付奇,潘文志,周京敏.急性ST段抬高性与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基本特征和冠脉病变特点的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012,24(4):590-2.

何秀芬,1964年生,女,彝族,云南开远人,大专学历,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内科方面的工作。

猜你喜欢

心梗冠脉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心梗猛于虎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