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冠脉综合症血清炎性因子变化及阿托伐他汀干预作用研究

2014-04-13莫显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年12期
关键词:阿托冠脉炎性

莫显汉

(广西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广西河池 547000)

急性冠脉综合症血清炎性因子变化及阿托伐他汀干预作用研究

莫显汉

(广西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广西河池 547000)

目的对急性冠脉综合症血清炎性因子变化及阿托伐他订干预临床疗效予以讨论。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2例患者,将其分为UAP组和AMI组,其中UAP组为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AMI组为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两组患者都实施口服阿托伐他汀实施治疗,每天一次,每次20毫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四周对患者的血脂水平、血BNP及C反应蛋白予以测定。结果AMI组患者的BUP、CRP明显高于UAP组,两组患者的血BNP水平及血清C反应蛋白与治疗前相比都具有明显的下降,并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与患者的血BNP水平上升及C反应蛋白有着直接密切的联系,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实施口服阿托伐他汀实施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血BNP水平及C反应蛋白水平,由此可见,阿托他汀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对于患者炎性反应作用的减轻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冠脉供血。

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清炎性因子;阿托伐他汀;干预作用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者是糜烂而导致的一种继发完全或者不完成闭塞性血栓形成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包括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等一系列的临床病症,其中导致其发病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炎症反应,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的治疗上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就主要对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13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予以简单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132例,其中男性患者80例,女性患者52例,患者年龄处于50岁到70岁之间,本次研究的纳入标准为:UAP(不稳定型心绞痛)与AMI(急性心肌梗死),其中UAP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对于心血管学分会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与治疗;AMI的诊断标准依据2012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治指南诊断标准:患者的心脏标志物cTNT上升或者是上升之后下降,超过参考值上限的99%。本次研究中患者的排除标准主要为:具有心理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感染性疾病、对阿托伐他汀药物过敏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都实施阿托伐他汀治疗,每晚一次口服,用量为10毫克,一个疗程为四周的时间,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肝酶学升高超出3倍或者是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应该立即停药观察。

本次研究中所应用的检测方法主要表现为:所有参与检测的患者在禁食12小时后的次日清晨抽取10毫升的空腹血,并将其放置于含有分离胶及抗凝剂的抽血管中,实施血清分离之后,将其存放于零下70度的冰箱中,检测过程中应用的仪器为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的C反应蛋白、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BNP、血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等实施检测,整个检测过程严格按照相应的操作步骤来开展,检测过程中应用的试剂盒是由北京生物公司所提供。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相关数据的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实施处理,组间比较应用方差分析,计量资料应用(±s)来表示,计数资料实施c2检验,组内比较实施t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MI组患者的BUP、CRP明显高于UAP组,两组患者的血BNP水平及血清C反应蛋白与治疗前相比都具有明显的下降,并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期间,对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随访,发现有1例患者在服药期间出现头晕症状,在对患者实施对症治疗之后,症状明显缓解,继续对患者实施了治疗。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NP、CRP水平比较

3 讨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对人类健康具有严重危害,其始动因素就是炎症反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具有发病率与致死率都比较高的特点,有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对于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患者的验证反应具有积极的作用。

本次研究中将阿托伐他汀应用于UAP与AMI患者的治疗中,治疗结束后,患者的血BNP水平、C反应蛋白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明显的降低,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阿托伐他汀在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BNP水平及C反应蛋白工作中具有积极的作用,这与李明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BNP与CRP是非常重要的炎症因子,其是临床上判断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指标,其中BNP为心室分泌内分泌活动肽类激素,CRP为炎症标志物,并且其自身还参与到炎症反应中,可以将其作为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情的重要生化指标,阿托伐他汀通过降低患者的血BNP水平与C反应蛋白水平,对于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

[1]巨名飞,霍明艳,王青松,姜锋,王虹.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清炎性因子变化及阿托伐他汀干预作用研究[J].河北医学,2012,28(11):234-256.

[2]史文举,浦奎,赵琳燕.冠心病炎性因子的血清水平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3,27(7):134-156.

[3]罗助荣.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清脑钠肽水平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J].第12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刊, 2012,25(13):257-259.

[4]周炳凤,戴华.急性冠脉综合征肿瘤坏死因子-α和P-选择素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J].中国临床医学,2013,23 (17):356-358.

[5]徐崇泽,何军,石磊,黄丽,徐海峰,韩思淼,徐萍.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疗效和血清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3,21(7):321-323.

猜你喜欢

阿托冠脉炎性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