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缬沙坦和卡托普利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疗效对比

2014-04-13张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年12期
关键词:卡托普利缬沙坦原发性

张峰

(浙江省平湖市新仓医院,浙江平湖 314205)

缬沙坦和卡托普利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疗效对比

张峰

(浙江省平湖市新仓医院,浙江平湖 314205)

目的探讨缬沙坦、卡托普利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疗效比较。方法2013年1月到2013年10月我院共收治原发性高血压75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9)。给予对照组卡托普利治疗,给予观察组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的血压水平变化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SBP、DBP分别显著地低于对照组(tSBP=5.140,P=0.000;tDBP=5.815,P=0.000)。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效率分别是97.4%、78.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x2总效率=4.708,P=0.030)。观察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分别是2.6%、23.7%,观察组明显地低于对照组(x2副作用=5.843,P=0.016)。结论缬沙坦在原发性高血压中降压效果更佳,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缬沙坦;卡托普利;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疾病之一,根据病因的不同可以分为原发性、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为心脑血管类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当人体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时,会损害心脏、脑部、肾脏、外周血管等,容易诱发冠心病、脑卒中,严重者甚至死亡[1]。缬沙坦、卡托普利为治疗高血压疾病的一线药物,疗效显著,本文将探讨缬沙坦、卡托普利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疗效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到2013年10月我院共收治原发性高血压75例,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2]。7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9)。对照组中,男性:女性=25例:13例,年龄在37岁-72岁间,平均(59.5±6.1)岁,SBP平均值为(162.3±12.4)mmHg,DBP平均值为(100.9±8.5)mmHg;一级高血压共有12例,二级高血压共有13例,三级高血压共有13例。观察组中,男性:女性=25例:14例,年龄在37岁-74岁间,平均(59.9±5.7)岁,SBP平均值为(162.6± 11.2)mmHg,DBP平均值为(100.7±7.9)mmHg;一级高血压共有12例,二级高血压共有14例,三级高血压共有13例。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在进行本次研究前两周,停止服用所有降压类药物。两组均纠正不良的的生活方式,严格控制饮食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再给予卡托普利(H44020747,广东华南药业,25mg×100s)治疗:12.5mg/次,3次/d。观察组则给予缬沙坦(H20080820,桂林华信制药,80mg×7s)治疗:80mg/次,1次/d。

1.3 观察指标

(1)在治疗前、治疗后,由同一护理人员在同一台血压计上测定患者的血压水平:病人在测量前先安静10min,测定并记录患者在坐位时右上肢的血压水平。(2)治疗期间,随访调查,了解患者的药物副作用情况。(3)临床治疗效果共分为3个等级,其中显效为患者在药物治疗后,其DBP下降超过10 mmHg,并恢复至正常范围,或者DBP下降幅度超过20mmHg;有效为患者在药物治疗后,其DBP下降尚未超过10mmHg,但已经恢复至正常范围,或者DBP的下降幅度在10mmHg-19mmHg;无效为不符合显效、有效的标准。其中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8.0,计量资料的表示方式为(±s);计数资料的表示方式为百分率,检验方式为x2。当P<0.05时视为数据具有统计上的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压水平的比较

分别接受各自药物治疗后,观察组的SBP、DBP分别显著地低于对照组(tSBP=5.140,P=0.000;tDBP= 5.815,P=0.000)。见表1。

表1 两组血压水平的比较

2.2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分别接受各自药物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效率分别是97.4%(无效1例,有效13例,显效25例)、78.9%(无效8例,有效16例,显效14例),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x2总效率=4.708,P=0.030)。

2.3 两组治疗安全性的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2.6%(1/39)(1例头晕),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3.7%(9/38)(2例头晕,2例皮疹,5例干咳),观察组明显地低于对照组(x2副作用= 5.843,P=0.016)。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心血管类疾病,需要接受长期的监控、治疗。缬沙坦、卡托普利为治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作用的靶位均为血管紧张素,但两者的作用机制有所差异,因而疗效稍有不同。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疗效、血压水平和不良反应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效差异很可能是由于[3-6]:(1)卡托普利能够特异性地作用于病人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Ⅰ,导致其无法正常地转变成为血管紧张素Ⅱ,进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显著地降低心脏负荷,起到降压效果。然而,在药物作用时,会增加激肽活性,引起如皮疹、干咳等一系列不良反应。(2)缬沙坦能够明显阻断病人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导致血管平滑肌出现松弛现象,有效地扩张血管。此外还会增加肾脏部位的血流灌注,有效地减少外周血容量,起到降压效果,且没有干咳的不良反应。

综上,缬沙坦在原发性高血压中降压效果更佳,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1]吴辉,常静,丁家望,等.从不同国际高血压治疗指南看老年及老老年高血压的治疗策略[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3):334-336.

[2]常星.两种社区常用降压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对比分析[J].医学信息,2013,(17):93-94.

[3]黄凤,王丽芳.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老年性高血压98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7):4343-4344.

[4]牛连英,赵晓静,周辰光,等.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的临床观察[J].医学综述,2014,20(11):2103-2104.

[5]尹海平.卡托普利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4):688-689.

[6]胡金朋,赵玉娟,苏彬,等.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9):62-63.

猜你喜欢

卡托普利缬沙坦原发性
从缬沙坦结晶母液中回收缬沙坦
硫氰化亚铜共振散射光谱法测定药物中卡托普利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缬沙坦和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效果
硝苯地平缓释片与卡托普利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有效性分析
卡托普利与地高辛联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衰的临床分析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卡托普利联合辛伐他汀对绝经后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蛋白尿46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