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包含多变过程的内可逆Otto循环有限时间热力学分析

2014-04-12陈林根戈延林孙丰瑞

电力与能源 2014年2期
关键词:热机压缩比损失

熊 兵,陈林根,戈延林,孙丰瑞

(海军工程大学 热科学与动力工程研究室 舰船动力工程军队重点实验室动力工程学院,武汉 430033)

0 引言

自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应用于实际热机循环的性能分析和优化以来,在各个不同时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对Otto循环的有限时间热力学分析也取得了一些进展[1-5]。Mozurkewich等[6]应用最优控制理论优化Otto循环的活塞运动规律,Aizenbud等[7]应用活塞式加热气缸中活塞最优运动规律,分析了内燃机循环性能。Wu和Blank[8]研究了燃烧对内可逆Otto循环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循环输出功最大时的最佳压缩比同循环最高温度的变化关系。

这些工作都是在简化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了更完备地描述实际热机的工作情况,已有不少文献在完善模型上做了大量工作:Angulo-Brown等建立了一类考虑有限时间特性和摩擦损失的不可逆Otto循环模型,并分析了摩擦损失[9],内不可逆性和摩擦损失[10]对循环功率、效率性能特性的影响。陈林根等导出了存在传热损失[11],存在摩擦和传热损失[12]时Otto循环的功率效率特性。訾琨等[13]考虑了热机实际工作过程中的机械损失,建立了热机热力循环有限时间热力学模型,分析了机械损失和循环参数对热机输出功率、效率的影响,所得结论与实际工作过程相吻合。Descieux等[14]考虑传热和摩擦损失对火花式发动机循环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了汽缸容积、冲程长度与汽缸直径之比、压缩比、汽缸壁温度以及燃料空气之比对仿真结果的影响。

但以上工作均是假设热机的压缩和膨胀过程为不吸热、不放热的绝热过程,应该可以得到进一步完善。文献[15]建立了一类包含多变过程的Otto循环模型,用多变过程的吸、放热量表征实际热机工作中的损失,用经典热力学方法分析了多变指数对空气标准Otto循环功率和效率特性的影响。

本文将在此文献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循环过程中的传热损失,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导出包含传热损失和多变过程的内可逆Otto循环输出功、效率特性关系,分析了多变指数、燃烧热值和传热损失对循环输出功、效率的影响,得出了循环的最大输出功以及对应的最佳工作效率。

1 包含多变过程的内可逆Otto循环模型

空气标准Otto循环模型如图1中1—2—3—4—1所示。图1分为多变指数n<k(图1(a))和n>k(图1(b))两种情况考虑(k为绝热指数,k=cP/cV,cP、cV分别为工质的定压比热和定容比热)。

图1 包含多变过程的Otto循环T-s图

包含多变过程的Otto循环用两个多变过程替代实际过程中不可能实现的两个绝热过程,可更加真实反应实际热机的工作情况。循环中对应的参数为:各状态点的温度Ti(i=1,2,3,4,1′,2′,3′,4′),压力Pi(i=1,2,3,4,1′,2′,3′,4′),容积Vi(i=1,2,3,4,1′,2′,3′,4′)。

1.1 n<k时循环模型分析

如图1(a)中实线所示,在包含多变过程的Otto循环中,当多变指数n小于绝热指数k时:因初始点温度T1′高于空气标准Otto循环的初始点温度T1,故多变过程1′—2为放热过程才可达到压缩过程后的温度T2。考虑定容加热过程中的传热损失,经历定容过程后的温度T3′肯定低于空气标准Otto循环的最高点温度T3。同理,多变过程3′—4经历膨胀做功后到温度T4的过程为放热过程。

考虑定容放热过程中的传热损失,故最低点温度T1′高于空气标准Otto循环的最低点温度T1。

设Otto循环中工质为理想气体,可得单位工质每循环周期的吸热量、放热量的表达式为:

1′—2为放热过程:

2—3′为吸热过程:

3′—4为吸热过程:

4—1′为放热过程:

由式(1)至式(4)可得:

式中:Qin为单位工质每循环周期总吸热量;Qout为单位工质每循环周期总放热量。

对于理想Otto循环,不考虑传热损失。而对于实际Otto循环,工质和气缸之间的不可逆传热损失是不能忽略的。

假设通过气缸壁的传热损失与工质和环境的温差成正比,可得燃烧工质吸收的热量满足线性关系[11-12]:

式中:α和β为与燃烧和传热有关的常数。

由式(2)和式(6)可得T3′的表达式为:

对于绝热过程1—2和多变过程1′—2有:

式中:r=V1/V2为压缩比。

由式(8)可得:

对于绝热过程3—4和多变过程3′—4有:

由式(10)可得:

将式(7)、(9)和式(11)代入式(1)~式(5),可得循环输出功、循环效率的表达式为:

由式(12)可知,循环输出功存在两个零点,相应压缩比为rW=0=1、rW=0=[α/(2βT1)]1/(k-1),故存在一个最佳压缩比rW,opt使输出功取最大值,输出功W对r求极值:

由式(14)可得:

将多变指数n、燃烧热值α、传热损失β和温度T1代入式(15),可解得最大输出功时对应的压缩比rW,opt,将所求rW,opt代入式(12)、(13),可得循环最大输出功Wmax及其相应的效率ηW。

同理,由式(13)可知,也存在最佳的压缩比rη,opt,对应于最大循环效率ηmax及其相应的输出功Wη。但由于解析解难以求出,只能由数值计算得到。

1.2 n>k时循环模型分析

如图1(b)中实线所示,在包含多变过程的Otto循环中,当多变指数n大于绝热指数k时:同1.1节分析,定容加热过程2-3中存在传热损失,经历多变过程1-2′的最高温度T2′高于空气标准Otto循环的绝热压缩过程最高温度T2;定容放热过程4-1也存在传热损失,经历多变膨胀过程3-4′的最低温度T4′低于空气标准Otto循环的绝热压缩过程最低温度T4。因此多变过程1-2′为吸热过程、多变过程3-4′为放热过程。

设Otto循环中工质为理想气体,可得单位工质每循环周期的吸、放热量的表达式为:

1-2′为吸热过程:

2′-3为吸热过程:

3-4′为放热过程:

4′-1为放热过程:

与1.1节推导过程类似,可得T3的表达式为:

由图1(b)可得各状态点温度之间的关系为:

同1.1节推导过程,可得n>k时循环输出功、循环效率的表达式为:

由式(22)可知循环输出功存在两个零点,相应压缩比为rW=0=1、rW=0=[α/(2βT1)]1/(n-1),故存在一个最佳压缩比使输出功取最大值,同1.1节分析,可得:

将式(24)代入式(22)、(23),可得循环最大输出功Wmax及其相应的效率ηW的表达式为:

同理,由式(23)可知,也存在最佳的压缩比rη,opt,对应于最大循环效率ηmax及其相应的输出功Wη。但由于解析解难以求出,只能由数值计算得到。

1.3 讨论

由式(12)、(13)、(22)、(23)可得,当n=k时,式(12)和式(22)均可简化为:

同理,式(13)和(23)可简化为:

同1.1节分析,可得最大输出功时的压缩比rW,opt、最大输出功Wmax及其相应的效率ηw的表达式为:

此时,循环输出功W 对压缩比r存在极值,而循环效率η与压缩比r呈单调递增关系。所得结果为内可逆空气标准Otto循环输出功和效率特性,与文献[11]一致。可见,多变过程的存在,改变了循环输出功和效率特性。

2 数值算例

根据文献[11,15]确定相关参数:α=2 500~4 500 kJ/kg,β=0.3~1.8 kJ/(kg·K),cV=0.716 5 kJ/(kg·K),T1=350 K,k=1.4。

在以上取值范围内,可计算得到不同参数组合下的W-r、η-r和W-η曲线如图2~图11所示。

2.1 n<k时Otto循环性能分析

2.1.1 多变指数n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图2~图4中分别给出了n<k时,不同多变指数n下循环输出功W和效率η与压缩比r、输出功W与效率η的特性关系。

图2 n<k时输出功与压缩比的特性关系

从图2中可以看出,循环输出功W与压缩比r特性关系呈类抛物线关系,存在一个最佳压缩比rW,opt,使循环输出功最大,且循环最大输出功Wmax随多变指数n增大而减小,当W=0时的压缩比rW=0与多变指数n无关。

图3 n<k时效率与压缩比的特性关系

从图4中可以看出,最大输出功时的效率ηW随多变指数n增大而增大,且变化较为明显。

从图3中可以看出,当n=k=1.4时,效率η与压缩比r呈单调递增关系;当n<k时,效率η与压缩比r呈类抛物线关系,存在一个最佳压缩比rη,opt使效率最大,循环最大效率ηmax与多变指数n呈单调递增关系,且η=0时对应的压缩比rη=0与多变指数n无关。

图4 n<k时输出功与效率的特性关系

从图4中可以看出,最大效率时的输出功Wη随多变指数n增大而减小,且变化较为明显。

综上所述,多变指数n对循环性能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2.1.2 燃烧热值(α)和传热损失(β)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图5、图6中分别给出了n=1.3时,燃烧热值和传热损失对循环输出功W、效率η的影响特性。α反映的是燃料本身热值的大小,α越大则表示燃料的热值越高;而β反映的是传热损失的大小,β越大则传热损失越大。

由图5、图6可知,最大输出功Wmax及其对应的效率ηW、最大效率ηmax及其对应的输出功Wη随燃烧热值α的增大而增大,而随传热损失β的增大而减小,且传热损失对性能的影响更为明显。本例中,当α增加25%时,循环的最大输出功Wmax增加约52.6%,其对应的效率ηW增加约10.6%;循环的最大效率ηmax增加约10.1%,其对应的输出功Wη增加约53.5%。当β减小58%时,循环的最大输出功Wmax增加约195.1%,其对应的效率ηW增加约33.2%;循环的最大效率ηmax增加约27.3%,其对应的输出功Wη增加约217.1%。

图5 n=1.3时α对输出功、效率特性的影响

图6 n=1.3时β对输出功、效率特性的影响

2.2 n>k时Otto循环性能分析

2.2.1 多变指数n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图7~图9中分别给出了n>k时,不同多变指数n下循环输出功W和效率η与压缩比r、输出功W与效率η的特性关系。

图7 n>k时输出功与压缩比的特性关系

从图7中可以看出,循环输出功W与压缩比r特性关系呈类抛物线关系,存在一个最佳压缩比rW,opt,使循环输出功最大,循环最大输出功Wmax随多变指数n增大而减小,且变化明显。当W=0时对应的压缩比rW=0与多变指数n有关,rW=0随多变指数n增大而减小,且变化明显。从图9中可以看出,最大输出功时的效率ηW随多变指数n增大而减小,且变化明显。

图8 n>k时效率与压缩比的特性关系

图9 n>k时输出功与效率的特性关系

从图8中可以看出,当n>k时,效率η与压缩比r呈类抛物线关系,存在一个最佳压缩比rη,opt使效率最大。循环最大效率ηmax随多变指数n增大而减小,且η=0时对应的压缩比rη=0与多变指数n有关,且变化较为明显。

从图9中可以看出,当n>k时,最大效率时的输出功Wη随多变指数n增大而减小,且变化明显。

综上所述,多变指数对循环性能有较大影响。

2.2.2 燃烧热值(α)和传热损失(β)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图10、图11中分别给出了n=1.6时,燃烧热值和传热损失对输出功W与效率η的影响特性。

由图10和图11可知,最大输出功Wmax及其对应的效率ηW、最大效率ηmax及其对应的输出功Wη随燃烧热值α的增大而增大,而随传热损失β的增大而减小,且由分析可知传热损失对性能影响更为明显,变化规律同n<k时一致。本例中,当α增加25%时,循环的最大输出功Wmax增加约50.9%,其对应的效率ηW增加约10.8%,循环的最大效率ηmax增加约10.8%,其对应的输出功Wη增加约51.4%;当β减小58%时,循环的最大输出功Wmax增加约183.1%,其对应的效率ηW增加约34.5%,循环的最大效率ηmax增加约28.8%,其对应的输出功Wη增加约201.1%。

图10 n=1.6时α对输出功、效率特性的影响

图11 n=1.6时β对输出功、效率特性的影响

3 结论

本文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对包含多变过程的内可逆Otto循环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循环输出功与压缩比、效率与压缩比以及输出功与效率的特性关系,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多变指数和传热损失对循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1)在绝热过程难以实现的情况下,n<k时内可逆Otto循环性能优于n>k,适当减小多变指数可得到较优的循环性能。

2)传热损失对循环性能有较大影响,减小传热损失可较大幅度提高热机的工作性能,应通过强化缸壁绝热性能等方式减小传热损失。

3)循环压缩比在rW,opt≤r≤rη,opt范围内可得到循环输出功与效率的协调优化,设计热机时应选择合适的压缩比,从而保证热机获得较优的工作性能。

[1] Curzon F L,Ahlborn B.Efficiency of a Carnot engine at maximum power output[J].Am.J.Phys.,1975,43(1):22-24.

[2] Andresen B.Finite-Time Thermodynamics[M].Physics Laboratory II,University of Copenhagen,1983.

[3] Bejan A.Entropy generation on minimization:The new thermodynamics of finite-size device and finite-time processes[J].J.Appl.Phys.,1996,79(3):1191-1218.

[4] Chen L,Sun F.Advances in Finite Time Thermodynamics: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M].New York:Nova Science Publishers,2004.

[5] 陈林根.不可逆过程和循环的有限时间热力学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 Mozurkewich M,Berry R S.Optimal paths for thermodynamic systems:The ideal Otto cycle[J].J.Appl.Phys.,1982,53(1):34-42.

[7] Aizenbud B M,Band Y B,Kafri O.Optimization of a model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J].J.Appl.Phys.,1982,53(3):1277-1282.

[8] Wu C,Blank D A.The effect combustion on a work-optimized endoreversible Otto cycle[J].J.Energy Inst.,1992,65(1):86-89.

[9] Augulo Brown F,Fernandez-Betanaos J,Diaz-Pizo CA.Compression ratio of an optimized air standard Otto-cycle model[J].Eur.J.Phys.,1994,15(1):38-42.

[10]Augulo Brown F,Rocha Martinez J A,Navarrete Gonzalez T D.A non-endoreversible Otto cycle model:improving power output and efficiency[J].J.Phys.D:Appl.Phys.,1996,29(1):80-83.

[11]Chen L,Wu C,Sun F.Heat transfer effects on the net work output and efficiency characteristics for an air standard Otto cycle[J].Energy Convers.Manage.,1998,39(7):643-648.

[12]Chen L,Zheng T,Sun F,et al.The power and efficiency characteristics for an irreversible Otto cycle[J].Int.J.Ambient Energy,2003,24(4):195-200.

[13]訾琨,杨秀奇,江屏.考虑机械损失时发动机功率效率特性[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41(6):209-212.

[14]Descieux D,Feidt M.One zone thermodynamic model simulation of an ignition compression engine[J].Appl.Therm.Eng.,2007,27(8/9):14571466.

[15]Huleihul M,Mazor G.Irreversibl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air standard Otto cycles with polytropic processes[J].Appl.Mech.Engng.,2012,1(3):1000111.

猜你喜欢

热机压缩比损失
把握重点 学习热机
“热机”易错大盘点
胖胖损失了多少元
质量比改变压缩比的辛烷值测定机
玉米抽穗前倒伏怎么办?怎么减少损失?
热机的起源与发展
一般自由碰撞的最大动能损失
损失
长城凌傲车发动机热机怠速抖动
低温废气再循环及低压缩比对降低欧6柴油机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