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国企责任意识的内涵

2014-04-12刘军

中国有色金属 2014年15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责任国有企业

刘军|文

社会是企业的依托,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企业只有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更多地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关注社会整体利益,实施有利于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举措,才能惠及社会,为自己营造更多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责任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已深深植入国有企业骨髓。

1.责任及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和内涵

责任有两层意思:一是应尽的义务,分内应做的事;二是应承担的过失。责任包含五个基本内涵:责任意识,责任能力,责任行为,责任制度和责任成果。

企业的社会责任包含法律意义上的社会责任和道德意义上的社会责任,是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它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

2.责任意识在国有企业的具体表现

国有企业的责任意识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法经营,企业发展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改革开放前,国有企业执行国家计划,承担了本来属于社会的一些责任,如:办学校,办食,办医院;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成为以生产、经营、服务为主要任务的经济单位,其责任体现在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上,同时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国有企业还依法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国有企业承担的主要社会责任具体表现如下:

(1)遵守国家依法管理、承担国家义务的责任。自觉接受国家的管理,依法披露企业资讯、纳税、缴纳、配合接受检查、合法生产、依法用工、接受国家生产、服务计划及应急性人物等。

(2)履行环境责任。企业承担能源资源利用和减排义务的环境责任,坚持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主力军。

(3)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企业与职工是命运共同体,国有企业注重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尊重人权,实现与社会和谐发展。

(4)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国有企业将产品、质量和服务视为一项无过错强制责任,在生产、流通及售后等方面承担责任。

(5)维护市场公平秩序。国有企业遵守正当竞争规则,遵守国家产业政策,遵守知识产权、市场经营、行业规划及其他经济法律法规,并承担违法责任。

企业责任意识缺失

1.企业责任意识缺失的表现

企业在一些领域的道德失范和诚信缺失,部分企业管理者的生观和价值观扭曲,个别企业经营出现行业道德失范现象,损害了消费者和社会公共利益,破坏了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加剧了社会的信任危机。

7月20日,某卫视报道,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国际知名快餐连锁店的肉类供应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存在大量采用过期变质肉类原料的行为。该公司比我们大部分国企历史悠久,但是这种丧失社会责任意识的事件,必将造成该企业在公众心目中形象受损。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必将依法处理,企业的产品将在一段时间内遭到消费者摒弃,可想而知,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背景下,该企业将会面临何种处境。

2.企业责任意识缺失产生原因分析

个别企业利欲熏心、怠于履行社会责任,遭到曝光后会被社会道德谴责甚至法律制裁,使其降低乃至丧失市场竞争力,有可能最终退出市场。

(1)企业只注重盈利能力而忽视社会责任。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原动力,企业“一叶障目”,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利益,甚至侵占社会利益,放弃担当社会责任,最终给企业造成经营环境恶化,生产和经营举步维艰,甚至走向绝路。

(2)企业只注重快速成长,而降低社会责任贡献率。企业的高速发展时期必然出现垄断和暴利,公众对其关注率就高。企业加大社会责任投入,提高其社会责任率。如果反其道行之,不增加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及手段,很可能遭到媒体及社会公众的质疑,降低企业美誉度。

(3)企业缺乏主动与职工和社区的融合力。企业忽视职工的知情权,减弱参与权,把职工和企业只看做简单的雇佣关系,没有和职工形成命运共同体。在面对环境问题上,个别企业依靠牺牲、破坏生态资源来换取经济利益。危害社区环境,遭到公众谴责,造成厂区被堵、道路被挖,和社区关系闹僵。

(4)企业回报社会的主动性不足。企业管理者一般认为搞好生产经营是责任,依法纳税是其义务,其他事与其无关。

(5)相关法律制度上还不完善。企业无法可依,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是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一个制度上的原因。

建设企业责任意识的建议

国有企业从事的行业大多数涉及国计民生,比如石油、电力、交通、军工、冶金等,有些还处于垄断地位。国有企业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不能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应该积极处理好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现代企业,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回报社会。国有企也只有“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和社会形成良性互动,真正实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责任和担当成为国企价值观的核心内容。

国有企业管理者应是经济发展的执行者,是转型升级实践者,是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的践行者,也要是热衷公益、回报社会的示范者。

国有企业的从业人员也应具有使命感,要有责任和担当意识。国有企业保增长是我国经济在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实现软着陆的重要手段。国有企业员工只有增强纪律意识,强化工作能力,保持良好工作状态,投身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洪流中。

第一,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建设。国有企业在逐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充分发挥董事会作用,结合国有企业股权多样化改革,运用市场机制的办法,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促使企业社会责任落到实处。

目前,国有企业特别是53家央企,每年都向社会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13年在普遍处于巨大经营压力的同时,国有企业坚持勇于担责,用道德经营的社会责任观,自觉承担起科学发展、关爱员工、尊重人权、服务客户、保护环境、促进社区和社会发展的责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尊重,彰显国有企业的“正能量”。如中国铝业公司,2013年获得“金蜜蜂优秀企业社会责任——长青奖”、中国国际矿业大会“最佳社会责任奖”及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合规运营最佳实践”案例。

第二,完善企业和社会的社会责任联动机制。要破除“企业办社会”的传统,防止用计划经济下对国有企业的评价标准来取代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要完善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体系,促使国有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要健全外部约束机制。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政府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

第三,促进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制度。国有企业不仅要能干——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要会说——引入了社会信息公开机制,利用公共媒体,如新闻、报纸、公司网站等信息平台定期将企业债务情况、员工权益的保护状况、商品质量、消费者投诉状况、环境污染状况、社区关系状况等信息向社会公众披露,履行其社会责任,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总之,国有企业的增强责任意识不仅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也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国有企业要提升管理能力,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盈利能力,把企业做强做大。并切实加强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强化责任意识,形成和谐的企业和社会关系,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加了正能量,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水平,国有企业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责任国有企业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制度建设:培养媒体责任意识的重要基石——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