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真“诗想”,才会有真“发现”

2014-04-11朱国忠王爱华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诗心狗尾草童诗

朱国忠+王爱华

【教学理念】

童诗滋养童年,养育诗心;秉持诗化哲学,催发儿童诗想。有真诗想,才有真发现。诗心是语文素养的核心指针。

【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会用眼“看到”,用心“看见”。试写一首有诗想、有味道的狗尾巴草儿童诗。

【教学重点】

催发诗想,醇厚诗趣。

【课前谈话】

一、播放“匹配”的歌曲,引发学生的“小草关注”

师:来听一首歌。(播放校园歌曲《小草》)

【点评:歌与诗是一体的,用匹配的歌来进行渲染,有利于帮助学生运用直觉来做好童诗创作的心理准备,激活诗感。】

二、采用“嬉乐”的方式,敏化学生的“小草感觉”

师:刚才听了一首歌《小草》,我们再来玩一玩小草。(用小草挠学生,让学生说感受。)

生:有点痒,很舒服。

师:同学们,看起来小草还是有点儿用处哟!如果两个同学在扳手腕,其中一个是大力士,人高马大的,你有办法对付他吗?

生:我就用这个来挠他。

师:一挠大力士就笑了,可能就倒在地上了是吧?你就转败为胜了。

【点评:嬉乐的方式,是最儿童的方式,有利于激荡小学生的游戏精神。】

三、品读“真性”的童诗,激发学生的“小草诗感”

师:有个诗人也用这狗尾巴草挠出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挠痒痒

它明明是草,

却要冒充狗尾巴。

它明明不会说话,

却对我摇头晃脑。

我从不摘花,

只摘狗尾巴草,

我用它去挠痒痒,

挠得小树咯吱咯吱笑,

挠得溪水咯吱咯吱笑。

师:怎么样?你觉得哪些句子特别有意思?

生:它明明是草,却要冒充狗尾巴。

师:是草,干吗要冒充狗尾巴呢?有意思。

生:挠得小树咯吱咯吱笑,挠得溪水咯吱咯吱笑。

师:我们刚才挠的是同学,它挠的是谁?

生:小树,溪水。

师:这一跳就跳出了一个奇特的想法,有了这个奇特的想法,这首诗就有味道了。我们觉得狗尾巴草有意思,狗尾巴草儿童诗有意思。我们这堂课就来写一首狗尾巴草儿童诗好不好?

【点评:例文的趣味导入,可以缩短学生与小草儿童诗之间的心理距离,建立起关于小草儿童诗的直观印象。】

【教学流程】

一、采用“视野切换”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狗尾草的发现”

1.相似型发现:像生物学家那样去发现,寻找狗尾巴草的“亲戚”

师:同学们,一提到狗尾巴草这个名字,我们就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它——

生:它为什么叫狗尾巴草?

师:看大屏幕,你有没有找到解释?

生:狗尾巴草毛茸茸的,像狗尾巴。

生:狗尾巴草被风吹着,像狗摇尾巴一样。

生:狗尾巴是弯的,小狗高兴的时候摇尾巴。

师:是呀,你看这狗尾巴草怎么捋也捋不直,翘翘的,太像了!狗尾巴草用它独特的造型,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看视频)

师:这些草叫什么名字?

生:兔尾草、猪尾草、鸽子草……

师:狗尾巴草和它的好朋友,用它们独特的造型悄悄地告诉了我们大自然的一个天大的秘密。

生:有很多植物都是以动物的名称来命名的。

师:你是说有很多植物和动物长得很相似。猜一猜它们是什么关系?

生:它们可能是亲戚关系。

师:生命原本就是一家。有一个学生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看。

(出示亲戚诗,学生齐读)

亲戚,亲戚

我在上学路上

总能看见它

狗尾巴

它总是梗着脖子

对着我摇头晃脑

一只哈巴狗奔过来

冲着它汪汪直叫

它神气地扬起脑袋

一点也不着急

别叫,别咬

我是你的远房亲戚

师:是啊,不能一家人不认一家人呀!很有意思是不是?我们也来说说它们的亲戚关系。

(出示一段话,老师引导)

小狗有______

我也有______

小狗的______

我的________

小狗问

________

我回答

________

师:小狗纳闷了,狗尾草你怎么这么像我呀?猜猜狗尾巴草会怎么回答?

生:因为我们是亲戚呀。

生: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

师:不错,它们是亲戚。还可能怎么回答?

生:它会有“汪汪”的叫声。

(出示课件,学生齐读)

怎么这么像我

小狗有尾巴

我也有“尾巴”

小狗的尾巴翘翘

我的“尾巴”弯弯

小狗问

你为什么这么像我

我回答

汪汪 汪汪汪

师:狗尾巴草和它的伙伴像生物学家一样,揭示了大自然的秘密。我们把这样的秘密写出来,就是一首诗。

(出示课件)

2.实践型发现:像艺术家那样去发现,创作狗尾巴草“乐器”

师:它们不仅能揭示秘密,还能变出乐器。小草全身流淌着音乐。endprint

(展示“草塑”视频)

师:相信吗?

生:相信。

(展示狗尾巴草)

师:把狗尾巴草弯一弯,再加一根,像什么?

生:像二胡。

师:还有呢?

生:小提琴。

师:瞧,变一变就变出了乐器来了。(出示课件)

师:声音很小呀,拉给谁听的呢?

生:拉给大自然母亲听的。

师:有道理,是个合理的解释。还有呢?

生:拉给太阳听的。

师:很有诗意。

生:有可能拉给蝴蝶听的,也有可能是拉给蜻蜓听的,还有可能是拉给拇指姑娘听的,她那么小,要保护她的小耳朵。

(出示课件,让学生读)

细心的小提琴

两支狗尾巴草 弯一弯

就是琴身

一支狗尾巴草 横一横

就是琴弓

拉呀拉 拉呀拉

声音为什么这么柔

那是为了保护

拇指姑娘的小耳朵

【点评:视野切换,以平等对待凝视为基础。视野切换,以重构关系与定向嬉乐为手段。视野切换,有利于激发儿童的诗想,有利于获得新的、有趣的发现。】

二、采用“支架”的策略,引导学生酝酿“狗尾草的诗想”

1.贴近型发现:像书法家那样去发现,欣赏狗尾巴草“作品”

师:这狗尾巴草还能变出什么来呢?

生:音符。扫帚。勺子。

师:还有吗?贴近我们的生活再想一想。

生:毛笔。

师:好。

(1)仿一仿,活用童诗“图式”

(展示视频,学生读《蜗牛》诗)

蜗牛

不要再说我慢

这种话

我已经听过几万遍

我最后再说一次

这是为了交通安全

(生仿写《毛笔草》)

毛笔草

不要再叫我狗尾巴草

这种话

我已经听过几万遍

最后再说一次

我是爱写字的毛笔草

(2)问一问,激发奇趣“诗想”

师:狗尾巴草会在哪里写字?

生:把字写到天空中。

师:很有气魄。

生:把字写到白云上去。

生:把字写到太阳上去。

生:字躲到云后面了。

生:字在星星上一闪一闪的。

师:怪不得,字原来去星星上安家了。还有可能跟着风儿去玩了。我们把这些问题连一连就是一首诗了。

(3)排一排,巧妙梳理“诗脉”

师:排一排,补一补,是不是也可以变出一首诗来呢?想一想狗尾巴草把什么当成纸呢?

生:把蓝天当成纸张。

师:大气魄,很环保。还有呢?

生:把白云当作纸张。

师:没有比这更大的白纸了。墨汁呢?墨汁在哪里呢?

生:天上下的雨水。

生:小河里的河水。

生:露珠。

师:毛笔就是什么呢?

生:狗尾巴草。

师:对了,就是它自己。狗尾巴草这样的书法家很了不起。

生:很节约,很伟大,很有气魄!

(展示课件,齐读诗)

【点评:儿童之思是诗思。要让散乱的诗思流淌成为一首首整齐的童诗,需要为儿童提供必要的支持。提供支架教学,加强诗路导引,是十分有效的。同时,粗线条的诗路,也能在儿童的诗想导航与激发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选用“自由选择”的模式,引导学生实现“狗尾草的诗化”

1.自由型发现:像诗人那样去发现,创写狗尾巴草“童诗”

师:写诗就要大胆,就要飞到平日的想象之外去,飞到他人的想象之外去,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才会有独特的想法,才会觉得写的诗有味道。别人读了你的诗才会更聪明。狗尾巴草的身上有很多的诗,它的身上充满了情趣。

(展示课件)

师:狗尾巴草真的很有趣。下面就请大家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狗尾巴草的姿态,根据模板的提示来写一首有趣的儿童诗。(发模板跟白纸,播放课件——闪现狗尾巴草各种诗性姿态。)

(学生自由写诗,教师巡回指导。)

【点评:为童诗的创写提供最强大的自由选择感,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激活儿童的诗想。】

四、启动“分享语言”的评价,引导学生完成“狗尾草的全化”

师:同学们很有灵气,速度也很快,下面请几个同学读一读自己写的诗。

(学生读诗)

我是魔法师

我是魔法师

什么都能变

能变成提琴

能变出饮料

什么,什么

要变除草机

对不起

魔法失灵了

师:怎么样?忘记鼓掌了是吧?(鼓掌)要变除草机,对不起,魔法就失灵了。这首诗转得快,好诗就要转得快,才有味道。

挠痒器

和大力士摔跤

总被按倒在地

我用狗尾巴草一挠

他就笑瘫在地上

我转败为胜了

师:神奇的挠痒器很有效。

我不累,我不渴

蝴蝶说要把秋千荡

狗尾草忙把腰儿弯

狗尾草,你累不累

不累不累,我正好练习腰和背

蝴蝶说要把秋千荡

狗尾草忙把腰儿弯

狗尾草,你渴不渴

不渴不渴,我早就准备了矿泉水

师:有天然的矿泉水,这矿泉水可能是露珠,有可能是为自己准备的,也有可能是为蝴蝶准备的。狗尾巴草有真心,有善心,有美心,这就是一颗诗心。

卖不掉的帽子

狗尾草,卖帽子

请模特,来走台

戴在头上摇呀摇

行人吓破胆

狗尾草,卖帽子

卖到西,卖到东

最后只好自己戴

那是一条狗尾草

师:同学们,我们都应该有一颗诗心,我们都应该时时去观察大自然,运用我们的智慧作出我们的解释,我们就可能获得更多的发现,就会有更多的惊喜!

(展示狗尾巴草儿童诗课件)

师:狗尾巴草儿童诗,有诗心的小草就能长成大树,有诗心的小草就是大树。我们多凝视,多和小草交朋友,就会有更多的发现,就能写出更多的狗尾巴草儿童诗!

【点评:分享童诗,让儿童发现更多的观察视野,获得更多的小草“诗想”,进一步体验童诗创写的乐趣。】

总评:朱老师的这堂以狗尾巴草为主题的童诗课,做到了五个关注:一是关注凝视型的观察,实现心与物的对话;二是关注视野的切换,运用儿童的方式来推动观察的立体化;三是关注“诗想”的生成,追求惊喜的发现,发现的惊喜;四是关注诗路的导引,提供开放的支架教学;五是关注激发诗趣,在童话体验、童年嬉乐中分享诗想、分享发现。总之,朱老师的这堂课注重让学生看到,更让学生看见,真正让学生做到了燃烧真诗想,获得真发现,创写出了真童诗。endprint

猜你喜欢

诗心狗尾草童诗
童诗对对碰
狗尾草
独酌
偶感
童诗三百首
夜路吟
马莲花
另一种话
挠痒痒大王
蚂蚁爬上狗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