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2.0时代比什么?

2014-04-11柳进军

中关村 2014年4期
关键词:创客厂商小米

柳进军

奥林匹克赛场上,运动员们比的是“更快、更高、更强”;奥斯卡的颁奖典礼上,艺术家们比的是“更真、更善、更美”。那么,在创业2.0时代,创业者们应该比什么?

以手机产业的发展历程为例,可以看出不同时期都在“比什么”。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手机进入人们的生活。手机先是砖头样大小,是先富起来的人们炫耀的重要物件;随后,手机个头急速缩小,价格不断降低,用手机的人也越来越多。厂商要做的是制造出尽量多的手机以满足日益扩大的需求。此时比的是“生产”。

之后,随着生产的急速扩大与厂商数量的不断增多,手机纷纷飞入寻常百姓家。为此,厂商们不得不以设计和制造更加小巧、美观、品种多样的手机来吸引用户的眼球。摩托罗拉、诺基亚、索爱成为其中的代表。此时比的是“设计”。

2003年之后,彩屏与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存储容量不断扩大。2006年3G技术到来,硬件不断优化,软件持续提升,手机进入了移动互联阶段,更炫更丰富的功能成为消费者追求的新目标。厂商更注重的是手机硬件设备的优化升级与软件应用的精益求精。此时比的是“技术”。

2010年,iPhone 4由“乔帮主”隆重推出,吹响了手机体验的号角。iPhone 4以及后来的iPhone4S、iPhone5乃至iPhone5C、iPhone5S,以其简洁优雅的外观、直观友好的界面、平稳安全的性能、丰富实用的APP、耳目一新的多媒体以及舒适便捷的移动网络给予人们全方位的全新体验。苹果比的是“体验”。

2010年4月,小米秉承“为发烧而生”的理念横空出世,首推粉丝经济,并连创奇迹,目前已成为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仅次于阿里、腾讯、百度。小米的成功关键在于其粉丝经济,而粉丝经济的实质是“参与”。正是基于互联网模式并由发烧友广泛参与的产业模式及运营模式成就了小米的传奇。小米比的是“参与”。

从比“生产”、比“设计”到比“技术”、比“体验”,再到比“参与”,是产业模式与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演变,也是创业精神的优化升级。从比“体验”到比“参与”,是一个“质”的飞跃。体验是以千方百计做好产品来满足用户各方面的需求,用户仍是被动的消费者;到了参与阶段,用户不再满足于被动的体验,而是主动地参与产品的开发、设计、管理乃至销售,在创新创造中获得个性的张扬以及个人价值的实现,从而享受到幸福。

“比什么”的演变,实际上是产品向人心的接近与融合,在此过程中生产者与消费者由对立走向了统一,生产者与消费者在对“幸福感”的直接追求与实现上融为一体。

小米以其系列产品为媒介,吸引广大粉丝积极“参与”从而获得了成功,同时也给更多粉丝带来幸福。与小米的“参与”稍有不同的还有无数“创客”汇聚成的“创客运动”。“创客”是把创造性设计付诸实践的人;“创客运动”是基于互联网、3D打印等现代化技术,由创客为主体掀起的一系列创意、创造、制造活动。创客运动源自崭新的创意,创客将其创意发布于开源社区,通过“众包”吸引创客们进行创造性改进与完善,并通过“众筹”赢得创业资金与运营团队,最终使创意变成产品乃至形成产业。创客运动以追求幸福为最高目标,使普通人借助创意进行创业并发展壮大成为可能,它带来一种全新的“双众”创业模式。

创业2.0归根结底比的是参与,其核心理念就是“快乐创业”和“幸福创业”。

猜你喜欢

创客厂商小米
玩具厂商及合作机构新年进步
杜小米的夏天
厂商对北京卡车市场不抱希望
读《幸福的小米啦:小米啦发脾气》有感
可爱的小米
考虑产能约束的耐用品厂商易耗部件兼容策略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