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校在校学生就业前的困惑及解决措施

2014-04-10莫绍英

教育界·下旬 2014年3期
关键词:就业观在校生职业学校

莫绍英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教育与劳动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职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式逐步发生变化。因此,如何增强职校在校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就业率,对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职业学校 在校生 就业观

一、对在校学生进行个人就业情况自我调查

213位在校学生参与个人就业情况自我调查问卷,据统计,对当前的就业状况和自己实现就业的途径很了解的占8%、不是很了解的占80%、不了解的占12%,对自己实现就业的前景预测感到自信的占22%、迷茫的占54%、有压力的占24%,认为就业观念对求职和工作很有影响的占41%、有点影响的占50%、无所谓的占9%。

二、针对以上调查情况,将采取下列措施

(一)纠正学生就业观念中的种种错误倾向

1.传统观念未变。尽管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逐步建立和完善,学校被推向了市场,但许多学生、家长难以适应这个变化,总认为自己是国家计划内招收的学生,毕业后就应政府包揽统一安排工作。

2.没有忧患的意识。不少学生认为,考进了职业高中,就是为了混个文凭,不用刻苦学习,苦练本领,至于工作则是学校、家长考虑的问题。

3.怕苦怕累思想作怪。许多学生认为,辛辛苦苦读了十几年书,目的就是吃碗轻松饭,学校推荐工作时,遇到上班路途稍远些的单位或稍辛苦些的工作就不愿参加应聘。

4.心理价位太高,名利思想作祟。中职生就业期望值过高主要表现在求职方向、薪酬待遇、工作岗位三个方面。对于“求职方向”问题,选择事业单位、外资企业、国有大型企业、民营乡镇企业、个体企业及其他的比例分别是26%、44%、23%、5%、2%;在“工作岗位”的选择上,选择管理岗位、服务岗位、生产岗位的比例为48%、26%、26%,说明中职生真正愿意从基层干起的并不多。而在“薪酬待遇”问题上,希望实习期月工资在1000元以上的占83%,800-1000元的占16%,在600元以下的岗位几乎无人问津,反映了中职生大都希望环境好、条件好、效益好的工作岗位。以上分析说明中职生心理价位与自身实力差距太大,也是时下职校生就业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二)切实建立和健全学校职业指导的组织机构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参与。在职业学校中,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化职业指导,应当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全员包括哪些人;二是工作平台或工作网络,即通过怎样的系统使工作落实下去。对于第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在中职学校开展职业指导,除了动员教师、学生之外,还要动员家长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四者共同参与即为全员参与。教师参与主要体现在:能够接受职业指导的理念,了解职业指导的功能和作用;能够认真贯彻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部署和方案;能够在教育教学环节中渗透职业指导,主动将自己的工作与就业紧密联系;能够主动学习提高,创造性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学生参与主要体现在:能够接受职业指导的理念,了解职业指导对自己今后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具有主动参与意识;能够积极投入到职业指导教学训练中,不断地提出反馈;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体验和实践。家长参与主要体现在:能够接受职业指导的理念,了解学校开展职业指导的意义和作用,具有主动配合意识;能够支持、敦促学生投入到职业指导训练中;能够为学校和学生提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能够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帮助。社会参与主要体现在:联结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各类职业介绍机构,争取人力资源和岗位信息的最大开放性;联结企业,争取企业提高认识,进行自我调整改进;联结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争取人力资源得到更加实际的开发;进行社会化的宣传和推动,争取社会的认知和认同;加强学校网点建设,争取更大程度上的社会认知;引进和整合其他各种资源,争取为学校就业工作服务。对于第二个问题,一般应按照从上至下的原则,分级建立工作系统。即一级为领导班子,二级为中层教学管理人员,三级为职业指导教师,四级为班主任,五级为学生代表。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平台的建立,可以保障工作目标的贯彻,保障工作过程的控制。只有切实建立和健全学校的职业指导组织机构,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设立专门机构,加强职业指导人员的培训,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参与。

(三)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求职训练和职业道德教育

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培养其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重点要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在当前新形势下,毕业生应树立以下几个方面的就业新观念。一是勇于面对竞争的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竞争,竞争可以发挥人们自立、自强、自主的精神,调动人的内在潜能,增强工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因此,竞争意识是现代毕业生必备的素质之一。二是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现代社会为人们提供了独立的发展空间,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方式是合理流动。社会不再有从一而终的职业,毕业生不必在短时间内找一个固定的“铁饭碗”,要学会在流动中求生存求发展,因此,毕业生要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就业观,树立不断进取的职业流动观念,并学会在流动中发现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三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这是因为: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现代职业的变化也是日新月异。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毕业生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否则将会被职业无情的淘汰。

2. 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对其所从事的职业及事业上获取成就的追求和向往。当代学生正处于时代发展的新时期,社会发展为毕业生择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对毕业生顺利就业以及在职业实践中把职业理想化为现实和自身人格的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指导学生客观的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学习观念,有目的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潜能,并把职业理想建立在自己能够胜任并符合现实、符合社会发展和社会需要及人的发展基础上。其次,加深对职业的了解和认识,不断修正职业理想的偏差,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完善和升华职业理想,并通过自己的职业实践有目的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潜能,为社会服务,为人类造福。再次,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就业适应性的训练,在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要学会辨证的思维方法,树立健康进取的理想和信念。

3. 要培养高尚的求职道德。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个人信誉对成才和发展极为重要。在求职过程中毕业生要诚实守信,讲文明懂礼貌,态度诚恳,认真负责,不敷衍搪塞。求职道德是毕业生素质的重要展示,也是培养职业道德的开始。培养良好的求职道德,有利于在就业过程中建立良好而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和信任,增强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不仅有利于求职择业的顺利进行,还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就业指导与心理辅导相结合

职业学校要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提高学生就业推荐成功率,重视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相对来说职业学校生源差,学生思想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不少学生进了职业学校没有升学压力,感觉到前途渺茫,缺少明确的奋斗目标,往往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心。显然,职校生带着这种心理很难正确面对即将选择和从事的职业。因此,班主任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讲历史、讲传统、讲人才市场信息、讲中外企业家发家致富的典型等,使学生心理处于顺畅、自信、振奋的状态,有成才欲望和创业信念,勇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求新,克服自负、自卑、依赖等心理,能面对现实,正视自己。

经过历届就业实习学生的实践考证,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就业指导中的积极作用,是学生就业成功的有力保障。在职业学校生源市场遭受普高冲击,连年萎缩下滑的态势下,充分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加强班主任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渠道,无疑是职业学校渡过难关、重塑形象的有效途径。endprint

猜你喜欢

就业观在校生职业学校
数说高教
疫情后,青年农民工就业观变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山西省普通高校在校生在籍学习证明
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校班主任工作
让管理更有效
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融合
高职高专护理在校生升本现状调查及对策
“愿去民企”体现毕业生务实就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