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习惯 训练思维 拓展积累

2014-04-10熊瑛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段落词语习惯

熊瑛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而中年级的阅读,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巩固与发展,同时又是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此可见,培养中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那么,怎样培养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体会。

一、重视预习,培养习惯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一环。作为一个中年级语文教师,千万不要小看了预习的力量。一般说来,学生对新知都有着极大的新鲜感,而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初次尝试新知的过程,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这个时机,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提出要求,教给方法。

中年级学生的预习作业,一般由“读”、“标”、“查”、“想”四部分组成,要求不能太高,但必须明确:(1)“读”:读准生字表中的字音,读通课文语句;(2)“标”:标好自然段序号,标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查”:借助《现代汉语词典》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4)“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每次预习课文的时候,就让学生按照这四个步骤来进行,逐渐养成习惯,学会自主学习课文。

2、及时检查,提升效率。

提高预习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及时检查。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自主交流预习情况的机会,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交流的积极性,展示他们自主学习的成果。而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没能解决的问题并及时地引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更不是靠说说就能办到的。但是贵在坚持,只有持之以恒,才能真正从预习中获得乐趣,也只有这样,才能为提高阅读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关注课堂,训练思维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而最为关键的就在于教师:在于教师对教材的取舍与提炼,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组织与调控,在于教师既能让学生进行充分地自主探究活动,又能让学生有大量的知识、方法与技能的积累。

1、抓体裁,掌握一般规律。

小学语文课文体裁多样,内容非常丰富,中年级的文体已逐步向高年级过渡,教师可以从文体入手,灵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掌握这种文体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根据每一篇课文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他们阅读的能力。

2、抓文眼,体会课文中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就要教会学生正确体验的方法,要把学生引向“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上,帮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在中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课文的“文眼”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3、抓段落,把握结构特点。

叶圣陶老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写作技巧。”因此,在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牢牢抓住重点段落进行指导,举一反三,加深学生的印象,促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段落的特点,迁移运用到其它的阅读训练以及作文练习中去。

中年级的课文中有很多都是“总分”结构段落,如《北大荒的秋天》《卧薪尝胆》《“东方之珠”》《航天飞机》《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荷花》《恐龙》《海底世界》……不胜枚举。在教学这种特殊结构的段落时,教师要从一开始的“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简单的问题,慢慢地过渡到让学生看到这种段式脑海中就马上想起学习这种段式的基本方法,然后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学习,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巧妙,感悟作者真挚的情感,并形成知识积累,最后能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4、抓语句,落实基本训练。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词语是课文的基本单位,词语学习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在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难懂词语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词意理解得更透彻,对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

三、拓展积累,读写结合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个中年级的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学生的阅读积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激发兴趣,拓展积累。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阅读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一方面,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的读书态度,认真投入,想作者所想,悟作者所悟,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让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后转变成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记笔记的习惯,读到好文章,摘录好词佳句,记下心得体会,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丰富语言材料。

2、联系生活,读写结合。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中年级学生重点抓的是片段的写作训练,需要教师以教材为突破口,找准写作的聚集点,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培养他们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章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地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定会逐步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 昆山市花桥中心小学校 江苏】endprint

猜你喜欢

段落词语习惯
容易混淆的词语
心理小测试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