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如何构建具备本土文化的幼儿园课程

2014-04-10徐斐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小巷幼儿园教材

徐斐

一、引言

幼儿的生活是扎根于他所处的文化土壤之中的,这决定了幼儿园课程的教学理念与价值取向与所在地域的文化密不可分。幼儿园本土课程资源是指将幼儿所在地域的“人文景观、民间艺术、风俗习惯”等有形与无形资源整合到幼儿园的教育背景、文化、意义系统中,从而形成与教学相关的“文本、实物、人力、信息化”资源。本土课程资源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必备基础,教育者通过有效开发运用本土课程资源不仅能够丰富课程教学内容,而且能够最大程度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进行自主体验,从而有效促进幼儿的成长发展。

二、幼儿园课程本土文化的缺失

(一)教材的唯一性地位淡化了本土文化

当前,大多幼儿园教师对幼儿课程资源的认识固定于所教学的教材,即教学教材成为幼儿教师认可中的唯一课程资源与唯一知识载体。受固于这种传统理念,最“便捷、高效、经济”的教学教材导致了当前“唯教材是用”的局面。大部分幼儿教师没有意识到本土文化的重要意义,认为依据教材教学幼儿一样能够掌握知识,游戏活动也照常开展,幼儿园本土文化资源的价值没有显现,教材的唯一性地位淡化了本土文化。笔者认为,作为学习之源的生活无疑能够提供给幼儿最理想的学习环境,幼儿长期居住的地方会对幼儿的发展进行“优先、深厚、全面”的影响,对此,不难理解,被忽视的本土文化是幼儿园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作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幼儿园本土课程资源其实是一所课程资源宝库,它在超越幼儿园内资源与教学教材之上为幼儿学习成长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更具宽度与广度的素材。

(二)本土文化课程资源与实践的联系被割裂

而当前幼儿园课程实施存在“机械、呆板”的问题,所实施的本土文化教育完全是照搬专业化成人化的知识,教师对幼儿的教学也仅仅是枯燥的说教,幼儿因不熟悉成人话的知识与技艺而无法主动参与到活动中进行自主体验,长期的幼儿教育中本土文化课程资源与课程实践之间的联系被割裂,这直接导致了课程改革仅仅成为教学方式与手段上的变革,课程实施价值取向无法进行深入变革。这样的教育不仅让幼儿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更限制了幼儿的发展。

三、构建具备本土文化的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应充分运用社会资源来引导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优秀,家乡文化的发展、变化,从而有效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对此,为使幼儿园教育富有民族化与本土化,笔者认为应从具体的生活事物入手,充分挖掘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资源。

(一)幼儿园课程融入国学文化

我国是有着5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度,博大精深且瑰丽灿烂的文化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将国学文化引入幼儿园教育能够通过其中的传统美德与做人道理对幼儿实施“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例如教授幼儿背诵《弟子规》中的“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并通过我爱洗手刷牙的游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给幼儿讲授《孔融让梨》的故事教授幼儿在分享食物时应做到“长者先,幼者后”;给幼儿讲授屈原的故事并合理利用园内的美工区指导幼儿学习包粽子。

(二)幼儿园课程融入本土文化

本土文化是指幼儿出生成长的自然环境,包括本地所特有的“人文景观、民间艺术、风俗习惯”等有形与无形资源。苏州是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名城,不仅具有独特的文物古迹与自然景观,其民俗风情与语言文化更是丰富多彩。笔者认为幼儿教师应将苏州本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进行有效结合,引导幼儿去欣赏家乡文化,充分感受积淀千年的文化精髓。

1、感受乡土情怀

当前,苏州的古城区保留着粉墙黛瓦的古典建筑,两区则呈现出新苏州的精神面貌。笔者结合“小巷里的有趣事”的主题活动带领幼儿通过“游览、参观、访问”的方式去亲身体验家乡的悠久历史变迁。在带领幼儿去市区寻找保留古典风貌的小巷参观后,鼓励孩子们回家查找相关资料,孩子们有从网上收集很多小巷的图片,有查找的大量小巷名称的资料,有从家带来久远的小巷照片,很多孩子还提出“小巷为什么那么窄?”“小巷里为什么都有水井?”等有趣的问题,在幼儿的“提问、交流”中他们对小巷里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活动中很多孩子都说,我要把小巷装扮的更加美好。

2、传承本土历史印记

文化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与传承性,各地域所具有的特殊风俗民情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当地人,一种方言孕育着一种文化,语言无疑是本土文化的生存土壤,是传承本土历史的印记。作为吴文化的发祥地的苏州,“小调、戏曲、评弹、昆曲”等是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但伴随着国际化的发展,苏州话已经逐步失去了传统的纯净,在幼儿身上则表现为语言表达能力的贫乏。对此,笔者认为幼儿园应通过定期举办本土文化比赛(活动可以包括运用本土语言“讲故事、猜谚语、唱民谣、夸夸我的家乡”等)来维护文化的多元性,帮助幼儿传承本土历史印记。

3、体会本土文化精髓

在历史的长河中,具有“工艺之都”的美誉苏州无疑是颗耀眼的星,“编织、刺绣、剪纸、蜡染、彩扎、桃花坞木刻年画”等各类不同的艺术品种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本土文化的精髓。为了让这些世代相传的民间艺术作品走进幼儿的生活,引导幼儿去欣赏艺术作品的魅力,充分感受积淀千年的文化精髓,幼儿园内将一些艺术品布置于园内的走廊与教室内,并结合本土文化教学的主题购置相应的材料利用园内的美工区鼓励幼儿进行“编织、印染、烘焙”等活动。园内所建立的“美劳室”通过提供“染纸、蜡染、印花”等简单工具满足幼儿在活动中进行布艺创作的乐趣;所建立的“烘焙室”通过提供“面粉、奶油、流程图”等简单工具满足幼儿在活动中进行创作烘焙糕点的乐趣;所建立的“工艺室”通过提供“纸张、竹签”等简单工具满足幼儿在活动中进行创作扇子等工艺品的乐趣。

四、结束语

文化是人类社会经过历史实践所创造的财富,文化衍生课程,课程又传承文化。构建具备本土文化的幼儿园课程目的在于有效落实教育本土化,让幼儿能够怀有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到活动中进行自主体验,认识自己成长的地方,充分感受积淀千年的文化精髓,从而认同家乡文化并孕育一定的情感与责任。

【作者单位:苏州市实验小学幼儿园 江苏】

猜你喜欢

小巷幼儿园教材
《古村小巷》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小巷深处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