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自制力训练 培养自律意识

2014-04-10班勇杜成蹊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课堂纪律教学活动规范

班勇++杜成蹊

课堂作为学校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场所,作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阵地,历来就是研究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人们对课堂的关注主要是同教学活动相联系的,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个性、人格等方面都能获得教育者所期望的结果。众所周知,在课堂教学中,难免发生一些干扰,课堂纪律问题就是最常见的一种。为了持久地维持良好的教学内部环境,必须卓有成效地管理好课堂纪律。本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深深地感到,课堂秩序维持与促进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效率,关系到教学任务的完成。这需要深入到课堂实际中去分析课堂纪律问题,并使课堂纪律得到有效地落实。

一、课堂纪律的内涵

1、关于纪律

关于纪律,《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政党、机关、部队、团体、企业等为了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每个成员遵守的规章、条文。”

纪律一般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惩罚,即纪律得以贯彻的主要手段是惩罚;二是以强迫集体成员的顺从或迫使个体服从命令并对此加以监督;三是注重改正错误或对学生进行强化的训练。

2、关于课堂纪律

关于课堂纪律的理解,本人认为,它是课堂中学生的行为准则与秩序。反映课堂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受教学任务要求的制约。它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手段和结果。它是为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完成教学任务的条件之一。“对于稳定学生的情绪和加强行为的自我控制,促进学生行为规范,以及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有着积极的意义。其形成需要有必要的教师指导与监督以及集体、规章制度的约束。而学生自控能力的加强以及学习任务的安排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小学低年级课堂纪律常见的问题

小学低年级学生一般都是7-8岁。心理学研究者认为他们“最初的自制力是由成人的要求而产生的。以后,约在三年级末,才逐渐养成在学习时的自我控制的习惯。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儿童的自制力的范围在不断扩大,自制力的质量也日益改善,这表现在儿童不仅能发现自己学习的缺点,而且能利用自己的力量去改正这些缺点。”

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同学活动过度,上课不专心,与同学不能和睦相处;也有些同学过度沉默寡言,胆怯退缩,孤僻离群。有些同学的行为会直接扰乱课堂纪律。例如:打骂、推撞、追逐等侵犯他人的行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传递纸条等亲昵行为;高声说话、口出怪音、作滑稽表情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还有些是上课凝神发呆、胡思乱想、心不在焉等注意力涣散行为;胡写乱涂、抄写作业等草率行为;迟到、早退、逃学等抗拒行为,虽然不直接干扰课堂秩序,却会妨碍该学生本人的学习,同样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分析以上行为,我们应该去思考解决的办法,去建立课堂规范和制度。需要注意的是,课堂规范和制度的建立与执行不能只是老师自己说了算。要充分引导学生认识课堂规范和制度的意义,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组织他们参与规范和制度的制订,并通过学生参与来执行相应规范和制度。要促进学生从规范和制度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使他们成为制度和规范建设的主人,把课堂规范和制度管理过程作为规范和制度教育的过程。

三、小学低年级课堂纪律管理策略

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如果不坚决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现实也表明:课堂纪律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

㈠、加强学生自制力的训练,培养自觉自律意识

小学低年级学生一般都不到十岁,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力的训练,自觉自律意识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承担各门课程的老师应相互配合,愉快而艺术地引导。

1、正面要求,明确方向。

老师应向每一位学生讲清楚学校课堂纪律的内涵:它包括“讲文明、懂礼貌、不打架斗殴、不影响他人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课,认真听取并尊重他人的课堂发言,积极而主动地思考问题,响亮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疑必问”等等。老师要有目的地训练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要求他们做守纪的乖孩子。

2、自我评价,树立榜样,渗透自觉自律意识。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人对己的自主评价,几乎完成以教师的评价为转移。因此,教师应在每堂课结束时做一次总结,坚持公平公正原则,注意对孩子们的日常行为和每个学生的自觉自律表现作出呈阶段性的范例性极强的评价,并树立遵守课堂纪律的榜样。教学实践经验证明:启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或者借助文本内涵营造让儿童喜闻乐见的氛围,有利于延长有意注意时间,并增强有意注意意识,强化儿童的自觉自律行为。

㈡、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常规

管理好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是课堂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良好的课堂常规,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保证良好的课堂纪律。

⑴根据低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强化训练。

⑵科学安排座位。可以让矮的学生坐在前,高的学生坐在后;优秀生和后进生同桌;好动和爱静的学生搭配坐;自觉性差和自觉性好的学生同坐。这样就既不影响学生看黑板,倾听老师上课,又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相互促进。

⑶合理设计课堂教学。

⑷引进竞争评比机制。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充分利用小孩子的好胜心,展开小组得星比赛,表现好这组就得到星星一颗。大多数孩子怕影响集体成绩,都积极表现自己,少数孩子一时坚持不住,老师和同学及时提醒,督促帮他纠正错误。

⑸多关注后进生。低年级的后进生,都很难在课堂上四十分钟都集中注意力。

⑹艺术地处理教学时发生的干扰事件。

总之,要让低年级孩子在课堂常规中做到自律,老师需耐心和细心,日日强化,及时教育。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孩子们会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中逐渐成长、进步。

㈢、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切实提高课堂艺术。

教师是课堂中的重要角色,课堂是教学艺术的天地,教师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纪律和教学效果。要想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艺术享受,教师务必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个人修养。

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尊重、理解、体贴、关爱”是一个教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只有做到了这四点,我们的课堂管理才会管理得好,然后才给学生一个自由、民主、情趣的课堂!从而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培养出更多的国家栋梁之才。

【作者单位:舒城县城关二小 安徽】

猜你喜欢

课堂纪律教学活动规范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快把动物放进冰箱
来稿规范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基于课堂纪律管理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研究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课堂纪律应具有育人功能